论证题是公考的必考题型,近年来比重越来越大,论证题分为两类,加强和削弱。削弱论证是每年国考行测当中,判断推理的必考题型。在做削弱论证题时,首先要找到文段的所描述的论点,根据论点,我们可以把削弱论证分为两种题型,即因果类题非因果类题,接下来,我们来看考试当中,因果类的削弱论证题在解题时需要注意的一个要点。

行测削弱加强解题方法口诀(公考技巧行测论证)(1)

如果题干所给的论点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如“繁荣导致社会问题增加”、“睡眠不足是肥胖的原因”等,睡眠不足是原因,肥胖是结果,题干所要强调的是睡眠不足这个原因的重要性,但大家知道,影响体重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另有他因的方式去削弱睡眠不足这个因素的重要性。

行测削弱加强解题方法口诀(公考技巧行测论证)(2)

思路大家都理解了吗?我们来通过一道例题来重点体会一下削弱论证类题目的做题精髓吧。

【例题】研究显示,约200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处理食物,例如切肉和捣碎植物。与此同时,人类逐渐演化形成较小的牙齿和脸型,以及更弱的咀嚼肌和咬力。因此研究者推测,工具的使用减弱了咀嚼力量,从而导致人类脸型的变化。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者的观点?

A. 对与人类较为接近的灵长类动物进行研究,发现它们白天有一半时间用于咀嚼,它们的口腔肌肉非常发达、脸型也较大

B. 200万年前人类食物类型发生了变化,这加速了人类脸型的变化

C. 在利用石器处理食物后,越来越多的食物经过了程度更高的处理,变得易于咀嚼

D. 早期人类进化出较小的咀嚼结构,这一过程使其他变化成为可能,比如大脑体积的增大

【解析】本题为削弱论证。论点:工具的使用减弱了咀嚼的力量,从而导致人类脸型的变化。论据:约200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处理食物,与此同时,人类逐渐演化形成较小的牙齿和脸型,以及更弱的咀嚼肌和咬力。

A项:增加论据。长时间的咀嚼使得脸型更大,举例说明咀嚼和脸型有关,具有加强作用。

B项:增加反向论据。人类食物类型的变化加速了人类脸型的变化,说明是食物类型的变化进而改变了脸型,并不是使用工具的结果,另有他因,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食物经过工具处理后更加易于咀嚼,没涉及人脸变化的问题,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咀嚼结构使其他变化成为可能,没有涉及脸型变化,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大家有没有理解因果削弱论证题中另有他因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呢?在平时练习中大家也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勤于练习,拿下因果类削弱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