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黑玛卡(在丽江探寻玛卡暴跌真相)(1)

丽江黑玛卡(在丽江探寻玛卡暴跌真相)(2)

从160元/公斤到4元/公斤,丽江玛卡价格“跳崖式”跌落的背后,是2015年丽江玛卡产业基地突破14万亩,超出年度计划面积8万亩的非理性扩张。

这是玛卡行业的危机,也是信心危机。现在,除了等,似乎再无选择。

低迷的价格,低落的情绪

每公斤玛卡鲜果的价格已经跌到了个位数。这个价格在商家看来,“像萝卜、白菜一样”。

自玛卡被炒出上万元的天价后,玛卡种植成为了一个高投入的产业。时长4个月的玛卡种植环节亟需劳动力,工时费是种植成本的大头;800株一盆的玛卡苗价格从80元至170元不等,一亩地种苗约1万株;一公斤玛卡种子被炒至6万元……加上种植使用的有机肥,防虫害的百事达,林林总总,每亩地至少得投3500元。

丽江黑玛卡(在丽江探寻玛卡暴跌真相)(3)

黄山镇南溪村满中村,一名玛卡种植户收获玛卡后,正在地里忙活。下一次播种,这片地里的作物不再是玛卡 ■都市时报记者 资渔

再算算收益:一亩玛卡产量大多在200公斤,最多不过300公斤。一亩玛卡按最高产量和目前最高价格计算,不过2400元。他宁愿堆着,也不愿意贱卖。

8元/公斤,还是一个乐观的价格。在玛卡买卖最集中的金甲市场,新鲜黑玛卡价格跌到4元/公斤。

高价玛卡催生“不讲诚信”

2015年前后,玛卡160元/公斤的高价令不少合约农户选择私卖。合约企业按保护价收不到玛卡。

丽江黑玛卡(在丽江探寻玛卡暴跌真相)(4)

玛卡种植户和志强靠种玛卡,挣来了这辆车;但现在,囤积的3吨玛卡成了他的心头之痛

2014年12月,玛卡尚未完全成熟,挂着“浙”“粤”“川”牌照的小车颠簸着开进村,停到玛卡地边,见人就问:“黑玛卡卖不卖?90元一公斤。”农户们将肉质疏松的玛卡拔出来,来不及清洗泥土,一把塞进纤维袋。两个星期后,新鲜黑果涨到160元/公斤。

“160”是个神奇的数字,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杨曜武将这种意想不到归结为“思想上的贫穷”——不守规矩,不讲诚信。

格林恒信采用“公司 农户”模式进行玛卡种植,公司将玛卡苗免费派发给农户,由农户播种在自家地里,待成熟后由公司统一收购。但是,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获季,一亩地产200公斤,从农户手里收上来的只有70公斤,甚至没有。

丽江黑玛卡(在丽江探寻玛卡暴跌真相)(5)

在丽江太安乡,玛咖种植基地的农户背对玉龙雪山,采收玛咖。对她们而言,在玛咖基地劳作,能养家糊口。

丽江另一家玛卡巨头——丽江研城百岁坊也面临同样的问题。2014年种植的8000亩玛卡,收购量连1/3都没达到。交不出足量玛卡的理由千奇百怪。其实,就是私卖掉了。外来商人开出的收购价动辄上百元每公斤,把20元/公斤的保护价衬托得无比寒酸。

格林恒信绞尽脑汁阻止农户私卖。从行政村交涉到镇政府,甚至报过案,都解决不了。跟农户打官司,法不责众,也处理不了。企业甚至组织工作人员在前往南溪村的必经之路上设卡,询问、查看车辆是否私运玛卡,导致冲突不时发生。传闻,在某个种植地甚至还发生了动刀事件。高额利润的驱使,滋生丑恶的一面,玛卡被盗的传闻比比皆是。

14万亩玛卡孕育暴富梦

在丽江,流传着许多卖掉出租车经营权以换取玛卡种植资金的故事。本地、外地,大批人投身玛卡种植。

丽江黑玛卡(在丽江探寻玛卡暴跌真相)(6)

围坐在火塘边的种植户们,感受到的却是玛卡行业的深寒

相比农户的“不守规矩、不讲诚信”,百岁坊营销总监徐舟觉得,别有用心的投机炒作更为可恶。在地产、煤炭行业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下,将大笔资金注入玛卡行业似乎是个明智的选择。

徐舟认为,这些人不关心玛卡行业的长期发展,只要短期暴利和资金回笼;不需要前期基础研究、土地资源和设备,只要转手一次,就能产生极大的利润。这些人也给予种植户“一夜暴富”的幻想,激发了他们的种植热情,以致利令智昏。徐舟评价:“本来是扶贫项目,现在却变成了坑农项目。”

在丽江,流传着许多卖掉出租车经营权以换取玛卡种植资金的故事,这并非子虚乌有。蜂拥种植的并不只是丽江人。客栈老板们手里有十余亩玛卡地已经不是新鲜事,这为玛卡种植业聚集了大量游散资金。来自全国各地的资本也源源不断投入玛卡行业。

丽江黑玛卡(在丽江探寻玛卡暴跌真相)(7)

在玛咖疯狂的时段,历经市场上的玛咖供不应求,天价玛咖,也顺势而生。随着玛咖的种植面积扩大,劣质玛咖以次充好,混乱市场

丽江玛卡种植面积迅速膨胀,产量也急剧增长。2015年,丽江玛卡产业基地突破14万亩,超出年度计划面积8万亩,约6万亩玛卡鲜果需要额外收购,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所以,玛卡价格的下跌并不让人意外。

“乱糟糟的局面”

“如何在对玛卡的监管环节上多下力气?怎么有效防止计划外的资金进行过度的炒作?怎么对老百姓进行思想上的帮扶?”

玛卡价格的跌幅,大得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丽江市生物创新办提供指导价为“鲜果20-25元/公斤,干果120-160元/公斤”,当前售价与指导价相差甚远。

徐舟所在的“百岁坊”,是玛卡行业第一家贯穿科研种植、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终端专卖全产业链的企业。玛卡行业的巨大波动,影响到了企业的各个环节。2015年7月,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

2015年7月之前,百岁坊面向全国招商的加盟店,平均每天新开一家。从2014年7月招商伊始,已招商300多家专卖店;但2015年7月以后,新出现的加盟店屈指可数,平均每个月才出现一家。

2015年7月之前,百岁坊单靠自身的生产加工就能消化7000亩种植面积的玛卡;但2015年7月之后,玛卡市场供应饱和,单靠自己已经不好消化。于是,百岁坊抽出20%原料,交由其它企业代加工,或供往药厂、酒厂。

丽江黑玛卡(在丽江探寻玛卡暴跌真相)(8)

2014年,新鲜黑玛咖的每公斤160元。2016年,早春。在历经金甲市场,6元每公斤黑玛咖,已经无人问津

低海拔的玛卡一年甚至可以成熟两季。而格林恒信拥有6万亩玛卡种植土地,2015年投入种植的才7000亩。“土地要轮休,三年五年种一轮。”土地、种植户以及出产的玛卡,一切都是可控的。在鱼龙混杂的玛卡市场里,他们唯一信任的,是可以追根溯源的品质。

然而,仅凭少数企业的自律,无法改变玛卡行业乱糟糟的局面。他们寄希望于来自政府部门的管控和引导。

在玛卡种植规划上,政府是不是有规划?有,但是最后不可控。在玛卡市场监管上,政府是不是有想法?有,但是没有执法主体管控。他多次参与由工商、税务、公安等职能部门组成的,涉及玛卡行业的协调会。但是计划要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头、商铺摊位,很难。

“如何在对玛卡的监管环节上多下力气?怎么有效防止计划外的资金进行过度的炒作?怎么对老百姓同时进行经济和思想上的帮扶?”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

失控的代价

那些“一斤都还没卖出去”的玛卡,只能慢慢清洗、晾晒,然后好好存放,等着价格回升。

2015年,格林恒信主导种植了7000亩玛卡种植,但是出产量比往年12000亩的收购量还多——相比市场8元/公斤的收购价格,格林恒信20元/公斤的保护价现在变得很诱人了,签约农户们不私卖了。

此举打乱了格林恒信的计划。杨曜武预计,这一轮7000亩采收量里,有5000亩玛卡原料可供往酒厂、药厂等厂商,剩下2000亩玛卡只能慢慢消化。

玛卡种植一年只出一季果,三五年土地轮休,没种好,一年就浪费了。从2005年开始,每到8月玛卡挂果季节,杨曜武都要采集果实,送往中科院检验,如此一年一年、一月一月地走过来。“等我们丽江快要做成品牌,各种牛鬼蛇神、歪瓜裂枣一来,噼里啪啦乱了一阵。行业受到的伤害怎么修复?人们的信心怎么修复?”

丽江黑玛卡(在丽江探寻玛卡暴跌真相)(9)

在行业人员的眼里,只有保障玛咖的品质,遵从种植玛咖的自然规律,才能得到玛咖的本质。

三至五年的低迷期,是玛卡行业要为这次失控付出的代价。杨曜武并非全然绝望,经过这一轮的淬火重生,他坚信玛卡会回归理性,“部分投机卖家见无暴利可图,就甩手不干,剩下的就是优质厂商了。”

杨曜武或许能看到这个行业的未来,但对孤注一掷的农户们来说,如何处理家中成千上万的玛卡才是他们唯一关心的。但是,他们对此手足无措。

那些“一斤都还没卖出去”的玛卡,只能慢慢清洗、晾晒,然后好好存放,等着价格回升。“等得着也等,等不着也等”,因为除了等待,别无选择。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