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世界》里的孙少平,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

在县立中学上高中,穿着打补丁的老土粗布上衣,短窄的裤子吊在半腿把上。

一双旧黄胶鞋没有了鞋带,凑合用两根白线绳系着,还有那双早已没了后跟的袜子。

十七岁的少年,离家在外求学,愁的不单是这一身不得体的衣裳,还有那个填不饱的肚子。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怎样了(贫穷自卑的孙少平)(1)

学校的饭堂分甲菜乙菜丙菜,家境好的,吃得上甲菜,大部分同学都能吃上乙菜。

孙少平,连一份乙菜清水煮萝卜都吃不起,只能吃两个号称非洲的黑面馍。

每次吃饭,他都要等打饭队伍散去后,才如同小偷一般,躲开公众的目光,悄悄地取走自己那两个不体面的黑面馍。

正是能吃能喝的年龄,每顿饭只能啃两个最没营养的高粱面馍,经常把孙少平饿得两眼冒花,两腿打颤。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怎样了(贫穷自卑的孙少平)(2)

吃不饱穿不暖,这些对孙少平来说,或许都还能忍受。

最让他感到痛苦的是,由于贫困,给他那敏感的自尊心所带来的伤害。

贫困的自卑,使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虽然在班上他的个子最高,但他感觉到比别人低了一头。

他渴望能穿一身体面的衣裳站在女同学面前,他希望自己能每天排在打饭的队伍里,吃一份乙菜。

这不仅是为了嘴馋,而是为了活得尊严。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怎样了(贫穷自卑的孙少平)(3)

然而,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成了一种奢望。

想想自己那个烂包的家,父亲与哥哥能让自己不挣工分,到县里的最高学府上学,就已经很幸福了。

为了打发饥饿的时间,孙少平迷上了看课外书。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红岩》、《创业史》,再到《牛虻》。

他每天都沉醉于书的世界里,如久旱的庄稼,放肆又贪婪地畅饮着这一场场甘露。

物质如此贫乏,孙少平沉浸在这些精神的白面馍中,他那颗因为贫困而过分自尊的心,开始有了一丝尊严。

书本的知识给了孙少平无限的力量。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怎样了(贫穷自卑的孙少平)(4)

虽然书上许多新的所见所识,孙少平不能全部理解。

但所有的一切,已悄然在他的精神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通过不断地读书,视野越来越开阔的孙少平,更能清醒地对待自己所处的艰难,理解生活带给他的困苦,并欣然接受。

孙少平的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他不再自怨自艾,开始接受生活,并努力改变困境。

慢慢地,同学们对他另眼相看,就连出身优越的顾养民也与孙少平打成一片。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怎样了(贫穷自卑的孙少平)(5)

高中毕业后,孙少平回到家里参加劳动,与哥哥一起支撑着那个烂包的家。

可孙少平的志向,从来就不是当一个地道的农民。

在哥哥孙少安的砖窑慢慢步入正轨,逐步走上发家致富时,孙少平选择只身一人走出双水村,去外面闯世界。

孙少平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他坚信渴望的远方,一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他来到黄原,居无定所,四处漂泊,靠体力成为一名揽工汉。

后来到了大牙湾,成为一名正式的煤矿工人。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怎样了(贫穷自卑的孙少平)(6)

中间经历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难困苦,孙少平都咬牙坚持。

知命却不认命。

孙少平从生活的重击中一次次爬起来,用心生活,并给身边的人带去启发和温暖。

对于孙少平来说,这些苦难是他通向更好人生的基石,也是他人生最大的财富。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怎样了(贫穷自卑的孙少平)(7)

很多人感慨,被穷养大的孩子,大多过不好这一生。

书中的孙少平,物质虽贫乏,但他的精神足够丰盈。

在苦水里泡大的孩子,一样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和勇气。

英国诗人王尔德说过: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生活总是不尽人意,在迷惘苦楚的时候,除了咬紧牙关撑住,还能抬头仰望星空。

让浩瀚的天宇,抚平你那躁动的心绪,安放敏感的自尊。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怎样了(贫穷自卑的孙少平)(8)

其实,真正决定我们人格和命运的,并不是贫穷本身,而是那些年,我们面对困苦的的心态与方式。

愿你历经人间冷暖,仍有勇气,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照亮自己的前路,也能温暖身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