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根据《山海经》中对扶桑树的记载,只是大致认为这种树存在于东海,由于太阳又是从东边升起,所以古人便认为扶桑乃太阳的栖息地,是除却天梯建木之外的又一株神树。而在《梁书》中,曾有对海外扶桑国的具体描写,所以也就使得现在不少人根据距离的远近,理所当然地将扶桑国视为而今日本的古称,即以“扶桑”来替代古时候的日本国名。

日本扶桑起源(扶桑是日本的古称)(1)

扶桑神树

实际上,将古时候的日本视为“扶桑”,是一种极为不严谨的说法。因为即便是记载有扶桑国的《梁书》,不少学者对“扶桑国”的定位仍旧存疑,比如根据书中对扶桑木模样的形容,以及其用途来看,似乎和南美洲的玉米作物又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再加上又有一部分网友自认为日本的“本”作为草木植物来解读,由此将其同“扶桑”神木联系在一起。可问题是,将日本的“本”作为汉字字面意思的草本植物来解读,也就侧面说明了这些人已经将“日本”这个国名认为是由古代中国所起的,如此一来,便纯属无稽之谈了。

那么,扶桑到底是不是日本的古称?“日本”这个国名在历史上又是怎么来的?

少有正史文献称古代日本为扶桑

仅从国内现存的史料文献记载上来看,古代中国在任何一个朝代,但凡属于正统史学的文献记载中,对日本的称谓一直以来只有两个,一个便是“倭国”,另一个则是“日本”,至于所谓的“扶桑”,《梁书》中的扶桑国并不能够准确定义为日本,所以暂且忽略不计,除此之外,再没有哪本正统文献曾将日本称之为“扶桑”。

隋唐以前正统史料文献记载中对古代日本的称呼

有关“倭”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元六世纪,在由刘歆整理的《山海经·海内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有关日本,也就是“倭国”的记载。此外,在《论衡》一书中,同样出现了“倭”的字眼。由此可见,最迟在汉代,古代日本的国名就被定义为了“倭”。

《刘歆注·山海经·海内北经》原文: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

日本扶桑起源(扶桑是日本的古称)(2)

王充《论衡》原文:越裳献上白雉,倭人献上畅草。

汉武帝时期,中央朝廷又曾在今朝鲜半岛,设有乐浪、真藩、临屯、玄菟四郡,而之后在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同样有“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的记载。其中,根据班固的记载,倭人百余国中最主要的国家势力,就是“邪马台”,而邪马台的发音,同日语中“大和”的发音一致,从而可以判断出邪马台所指的就是古日本的大和政权。

日本扶桑起源(扶桑是日本的古称)(3)

再之后,《魏志·倭人传》中,不仅沿用了对古日本倭国的称呼,甚至更加详细的记载了在经历西元2世纪末的一场战乱纷争后,“倭”便形成以首领卑弥呼为主的重要政治军事联合体,从而以“邪马台国”为首,迅速扫荡并统一了“百余国”。直至西元5世纪至6世纪这将近一百余年的时间内,邪马台国,也就是大和朝廷,最终基本完成了对古日本的统一。

直到隋唐时期,凡是正统的史料文献记载中,对古日本都始终是以“倭国”或“倭奴国”来称呼。顺带解释两件事,倭奴国中的“奴”并不是一种蔑称,其释义与昆仑奴的“奴”相同。其次,倭人和倭寇是两个词,倭人泛指古日本人,而倭寇则是在古代,朝廷对屡次侵犯我国沿海城市的日本流寇浪人的蔑称,所以我们并不能够将倭寇视为古日本的代称。

“日本”国名在历史上是怎么来的?

那么,既然“扶桑”并不是古日本的国名,至于“日本”这个国家代称,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实际上,迄今为止,有关“日本”这一国家代称的由来,却属于一大历史未解之谜,其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就在于日本认为“日本”这一国家代称是中国给起的,而中国则坚持“日本”是他们自己起的名,两方各执一词,迄今都没有答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日本扶桑起源(扶桑是日本的古称)(4)

早在日本的平安时代,就曾记载过一场有关“日本”这一国名由来的辩论,根据《日本书纪》的记载,承平六年(西元936年),在一场讲筵上,有个名为纪淑光的朝廷参议,曾针对为何将“倭”改为“日本”的问题,向当时的讲师进行过询问。而讲师则引用《隋书·东夷传》中有关日出之国的记载,将“日本”解释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说,日本的“本”并非网友所解释的“草本”,而是代指源头,即太阳初升之地。

因为据《日本书纪》的观点,从大唐遥望古日本,太阳便是从东方升起,所以也就有了“日本”这一国号。但这名参议之后又进一步询问,如果是站在日本本土来看,太阳又是从日本岛的东方升起,为什么又要将“倭”改为带有日出之国的“日本”这一国号呢?针对这个问题,讲师的回答是,因为唐人看太阳是在东方升起,所以便习惯性的将日本这个国家称之为“日本”。关于“日本”是由唐朝定义的解释,在之后的《释日本纪》中也有相似的记载。

日本扶桑起源(扶桑是日本的古称)(5)

但正是因为日本国内长期以来,认为“日本”这一国名是由唐朝定义的,所以在江户时代的末期,就出现了一批十分厌恶“日本”这一国名的国家神道家(佐藤中满就曾表示:原封不动的接受日本这个唐朝称呼我们国家的国号,并用于和唐朝交往,实在是令人厌恶)。再之后,由于受这种极端思想的影响,也使得被后来的极端分子所利用,并由此发展为了极端军国主义。直至在上世纪末的日本广播协会(NHK)人类大学栏目,有关日本史再考的节目中,甚至仍旧有学者认为由一部分统治者所定义的国号,可以根据日本国民之集体意志而进行改变。

  • 依据古代中国文献记载,认为是由于古代日本讨厌倭国名而自己更名为日本
  • 如果从以上日本方面的记载中,我们的确不难证明“日本”这个国号是由唐朝所起的。但是,在我国现存的文献记载中,不仅否定了日本国号是由中国所命名的观点,还一度说明“日本”这个国号本就是日本国自己起的。

    比如早在《隋书》中,就有“日本国,倭国之别种,以其国在右,故以日本为名,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而《新唐书》中同样有“恶倭名,更号日本”的记载。

    日本扶桑起源(扶桑是日本的古称)(6)

    再之后,《宋史》中有关倭国更名为日本的观点,解释得更为详细:

    日本国者,本倭奴国也,自以其国近日所出,故以日本为名。或云恶其旧名,改之也。

    多说一句,自宋朝开始,“倭国”的说法便统一由“日本国”所取代,此后的王朝正史中,《倭国(倭人)传》便全部替代为了《日本传》。当然了,仅从这一点上来看,也足以证明我国古代统治者,对于古日本尊重有加,因其“自恶其名”,从而也随之改称其为日本,而放弃了之前“倭”的称呼。

    总结:

    因此,尽管“日本”国名的由来悬而未决,但却足以证明,早在宋朝之前,古日本统一被称之为“倭”,而在宋之后,则统一称之为“日本”,不曾有任何一部官方文献表明“扶桑”为日本国的古称。至于网上流传着扶桑国是日本的说法,纯属自我娱乐消遣,切记不可听而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