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凯奇近照引热议 好莱坞那么多大牌(1)

能够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好莱坞大明星,除了尼古拉斯·凯奇,应该就再无第二人了。从《国家宝藏》之后,他在北美就是“风头日下”,深陷债务漩涡,为了还债,又随便接片,名声也越来越差,离A级大片也越来越远,但国内观众对他还是爱得深沉。远了不说,他去年在好莱坞上映的旧片《狂暴飞车》9月15日起在内地上映,仅三天就拿下了2450万的票房,另外一部旧片《女巫季节》也在刚刚过去的暑期档创下了近4000万的票房成绩。

无论北美媒体和观众怎么戏谑地称呼他为“烂片之王”、“票房毒药”,凯奇大叔在内地市场始终“屹立不倒”,稳定地以一年一次的频率出现在观众的面前,今年更是已经“见了”两次,据说还可能有第三次……远超过布拉德·皮特、约翰尼·戴普、乔治·克鲁尼等与他同时代的“帅哥”。

从1996年《勇闯夺命岛》到今年9月26日即将上映的《绝命逃亡》,18年来,尼古拉斯·凯奇有17部电影作品在中国内地市场上映(其中包括《阿童木》、《豚鼠特工队》、《疯狂原始人》3部动画片配音)。而排名第二的外国明星汤姆·克鲁斯,在内地上映的作品数量只有凯奇的一半。

从2005年至今,凯奇更是唯一一个每年均有作品在中国内地公映的外国电影明星。

18年专注中国市场,凯奇已经成为一部关于引进片历史的活字典:在中国内地上映的影片,有分账引进大片(《勇闯夺命岛》、《风语者》、《国家宝藏》系列、《青蜂侠》、《魔法师的学徒》),有买断发行批片(《世贸中心》、《灵魂战车》、《预见未来》、《女巫季节》、《神秘代码》、《狂暴飞车》、《劫案迷云》),今年9月26日上映的《绝命逃亡》则弥补了合拍片的空白。他终于实现了在中国影坛的另类“大满贯”。

即便尼古拉斯·凯奇已被叫做“烂片保证”,但他却从来不是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票房毒药”,据统计,他在中国内地上映的影片总票房已突破11亿元人民币。

为什么中国市场如此偏爱凯奇?

这还需要从两方面谈起:一方面,1993年开始,中国内地市场引入了第一部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分账大片成为中国电影票房的“兴奋剂”,另一方面,尼古拉斯·凯奇在1996年凭借《逃离拉斯维加斯》夺得戛纳电影节与奥斯卡“双料影帝”,借着这一东风,“好莱坞巨星”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勇闯夺命岛》,顺利在中国热映,从此,他就成了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洋面孔。

生活中,尼古拉斯·凯奇有一位韩裔太太(爱丽斯·金),熟悉东方文化;事业上他有一位导师吴宇森,打开中国市场。从《变脸》到《风语者》,凯奇与吴宇森的成功合作,不仅帮助吴导打开了好莱坞市场,也让凯奇成为中国导演进军好莱坞的首选,彭氏兄弟导演改编自《无声火》的《曼谷杀手》也力邀他与杨采妮合作。通过不断与华语电影人的合作,凯奇在中国即使不是家喻户晓,也是熟脸熟事。中国观众在大银幕上看到这张脸,就像见到亲人一样亲切。此次在《绝命逃亡》中,凯奇的合作对象已经是“88后”的吉克隽逸和刘亦菲。

当然,还有一点不能讳言,尼古拉斯·凯奇需要钱。2009年身陷债务危机的凯奇曾传出破产传言,签下税款和炒房债务的他,只能拼命接片,努力工作还债。出道至今,凯奇的作品数量已经接近70部,在好莱坞“60后”一代明星中,无出其右。仅仅2005年到2011年之间,6年时间,凯奇拍了21部电影,堪称好莱坞劳模。而这21部电影中,竟然惊人地有10部电影都引进了中国市场。分账引进大片毕竟数量有限,而以批片途径亮相中国内地大银幕,凯奇以量取胜。所谓“批片”是指进口买断片(又名买断片)是内地电影市场上一种特殊的进口影片类型,内地片商以固定的价格把影片的放映权从国外片商处买断,而国外片商不参与中国票房分成的电影。由于这类影片多以批量的形式引进,所以被称为“批片”,此类电影往往质量参差不齐。

很少有好莱坞明星像凯奇这样,由青葱出道到获封奥斯卡影帝,再到晋升动作明星之余,始终不忘文艺小片和B级怪片,这既因为他的人生际遇,也和他的个性癖好有关。凯奇主演的电影多为动作片、科幻片、魔幻片,这些都是内地电影稀缺的资源,国产电影看不到,分账引进大片名额有限,有市场需求,批片片商也乐于引进购买。更让片商高兴的是,身陷债务危机的凯奇是以“好莱坞一线明星”的身份出演投资不大的B级片,片子的买断费用也不高,属于“加量不加价”。而事实证明,尼古拉斯·凯奇这张脸在中国市场有相当高的辨识度和号召力,加上影片的题材,他主演的电影虽然在北美被“烂番茄”网站批得体无完肤,但在中国内地票房成绩一直不错,虽然是批片但有时还能与分账大片叫板。有如此超高性价比,难怪凯奇年年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