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民谣鲍勃迪伦(你还没听过他的歌)(1)

这两天,美国民谣(摇滚)歌手鲍勃·迪伦(Bob Dylan)因获诺贝尔文学奖而成了人们热议的对象。“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这是瑞典学院方给出的鲍勃·迪伦获奖理由。光明小薇在昨日向大家介绍了鲍勃·迪伦(点击查看《【意外】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竟然给了一位歌手?》),今天,让我们伴着他的歌声,读一下他的作品吧!

换岗

鲍勃·迪伦 作品; 董伊 译

十六年,

十六面旗帜战场飘扬,

牧人却在哭泣。

绝望的男女分离,

只在落叶下展翅。

命运呼唤,

我走出阴影,市场上

商贾与盗贼渴求权力,我那最后一笔生意也就作罢。

她的香馨似她降生的草场,

仲夏夜,高塔下。

冷血的月,

1941年生于美国的鲍勃·迪伦从小就对旋律和词句敏感,童年时学会演奏口琴、吉他等乐器,中学时代开始自组乐队,有了演出经验。在明尼苏达大学读书的时候,他对音乐的热爱超越了学业本身,于20世纪60年代初中断学业,专注于他的创作和演唱。1961年,鲍勃·迪伦签约哥伦比亚公司,翌年出版了他的第一张唱片《鲍勃·迪伦》,开启他跨越两个世纪、延续至今50多年的创作、演唱生涯。

作为一位创作歌手,鲍勃·迪伦的音乐作品从一开始就有着浓郁的个人烙印,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质疑,化成他手指与琴弦碰撞间流泻出的美妙旋律、诗意盎然的歌词,以及不囿于个人情感表达的极具社会性的延伸内涵,令他的作品在音乐范畴流行、传播的同时,与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社会洪流紧密相关。伴随着他漫长的创作和演唱历程,他一直积极参与社会运动,用音乐和诗表达对一些社会思潮、公共事件的看法,传递自己的态度。他作品中有人类共通的情感,也有社会意味,如此丰富的内涵经由他朴实、沙哑的嗓音娓娓唱来,穿越半世纪的时光和大洲大洋的空间距离,启蒙和抚慰了全球几代歌迷的精神世界,也对其后的美国以及全世界的很多民谣歌手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这种抚慰和影响至今依然存在,并且没有弱化的迹象。就在2016年5月,年逾古稀的鲍勃·迪伦又推出了最新专辑FALLEN ANGELS,其创作力之旺盛可见一斑。

什么是真正的民谣鲍勃迪伦(你还没听过他的歌)(2)

鲍勃·迪伦曾经参加过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不少社会运动以及承载社会诉求的演出,吟唱、发声,用音乐为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平等和美好呐喊。非凡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使得鲍勃·迪伦被视为20世纪美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民谣(摇滚)歌手之一,他在音乐上的成就毋庸置疑,早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获得格莱美奖,更在1991年获得格莱美终身成就奖。他创作的歌曲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他个人还曾获得普利策奖的特别荣誉奖。在这些奖项的映衬下,刚刚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因为或多或少有“跨界”的意味而别具意义。耐人寻味的是,奖项的肯定与鲍勃·迪伦多年贯之的所谓反叛、愤怒、不合作的姿态有些不契合,他向来与褒奖保持距离,更抗拒被贴标签。不过,这些并非他个人所能左右,起码奖项的传播效应令世界上更多歌迷能够借助他的作品走近他,从他的精神气质与作品内涵中获益。

什么是真正的民谣鲍勃迪伦(你还没听过他的歌)(3)

对于广大中国读者来说,除了找出鲍勃·迪伦的唱片听听诺奖得主的歌,也可以去找他的书来读。截至目前,国内引进出版的鲍勃·迪伦作品只有一部回忆录《编年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曾以《像一块滚石》之名出版过此书),这在他的作品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书中,鲍勃·迪伦诚意可嘉地回顾了自己的若干人生经历,分享创作心得,叩问内心的起伏。如果读者是鲍勃·迪伦的歌迷,这本书自然有着与他的音乐作品对照的价值。与鲍勃·迪伦有关的图书则有英国记者霍华德·桑恩斯(Howard Sounes)的《沿着公路直行:鲍勃·迪伦传》,梳理了传主的音乐人生,还为此采访了多位相关人物;美国艺术家、鲍勃·迪伦前女友苏西·罗托洛(Suze Rotolo)回忆她和鲍勃·迪伦于20世纪60年代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相恋、参加民谣运动往事的《放任自流的时光》,这本书感性、动人,呈现鲍勃·迪伦音乐之外的另一面,值得一提的是封面上二人的昔日合影已成为很多乐迷心中的经典瞬间;美国记者戴维·道尔顿的《他是谁?探究真实的鲍勃·迪伦》、美国乐评人格雷尔·马库斯(Greil Marcus)的《老美国志异》都是值得一读的有助于更多了解鲍勃·迪伦其人其作的书籍。此外,重庆大学出版社引进、正在进行翻译的鲍勃·迪伦传记《迷途家园》随后也将与读者见面,这本出自欧美知名乐评人Robert Shelton之手的传记颇得传主认可,据悉,鲍勃·迪伦个人纪录片亦据此书拍摄而来。

什么是真正的民谣鲍勃迪伦(你还没听过他的歌)(4)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已尘埃落定,这样的结果想必会在诺奖历史上留下一笔。过去的几年里,写短篇小说的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和坚持非虚构写作的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Alexievich)的获奖曾经在全世界范围引起不同意见。可以预期的是,这次鲍勃·迪伦折桂同样会引发一波又一波观点相异的评论。这些争议恰恰映衬出,诺贝尔文学奖这样一个延续一百多年的世界级文学奖项,如今依然有着强大的话题性和蓬勃的生命力。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2016年10月15日12版《从现在起,伴着鲍勃·迪伦的歌声阅读他》、《鲍勃·迪伦》作品

音乐来源:QQ音乐

本期编辑:张永群、王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