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失传的绝活(余姚这6项民间绝活)(1)

近日,市政府公布第5批市级“非遗”名录,其中新晋市级“非遗”项目的有两个大类共6项,其中,传统技艺5项,除了令余姚人引以为豪的围千宴技艺外,还包括深受人们喜爱的符家土酒坊米酒(烧酒)制作技艺、徐家糖坊麦芽糖制作技艺、乌馒头制作技艺、云楼生煎制作技艺,尽显余姚各地乡情民俗和浓郁地域特色;传统医药1项:镆剑山祖传中医妇科

传统技艺(5项)

围千宴

传承基地:余姚酒楼,传承人:王福林

余姚人历来热情好客,凡逢年过节,家有喜事,如生日、寿诞、小孩满月、男婚女嫁、金榜题名、摇会答谢等都欢聚一堂,相互庆贺,由此形成了许多具有余姚特色的聚餐宴席,如围千宴,又称会籖宴,有八围千,十二围千,十六围千,其中有余姚“满汉全席”之称的“十六围千”正是余姚宴席的代表作。

十六围千总共有52道菜,分为十六道干果瓜子、十六道冷菜、十六道热菜和四道点心另加两道茶。

民间失传的绝活(余姚这6项民间绝活)(2)

符家土酒坊米酒(烧酒)酿制技艺

传承基地:符家土酒坊,传承人:符启荣

符家土酒坊的米酒(烧酒)酿制已有百年历史,它以自制的白药为发酵原料。小蓼是制作白药的主要原料,白药用于酿酒的药引,纯米饭烧熟冷却后掺入研细的白药粉,放在大缸等盛器内,再用棉被等保暖覆盖。烧酒酿制后一般存放一年左右,米酒透明晶莹、香气宜人,酒精含量较高(50度-70度),口味醇厚绵柔,甘润清冽,回味悠长,劲头十足,独具风格。

民间失传的绝活(余姚这6项民间绝活)(3)

徐家糖坊麦芽糖制作技艺

传承基地:余姚市低塘旭彬食品店,传承人:徐泉丰

徐家麦芽糖制作技艺自徐泉丰的祖父徐元祖开始历经三代,他用当年产的晚稻大米、大麦作原料,因气温高麦芽糖易融化,一般在每年八月初至次年清明节制作,经过育麦、蒸饭、发酵、熬糖等程序,完成后的软性麦芽糖盛在盆、桶里,硬性麦芽糖为了防止融化粘黏,放在米粉里保存。

民间失传的绝活(余姚这6项民间绝活)(4)

乌馒头制作技艺

传承基地:丈亭老章乌馒头店,传承人:章国家

在丈亭镇、三七市镇,是端午时节的必备小吃,相传是为纪念当地抗元的馒头店主乌杰。旧时“毛脚女婿”或新女婿上门时的端午礼担,除了鸡、鹅、肉、鱼等,乌馒头也必不可少的一件,因为乌馒头出笼后摆放是二只一对的,或18对,或36对,以梧桐叶包裹,白绿相衬,姿态甚美。这一习俗一是以对状暗喻小夫妻和和美美,二是丈人丈母娘家收到乌馒头后,会向邻舍赠送,增进睦邻情感,也向人说明自己家女儿将婚,是一种喜意的表达。这一习俗至今仍盛行不衰,使乌馒头成为三七市镇、丈亭镇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

民间失传的绝活(余姚这6项民间绝活)(5)

云楼生煎制作技艺

传承基地:云楼生煎店,传承人:洪挺

“云楼生煎”距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由陈富发始创于1916年。“云楼生煎”选用的面粉大有讲究,一般选用生产自深圳、江苏等地的面粉,用山泉水和面,按比例混合配比而成,用这样的面做出来生煎皮子韧劲十足;同时选用猪腿前端肉作为馅料,保证了生煎鲜嫩爽口、肥而不腻的口感。“云楼生煎”对于每个生煎包子的形状大小也有严格要求,包子皮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褶花疏密一致,每个生煎包子有10道褶花,经过煎制之后,每一个生煎包子犹如一朵朵黄菊花。煎制出来的“云楼生煎”色泽金黄,皮薄馅多,入口香脆鲜嫩,肥而不腻,百吃不厌,是难得的传统小吃。2004年,“云楼生煎”代表马渚镇参加了余姚市金秋美食节传统特色小吃比赛,被评为“十佳传统特色小吃”。

民间失传的绝活(余姚这6项民间绝活)(6)

引以为豪!点赞!

民间失传的绝活(余姚这6项民间绝活)(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