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思成监制,肖央主演的犯罪悬疑片《误杀》,上映至今,口碑票房获得了双丰收。《误杀》讲的是一位父亲的女儿,被男孩侮辱后留下影像资料,男孩以录像胁迫女孩,被女孩误杀,而引起的一场生死交锋。

如果你的女儿被伤害了你会怎么办?作为父亲,他利用自己看过的一千部电影,成功的制造了不在场证明,为一家人洗脱了嫌疑。

误杀李维杰埋哪里了(可能是误杀之后的再一次瞒天记)(1)

《误杀》改编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误杀瞒天记》是一部主线很清晰的电影,父亲维杰为了保护女儿,跟死者的母亲(警察局局长)斗智斗勇,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电影结局,警察厅里的人虽然知道维杰一家是凶手,却苦于没有证据,只能结案。警察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人,正义究竟属于哪一方?《误杀瞒天记》的结局留给了我们一个悬念。

改编的《误杀》,因为电影大结局,明明已经逃过法网的一家人,男主李维杰最后选择了自首,而引起很多观众不满。网友说改编的版本失去了原版的灵魂,因为原版电影的主旨与爽点就是完美的洗脱了嫌疑。既然已经废了那么多功夫,选择隐瞒,结局又去自首,意义何在?难道只是为了过审?

我们先来分析下这部电影烧脑的剧情和完美的瞒天手法。

2号晚上,强奸犯素察来到李平的家,仓库里,李平和妈妈为了拿到素察的手机,起了争执,在素察单方面的施暴中,李平举起手中的武器,瞄准了素察手中的手机,却失误一棍子打“死”了素察。

“死”字为什么用引号,因为根据电影拳台上“吞舌”的解释,素察当时并没有死。

报警,打死人的李平就会坐牢,妈妈为了保护女儿,那一瞬间的勇气,就将素察埋在了家后面的坟墓里。剧情到了第一个高潮。

误杀李维杰埋哪里了(可能是误杀之后的再一次瞒天记)(2)

2号晚上,在罗统出差的爸爸李维杰,心中一直不安,连夜打车回到了灿班的家里

了解一切事情经过的李维杰,告诉妻子,现在报警,连坐牢的机会都没有,此时,一家人已经站在了拳台上,只有赢,或者输的一败涂地。为了保护妻女,如何逃罪,成了李维杰唯一的目标。那么,接下来李维杰需要做的有以下五件事:

第一件事情,清理犯罪现场;第二件事情,处理素察的车子和手机;第三件事情,转移尸体,并保证尸体没有人能找到;第四件事情,制造不在场证明;第五件事情,心理建设,模拟审问场景,避免任何漏洞。

1.这里的精彩之处就是第四件事情:如何制造不在场证明。

通过卫星定位一定可以查到车子和手机最后的出现时间和路线,通过通话记录与车子的行驶路线,就可以锁定受害人的受害时间:4月2号、受害地点:灿班,这样一来,只需要证明2号和3号,一家人不在灿班在罗统就可以了。

可就算3号一家出发去罗统,然后当天回来,2号出现在罗统的证据怎么制造?

先找到4张2号上午灿班到罗统的大巴票,接着在3号上午一家人乘坐大巴时,给车主留下深刻印象,一家人是去罗统看拳王比赛的,之后在无意当中提到拳王比赛的时间是2号,这种分阶段诉说最容易洗脑,因为都是事实。去罗统是干什么?当然是看拳王比赛。拳王比赛是什么时候?4月2号。因为拳馆的票是不记名的,所以要找到四张2号晚上拳馆的票也是很容的。

之后的证人采用的也都是同样的方法:对他们一家人有印象 知道一家人来看拳王赛 一段时间后再次无意中向证人强调2号一家人来罗统看过拳赛。

误杀李维杰埋哪里了(可能是误杀之后的再一次瞒天记)(3)

等找到这些证人作证时,时间已经过了半个月以上,对于每天重复相同事情的人来说,你问李维杰一家什么时候去的罗统,答案自然是4月2号。经过时间的掩饰,证人的证词来得就是这么无意又可信。接下来网线店的员工、酒店工作人员都能够证明李维杰2号在罗统,也就证明了2号李维杰一家人都在罗统。

口供可能有假,摄像头记录的时间和视频不能作假,2号李维杰的确在罗统的取款机上取过钱,商场等的视频里也都留下了一家人的身影,这样,就完美的制造出了一家人的不在场证明,利用的原理就是蒙太奇剪辑加音效。

2.最考验演技的地方就是第五件事情,心里建设与审问的场景。

这部剧的第二个高潮,应该就是在警察局审问一家四口的时候。第一次,四人分开审问。李维杰事先就嘱咐过妻子和女儿,只需要说真话,且肯定自己的说法不要改变。画面切换与音效转换中,我们看到了四位演员精湛的演技,既有扣人心弦的画面停顿,又有音效加持造成的受害人与施害人的矛盾冲突。谁才是真正的受害人,在这里已经分不清楚了。

误杀李维杰埋哪里了(可能是误杀之后的再一次瞒天记)(4)

第二次审问,是暴力审问。通过素察同学提供的侵犯视频,素察的妈妈已经知道儿子的失踪一定与李平有关系。此时的爆发点之一是两位母亲的正面对决,眼里的愤怒、面部肌肉的颤抖、咬牙切齿的言词“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爆发点之二就是局长用阴影覆盖小女儿李安,犀利的言辞、黑暗的效果、小女儿李安凄惨的哭声,都抓到了观众的内心。

3.电影留下的最大悬疑点,就是尸体埋在了哪里?

最终在警察局局长的逼迫下,小女儿李安受不住压力,说出了埋尸地点,电影的第三次大高潮即将来临。挖尸体的地点是那一带居民的老坟,多少亲人的尸体被埋在此处,无论哪里,死者为大,都讲究死后安生。警察局局长的儿子失踪,没有任何证据就抓人,暴力刑讯,群众的愤怒已经到达了一个高点,如果挖出来的不是尸体,那么这个高点必定爆发,引起骚乱。

对比原版《误杀瞒天记》的埋尸地点后花园,改编版《误杀》的矛盾冲突更大,而且引发的后续影响也是不可预计,牵连的人群之广,已经超出了李维杰的心理预估。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如果李维杰不自首,那么尸体很可能被找到,最终事情的真相也将会被挖出;但如果自首便可以平息这场风波,让无辜的人群退出这趟浑水……这样看来,如今自首就像当初隐瞒一样是情势所逼。

误杀李维杰埋哪里了(可能是误杀之后的再一次瞒天记)(5)

但就悬疑来讲,改编版《误杀》仍是个开放式的结局,电影开篇就铺垫了监狱逃生的故事,只是运尸体的人成了死人,而躺进棺材里准备逃生的李维杰,那个挖他出棺材的人此刻正跟他躺在一起,这个暗示,是李维杰的最终结果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之后又提到了《肖申克的救赎》,自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而肖申克的监狱里,银行家安迪是逃脱成功的人,所以为什么不期待李维杰的监狱逃生是《误杀》之后的《瞒天记》?

误杀李维杰埋哪里了(可能是误杀之后的再一次瞒天记)(6)

改编版的《误杀》,铺垫了很多暗线,例如那些寺庙与小羊。李维杰为善的时候出现过,大家都是善意的;瞒天过海时出现过,僧人拒绝了李维杰的布施,小羊代替了素察的尸体;案件结束后,寺庙上那飞不到顶的鸽子,代表着救赎,再次出现的羊群代表着重生。

改编版的《误杀》,除了漂亮的逃脱手法,还加入了适应中国国情的热议主题——父母与子女越走越远的关系。

电影结束时,又带出了两个主题,但其实都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跟自己亲近的大女儿李平,与自己越来越疏远,直到这件事情,才重新赢得女儿的信任。另一个是因为这件事情,小女儿李安似乎也学会了欺骗,试卷上鲜红的100分,还能看得出是由70分涂改而成,小女儿是为了影片开始的约定吗,考试100分,奖励口琴?

误杀李维杰埋哪里了(可能是误杀之后的再一次瞒天记)(7)

父母与子女究竟是什么关系?父母毋庸置疑是子女从小的榜样,雏鸟效应与鹦鹉学舌都是很好的例证。如素察一家,缺少陪伴一味娇惯,只会毁了孩子;如李安一家,别让你的学识与修养,拉远你和孩子的距离。最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该既是子女的老师,又是子女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