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素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传统,每至端午之际,人们“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以招福辟邪,防虫祛病。

中药艾叶为菊科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图1)的叶干燥后去除杂质而得,生长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又以湖北蕲春县蕲州镇出产的为佳,名曰“蕲艾”。艾叶是典型的药食同源植物,下面我们就来分别说说它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以及植物来源。

五月艾叶香(五月艾草香)(1)

图1. 菊科蒿属植物艾

艾的药用价值

艾叶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内服常用量3~10g,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用适量,加水捣汁外敷,或直接煮水外洗,可治皮肤瘙痒;捣绒后还可制成艾条用于熏灸。

图2. 菊科蒿属其他常见植物

艾叶虽好,用须有度

虽然艾叶药食同源,容易获得,但也要食之有度。《得配本草》载:“多服久服,热气上冲,并发内毒。”蒿属植物大多含具有神经毒性的樟脑(camphor)和具有肝毒性的侧柏酮(thujone)等物质。曾有服用艾叶导致肝损伤、中枢性痉挛、胃肠道反应、子宫充血、出血甚至流产等不良反应的报道,实际上多与服用剂量过大有关。临床上在正常剂量范围内使用,极少出现中毒情况。民间用艾蒿制作的食物一般经过加热烹制,可去除大部分毒性成分,但摄入的量较难控制,仍应该予以注意。另外,使用艾条熏灸不当可还导致烫伤、皮肤破溃等,敏感人群使用艾叶后还可能出现过敏的症状,若出现此类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图片来源:

ArtemisiaLiu(果壳网)

徐晔春(中国植物图像库)

作者:广东省中医院 陈设

审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唐洪梅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耕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education_psm,获取更多安全用药信息。

关于药盾公益:由PSMChina(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发起组织,以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为宗旨,开展老少边穷地区百姓的药品捐赠和知识宣传、资助受到药品不良反应伤害的患者,资助公众药品安全宣教活动和倡导药品安全政策完善等活动,致力人民健康公益事业,打造公众用药安全盾牌的公益性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