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钢琴伴奏中的美学内涵

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 晏琳

外国舞蹈音乐教材分析(舞蹈钢琴伴奏中的美学内涵)(1)

摘要:钢琴音乐作为舞蹈基础训练和部分舞蹈表演的专用伴奏音乐,已经具有漫长的实践累积与时间沉淀,形成了根据不同种类舞蹈而区别划分的多样性伴奏音乐体系。作为专业的舞蹈钢琴伴奏者,在日积月累的随堂伴奏实践之中,深度性的理解伴奏音乐的美学内涵应是必要具备的音乐素质与品格。通过将美学意识注入伴奏实践和与舞者的沟通教学中,方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舞者与伴奏者的音乐思维与音乐审美统一,以便舞者更好更深的体验和表达舞蹈中的韵味与内涵。

关键词:钢琴伴奏 美学内涵 音乐形象

1、 舞蹈钢琴伴奏中的美学应用

舞蹈艺术是表演与音乐的综合性艺术,舞者作为舞蹈的学习者、练习者、表演者,同时也是音乐的欣赏者。从舞蹈教学中来看,尽可能在伴奏上带领学生感悟浓厚的音乐艺术,是能激发学生将表演与音乐两者融会贯通,形神合一的重要环节。日积月累的音乐旋律感觉,音乐节奏掌握和音乐调式,音乐形象的灵敏度训练,都将大幅度提高舞蹈学生的音乐内心听觉以及挖掘音乐中的的审美内涵及审美感悟的能力。

从“伴奏”角度来讲,通常是以主调音乐为主,突出的是舞蹈乐曲的主旋律、主节奏,目的是为了让舞者方便找到旋律的感觉、节奏的力点。从“美学”意义上来讲,作为二度创作的钢琴演奏,在已有的音乐框架之下,提升演奏上的“创造性”已是不可忽视的能力;而作为协助舞蹈表演的钢琴伴奏音乐,为了使舞者保持充分的音乐新鲜感,以及提高音乐审美的素养,更应突出“创造性”这一重点:

在仔细感悟研读和揣摩乐谱构思以后,忠实于乐曲主旋律、主要和声、曲式结构的大框架之下,应随舞蹈表演的动作变化、情绪起伏、旋律线条等因素适当变换或者改编伴奏曲谱,伴奏者方可在变化中给予舞蹈音乐一种别样的解释和创新。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同一首乐曲由不同的演奏者演奏,也会有千差万别的处理方法和情感氛围。专供舞蹈伴奏的钢琴音乐曲谱数量有限,且大多数成形的乐谱是作为独立表演的钢琴曲存在,而不同地区的舞蹈院校,甚至同一院校中不同班级的舞蹈表现方式和处理方法都有一定区别,在此情况下,如果不巧妙的调动音乐“创造性”思维,将音乐与舞蹈融合起来,就会造成伴奏音乐与舞蹈之间貌合神离甚至相互对峙的局面。尤其是在舞蹈表演的大场面之下,音乐的陈述更要尽可能与舞蹈的陈述趋于一致:钢琴伴奏根据舞者的动作来进行合理的想象,赋予乐曲流动变换的、新鲜的生命力,才能促成美轮美奂、雅俗共赏的审美呈现。

民族性主题的舞蹈,如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欧洲古典芭蕾,或者歌舞剧等,在钢琴伴奏上,也要考虑美学意义上的民族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艺术产物,具有特定的表演风格和时代特色。在结合中国古代宗教音乐、戏曲舞蹈、中国武术等多方位艺术内涵的中国古典舞音乐中,多具有汉唐时期为主的调式,如《霓裳羽衣曲》、《春江花月夜》、《丝路花雨》等中国古典乐舞表演,从外形到内蕴都体现了中华艺术中的圆润细腻、刚柔并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法、步、身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而产生于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钢琴伴奏上已经有相当成熟的规律与体系形成: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如:以五声调式或以五声调式为主的六声七声调式、与方言语调相关的地方音乐、与各种戏曲相关的声腔曲牌,很大程度上用钢琴来模仿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古琴、江南丝竹等音乐演奏特色,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性”音乐内涵。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国风舞蹈和舞剧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如《孔子》等大型舞剧运用结合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国风”音乐元素。对于诸如此类的时代风格艺术,舞蹈钢琴伴奏也随之发展为顺应时代潮流的风格,具有了“时代性”特征。

欧洲古典芭蕾舞的钢琴伴奏,具有浓厚的西方音乐宗教、宫廷风格的特色,最为大众熟知的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等伴奏音乐,通常用华丽而浪漫的曲风,散发着尊贵典雅的古典欧洲音乐情怀。而在这个时代的不断创新下,部分芭蕾舞伴奏音乐也多选用现代、通俗的曲调及和声风格,使整个芭蕾舞蹈表演不再是复刻古老的剧目和选段,如《张昌明芭蕾舞基训音乐》中大部分伴奏音乐风格具有清新、淡雅且简易通俗的特色。它们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舞蹈伴奏音乐在“历史性”的大背景下也要创造符合现代审美的“时代性”特征。

2、舞蹈钢琴伴奏创作塑造音乐形象的美学原理

很多舞蹈钢琴伴奏工作者总有一个误区:认为应是钢琴音乐引领整个课堂或者表演过程的氛围和局面,即音乐超于舞蹈。而真正合格的伴奏者,无论声乐、舞蹈、戏剧表演等,都是将音乐当做旁白一样的角色,对整个表演进行阐述、理解,并且将此铺垫在表演者的表现之下。这一点从某些表演片段中突如其来的音乐停止,以此渲染表演者的情绪到一定程度,不需要音乐的带动,反而成为整个表演上的点睛之笔一样,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钢琴伴奏者在多方位的考察和理解舞蹈表演内容和音乐内容之后,使伴奏音乐表现出鲜明的音乐形象,才是具备良好的美学思维的表现。

音乐形象,指通过旋律线条以及其他诸如调性、和声、织体等多种音乐要素共同形成的音乐表象而塑造的艺术形象。而形象不等于表象,表象在外,形象在内。音乐形象是立体的,它有直观与侧面的寓意,有强与弱划分,有丰富和单一的区分,完整和片段的区别。如舞剧音乐就可能有非常鲜明、多样、完整、丰满的音乐形象,它具有故事脉络、人物角色的多样化等特点。在用钢琴伴奏于舞蹈训练的课堂中,积极的用不同的弹奏方法塑造音乐形象,可以使舞者直观的感受到音乐情绪的起伏、人物角色的内涵属性和舞蹈表演的叙事性和舞台表现性。音乐形象的内容十分宽泛,它大到可能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梁祝》反映封建社会阻拦下两个相爱之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嘎达梅林》描写蒙古英雄的英勇事迹和人民对他的热爱等。小到作为反映社会生活,人民情感的诸如《卖报歌》、《劳动号子》、《洗衣歌》等民歌和创作歌曲。

在舞蹈训练课堂上的钢琴伴奏,主要表现在旋律线条及其相关的综合性音乐要素中。如中国舞的音乐伴奏上,最主要的音乐形象塑造方式就是反应中国人民的情感、生活、社会环境等人文因素和艺术趣味。但是存在于舞蹈课堂上的伴奏音乐,过于具体的音乐形象却并不适用,往往抽象一点,不那么主题鲜明的伴奏音乐更容易使表演者的想象力发挥出来,因为课堂练习主要针对舞蹈动作的训练,而不是成品舞表演。所以太过于具有体裁和地域性特点的音乐反而会对舞蹈教学不利。正如练习平转、翻身、大跳的舞蹈动作时,选用成品曲目反而找不准动作的主要节奏点,基本要素也无法体现。这时如果能够截取一些适用于舞蹈动作训练要素的音乐片段或者即兴伴奏与之相符合,并具有烘托意义的音乐,则是伴奏者需要锻炼和培养的重要突破点。正如转、翻身等敏捷度高,动作幅度大的训练,需要辅以给人感觉热烈旋转的伴奏音乐,就可从音型化的规律和重复性入手,找取合理的片段或即兴弹出具有鲜明节奏重音、旋律规则统一的音乐。而小跳一类的动作则要有意识的淡化旋律线条,给出节奏的跳跃感,突出重音,才能使舞者完成动作整齐划一。由此可见,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同时要先找准伴奏对象的动作性质,和整体合作的需求等因素。

结语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此说不无偏颇之处,而不具有美学意识的伴奏更是无法体现音乐与舞蹈的默契之处的。音乐作为舞蹈的发展线条和艺术背景,很大程度上带动整个舞台表演的艺术氛围和审美品位,所以伴奏者一味把自己当做是单纯性的钢琴伴奏或者一味把自己定义为钢琴家的做法都不准确,只有将自己对舞蹈所见解的音乐感悟注入钢琴伴奏中,才称得上是合格的舞蹈钢琴伴奏者。技巧的高超与娴熟在舞蹈伴奏上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正确甚至巧妙简化音乐难度使其映衬舞蹈的美,才算得上伴奏的“美”。

艺术审美的探寻是无止境的,尊重艺术,了解美学,才能使艺术创作和艺术表现散发出多姿多彩的画面。

外国舞蹈音乐教材分析(舞蹈钢琴伴奏中的美学内涵)(2)

参考文献:

1. 杨琳. 音乐美学应用于钢琴演奏的艺术价值分析[J]. 外语与翻译, 2014(4):286-287.

2. 陈美汀. 谈音乐美学原则对钢琴演奏的指导[J]. 歌海, 2012(1):56-58.

3.张廷森. 为舞蹈教学扬起音乐的风帆——论钢琴伴奏教师的专业素质[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5(4):85-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