饸饹是石家庄的传统特色面食之一,制作者用饸饹床把荞麦面、豆面、山药面等放在床里,挤轧成面条,这种独特的饮食制作方式,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独特的风味名吃。石家庄各个县市区的饸饹,食材不同,做法各异,各有其风味。

河北石家庄口味(盘点石家庄县市区的风味饸饹)(1)

(一)真定府正顺饸饹。正定清真特色名吃,历经五代祖传,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正顺饸饹具有清真面食所特有的风味,百年来一直恪守真材实料、讲究洁净,遵循祖传秘方,在制作工艺和选料上均有严格的标准规范。主料为荞麦面,辅以一定比例的白面、榆皮面。辅料为精牛肉丁、绿豆芽、香菜,佐以高汤。饸饹卤汤是由牛骨汤、精牛肉、大葱、香菜佐以丁香、桂皮、砂仁、肉蔻、花椒、小茴香等名贵作料熬制而成。

河北石家庄口味(盘点石家庄县市区的风味饸饹)(2)

成品盛入瓷碗,以焯好的绿豆芽垫底,捞入饸饹条浇牛肉卤,上撒香菜少许,呈盘龙状。搅拌后豆芽之白色,饸饹之棕红,香菜之碧绿,红、白、绿三色相映成趣,肉、面、菜香气四溢,色、香、味、营养俱佳,入口顺滑,细筋道,留香余久。

河北石家庄口味(盘点石家庄县市区的风味饸饹)(3)

(二)井陉天长镇豆面饸饹。除了具有汤清味美、浓香袭人、四季皆宜等特点外,还具有利口开胃、增强食欲、润肤乌发、清火去郁、强肾健脾、解除便秘等特殊功效。它的配料很有讲究,以适量的绿豆、黄豆、小豆混合,在水磨上磨成面,这种面特别细,非一般石磨面可比。其中,绿豆面发筋,可以拉条;小豆面发脆,吃着有劲;黄豆面微甜,豆香味浓。煮熟装碗,另用一盆,放酱油、香油、盐、小葱叶,用开水冲起盖住,待盐化开后,浇在饸饹上,当地土话称“泼码儿”,既清香可口,又保持了豆面的原味。

(三)范庄饸饹粉儿。范庄的饸饹半碗荞面半碗红薯粉条,因为掺进了粉条,才叫饸饹粉。有人说这样的做法不正宗,也有人说荞面吃到肚里太瓷实,掺进粉条正好中和一下。如此以来,饸饹粉反倒成为范庄饸饹的特色。范庄饸饹卤汤选用是上好的牛肉丁,加葱、姜、蒜、辣椒,花椒、大料等多种作佐料炖制,慢火煨炖数小时,一直炖到肉丁入口即化。

河北石家庄口味(盘点石家庄县市区的风味饸饹)(4)

(四)灵寿荞面饸饹。荞面细润,色异味殊。其制法更具特色。其一磨面精细,绝无杂质,荞麦面和面均匀,软硬适度。软则挤压不成,硬则干涩断绝。常言“一个滚儿的饸饹,两个滚儿的面”,所谓“滚儿”即水汤沸滚。饸饹下锅,沸水滚烫,随煮随挑,全凭眼力。出锅不黏,上碗利索,羹汤调和,爽口适宜。

河北石家庄口味(盘点石家庄县市区的风味饸饹)(5)

(五)无极饸饹面。圆条形的细长面条,香喷喷,热乎乎,很合人们的口味。“荞麦饸饹黑是黑,筋道爽口能待客”,这是人们对荞麦恰铬的赞美。无极人还将荞麦面与红薯面、榆树面掺和在一起吃,这样更筋道。现在,无极城北的人们在结婚时都会吃饸饹,取其“吉祥长寿”之意。

河北石家庄口味(盘点石家庄县市区的风味饸饹)(6)

无极饸饹制作精细,配料考究,制作过程特别强调“鲜”。先把各种面按比例掺好,加水,揉成光皮,醒5分钟后即放入饸饹床中,下到锅里,盖上锅盖煮三五分钟就可以出锅盛碗了。盛碗前抓一把绿豆芽垫衬碗底,盛碗后再浇入用纯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锅汤及新鲜味美的羊肉、调好的蒜泥,撒上些香菜末,瞬间,麦恰铬的香味扑鼻而来。面条调拌好放到嘴里,软而不黏,脆中有韧,刚中带柔,嚼着有劲,回味悠长。

河北石家庄口味(盘点石家庄县市区的风味饸饹)(7)

(六)刘毛毛四喜饸饹。四喜饸饹是赵县人刘毛毛1971年到1980年在蒙内古当兵时,跟当地一位蒙古族老乡学的。属于内蒙古风味,因饸饹卤由四种食材制成,又叫四喜饸饹。饸饹码分猪肉和牛肉两种,猪肉四喜饸饹的卤汤选猪肉丁、蒜苔丁、木耳丁和香菜制作;牛肉四喜饸饹选牛肉丁、土豆丁、胡萝卜丁和香菜制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牛肉汤是用牛大骨熬制而成。

河北石家庄口味(盘点石家庄县市区的风味饸饹)(8)

(七)栾城东关饸饹。从兑汤上说,有靠汤和宽汤之分。有的食客偏爱主食饸饹,饸饹挑入碗后,只浇些许汤汁,搅和一下,汤汁全被吸纳,一筷子挑起,只见饸饹不见汤,犹如干挑面,叫作靠汤饸饹;有的食客,吃饸饹外加油饼,饸饹与油饼并进,因此要多加些汤,叫作宽汤。从季节上说,有热汤和凉汤之分。冬季吃热汤饸饹,一股暖气流向全身,抵御冷风,驱逐寒气。夏天吃凉汤饸饹,过凉水,加入蒜蓉或芥末,酷暑盛夏,饸饹下肚,浑身爽快,暑气尽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