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祥瑞传奇

住在石家庄,热爱石家庄,关注石家庄!

石家庄市区北边,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滹沱河,在这条河的南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人工“河”叫石津灌渠。为什么在石家庄区域内的“河”冠从“石津”二字?为什么在自然河的不远处要挖一条人工“河”呢?这事啊,还要从1942年说起。

1937年11月石家庄沦陷后,日本侵略者要把石家庄做为华北重点城市营造。便于侵略者掠夺我国战略资源,把井陉的煤炭,石家庄,藁城,衡水,邢台等地的粮棉等物资,水运到天津再转运回日本本土。在1938年,日本就派遣一支地质调查队,对人工挖掘一条石家庄至天津的运河进行了实地调查。于1939年12月完成了石津运河的调查报告书。1941年9月底完成沿线的实地测量。1942年3月举行了奠基仪式。工程预计五年,投资3000万元,设计河宽25米,长323千米,可航行100吨位的船只,预计建成后,年运输能力300万吨。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由于资金不足,河道底部宽度由10米米降为底部宽5米。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石津运河只修到晋县和束鹿交界处。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部队第三军接收了石家庄,民国政府无能,一意敛财,对市政设施下管不问,更没有长久建设计划,故此,石津运河工程搁浅,残石遍地,野草丛生,无人顾及。

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水利工程。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签署命令,成立了“石津运河工程处”,重新设计开挖灌区灌溉工程,在石津运河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建设石津运河工程。整修残缺不全石津运河,清理河道,修建黄壁庄引水石坝。但是,此时的运河工程的设计目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水上运输改为用于农业灌溉。从1950年开始,灌溉面积从5.5万亩,逐年增加,发展到下游控制灌溉耕地400万亩,受益有石家庄,衡水,邢台三个地市14个县,158个乡。上游受益有藁城,晋州,深泽,赵县,辛集72个乡。灌溉面积86万亩。

在施工建设中,要修路架桥,与此同时,也衍生了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地名,如石家庄市区的“运河桥”就与此有关。

经历次变更,石津运河工程处,于1963年划归河北省水利厅领导,正式命令为“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一直沿用至今,为“石津灌渠”的名称刻上了历史的烙印,也赋予了石津灌区深厚的文化内含。

友友们,欢迎乘座市内8路公交车,到“石津灌区文化公园”参观游玩,感受一下历史的蕴含吧!

请友友们指正,关注!谢谢

修建灌渠的原因(石津灌渠的由来)(1)

修建灌渠的原因(石津灌渠的由来)(2)

修建灌渠的原因(石津灌渠的由来)(3)

修建灌渠的原因(石津灌渠的由来)(4)

修建灌渠的原因(石津灌渠的由来)(5)

修建灌渠的原因(石津灌渠的由来)(6)

修建灌渠的原因(石津灌渠的由来)(7)

修建灌渠的原因(石津灌渠的由来)(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