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弗莱特的小说《鹰翼行动》,很是感慨,它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1978年12月,伊朗爆发革命内战。美国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DS)伊朗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决定撤离伊朗。但是,由于分公司总经理保罗不愿放弃伊朗项目,10名高层骨干自愿留在伊朗,催促伊朗卫生部支付项目余款。

几天之后,保罗和他的助手比尔听从美国大使馆的建议,面见地方预审法官达德加(小说大反派),目的是为了证明EDS公司没有向伊朗卫生部的官员行贿。但是,自证清白的行为并没有换得余下人的离开。更令人震惊的是,面见当天,保罗与比尔被押进了监狱。

保罗与比尔被抓的信息,很快传到了美国EDS的高层。作为EDS的董事会主席,罗斯·佩罗是一个敢于冒险、有决断的领导人。他利用自己的政府人脉,向基辛格求助,但是华盛顿伊朗事务负责人、美国驻伊朗大使、总领事对此事并没有表示过度的关心,相反认为,EDS有把柄握在伊朗手中,需要遵守伊朗法律执行。

政治、外交施压无果,而达德加开出了1275万美元的“天价”保释金,更是把获释变得遥遥无期。在政治手段、法律途径等无效后,佩罗想到了他曾经帮助过的美军传奇人物“公牛”西蒙斯。

于是,一支八人营救队暗地里组建起来。他们是:西蒙斯、EDS伊朗分公司人事主管科伯恩、公司员工戴维斯、博尔韦尔等。营救方法设计为:出其不意跃入监狱内墙,带走保罗与比尔。可是,演练了多次的营救计划,却由于保罗与比尔被换到加斯尔监狱而告吹。

此时,伊朗内部驱除国王、迎接新政权的内战愈演愈烈。暴徒们持枪攻击国王的军事建筑、军队的枪声不绝于耳。保罗与比尔的生命处在危险中,滞留在伊朗的营救小组成员的生命也岌岌可危。

因为之前的方案失效,西蒙斯拟定了三套新方案,其中之一,就是预料暴徒们将会攻击加斯尔监狱,释放在押人犯。果然,他的“预料”给了EDS公司的伊朗员工拉西德(重要角色)灵感。

1979年2月9日,伊朗爆发革命。2月11日,加斯尔监狱在拉西德的“鼓动”下被暴徒占领。裹挟在人流中,保罗与比尔逃离监狱,站在了德黑兰的大街上。

但是,这只是“逃亡”的开始。德黑兰、达德加、暴徒、路障,仍然如恶梦一样追随。与科伯恩、基恩·泰勒等人在酒店汇合后,西蒙斯对于战事的清醒判断开始展现。

EDS余下人员,被合理地分为两组:陆上逃离小组、乘机逃离小组。保罗与比尔,被分在了陆上小组。陆上逃离路线是一条穿越德黑兰、抵达土耳其边境,再由伊斯坦布尔乘机回国的曲折路线。但是,从已经处在失控状态的伊朗逃离,远非易事。两辆路虎揽胜载着西蒙斯、科伊恩、保罗、比尔、泰勒、拉西德沿着既定路线,狂奔。赞延、马哈巴德、雷扎耶……险象环生,每一个路障都是美国人的噩梦……

当然,最终的结果还是很圆满的,没有人牺牲,也没有人受伤,甚至都没有跟任何人发生严重的冲突,他们最终顺利经有土耳其、德国和英国返回美国德克萨斯,他们自己的家乡。

故事讲完了,过程虽长但并不复杂,这节奏一看就是妥妥的好莱坞大片!

读者很容易就被这个身价亿万的大老板所吸引,明明早就功成名就,居然冒险还要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不仅出资组建营救小组,而且自己深入虎穴,看得让人着实揪心,让人也不禁感慨,身为员工能有这样的大老板,还有何求!

不过,在这个故事中,美国政府的存在感很弱,最应该为解决美国人出力的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也非常消极,为什么?

站在美国政府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或许会有不同的判断——这是一家美国公司在伊朗开展业务,伊朗的市场监管和法律体系显然非常不完备,在这里做生意,不用想就知道会用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所以,小说中EDS身为主角自带光环,读者从不会怀疑它的业务是否干净,但是,真实世界中,美国政府未必这么看。

美国政府得出的结论是,EDS的员工是被伊朗官方政府以正当理由扣押了,而EDS大概率是有商业贿赂嫌疑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政府过于强调嫌疑人的美国身份,反而会给国际社会留下口实——美国政府可以包庇美国人在国外犯罪吗?

EDS的大老板当然不会这么看,因为这是他的员工,对于他的公司在伊朗的业务,他当然十分清楚,退一万步来讲,就算EDS如同小说里所言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那么如何向其他人证明这一点呢,美国政府也好,伊朗政府也好,第三国政府也好,大家统统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调查清楚此事,在调查期内,让嫌疑人逍遥法外显然不足取。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保释金的问题,天价保释金是小说中的关键点,因为怎么看怎么不合理,一千两百万美金,这的确太夸张了,不是EDS拿不出,而是如何在这么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把这么一大笔现金搬到战火纷飞的伊朗呢?小说中还提到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因为绝大多数银行都不肯为这笔钱背书,所有人都看得出,EDS未来一定会拒付,而银行则必须向伊朗司法部实缴,任何一家银行也面临美国政府同样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无从判断EDS到底有没有商业贿赂——但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不太相信EDS的诚信,当然,这未必是EDS的问题,伊朗的市场就是那样的。

当罗斯·佩罗的非法营救活动开始了之后,美国政府肯定是两难的——当时在伊朗的美国人总数应该在一万人左右,对其中两名美国人展开的非法救援必然会惹怒当局,对于剩下的美国人必然是不利的。

我们中国人最喜欢讲一句话,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在这个故事中,一切都颠倒过来了,针对两个人的非法营救活动,让超过10名的美国人身陷险境,更让在伊朗的上万名普通美国人也面临更大的危险,这一切是否值得?

答案,可能需要世人评说。

更复杂的情况是,彼时的伊朗正在内乱,原本的国王岌岌可危,新的反对党领袖人还在巴黎,伊朗的未来非常不清晰,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到底支持哪一派显然未定,在这种局面下,EDS针对伊朗采取的非法行动,我想绝对属于添乱。

进一步细想,就会发现,真正的矛盾是——

究竟是大局为重,还是个人的生命为重?

尤其是在两者发生冲突的前提下,我们这个世界,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答案其实很清楚,所以我只是……

翱翔蓝天的战鹰读后感(鹰翼行动读后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