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为有牺牲多壮志是什么意思 为有牺牲多壮志(1)

白话译文

离别后多少回梦境依稀还在故乡,只恨这岁月的流逝得太快,故乡一别就是三十二年了。想当年,红旗漫卷,农民们建立了自己的武装,而统治者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镇压工农武装)。 正因为有太多的英烈的牺牲,才换来了世界天地翻覆的变化。喜看田野里庄稼如浪涛滚滚,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夕阳斜照中炊烟袅袅,到处都是忙了一天的英雄们回家的身影。

创作背景

韶山,现在的韶山市,原属湖南湘潭县,在湘潭城西北45公里,是毛泽东的故乡。

为有牺牲多壮志是什么意思 为有牺牲多壮志(2)

1959年6月25日至27日,毛泽东在视察了全国各地之后,从长沙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毛泽东这次回韶山,先与当地干部开了座谈会,谈了粮食、水利等情况。次日黎明即去楠竹坨拜祭了父母墓地,接着访问了邻里、故居,视察了韶山学校,并与韶山学校师生合影留念。晚上自费设便宴宴请了亲戚、烈属、老地下党员、老农协会员与老赤卫队员50余人叙旧言欢。

客人散去后,毛泽东回到住房后,诗思如潮,浮想联翩,夜深不眠,写下了这首《七律·到韶山》。

为有牺牲多壮志是什么意思 为有牺牲多壮志(3)

作品鉴赏

这首七律,写的是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情实感。前面四句既可说是写对三十二年前韶山人民革命风云的回顾,亦可理解为与乡亲们叙谈往事的概述。后四句是抒情,后四句的前两句是对无数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抒发对今天的新天地来之不易。接下来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太平农乐图。

为有牺牲多壮志是什么意思 为有牺牲多壮志(4)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逝川,出于《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大致意思是说:时间就象河里的流水,去而不返。“别梦依稀”是别之后梦里依稀常在故乡,不想一过就是三十二年了,只恨这时间过得大快了。

为有牺牲多壮志是什么意思 为有牺牲多壮志(5)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这两句是承“三十二年前”,是回想三十二年前:当时的土地革命风起云涌,故乡人民高举着革命的旗帜,织织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和赤卫队,利用手中的武器坚决与反动派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反动派利用他们的武装,对大革命进行血腥的镇压。回想故乡人民不怕流血牺牲,与反动派进行坚决斗争的情形实在令人感动。

为有牺牲多壮志是什么意思 为有牺牲多壮志(6)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因为有许多先烈们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不怕牺牲,是他们的鲜血换来了今天的革命的胜利,换来了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天地。“牺牲多壮志”有广泛的内涵:有当时在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的先烈,有长征先烈,有抗战先烈,有解放战争的先烈。我们要时刻牢记他们的奋斗牺牲。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为有牺牲多壮志是什么意思 为有牺牲多壮志(7)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稻是稻类作物,菽是豆类作物;这里稻菽合用代表的是一般农作物。这两句诗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太平农乐图:一望无际的田园里,农作物在晚风中翻着波浪。夕阳斜照中炊烟袅袅,到处都是忙了一天的人民公社员回家的身影。这使人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图画。这一幅图不只用来描写韶山,也是描写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