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风闻社区原创 文/不写影评的梁鹏飞】

关于汉服的种种是非,这两年在网上吵得沸反盈天。

我一直认为,关于汉服之所以这么乱,首先第一条就是没有权威标准。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也。

汉服的叫法都还没吵出个结果,团中央账号前两天联合B站搞了个华服日活动。

汉服真的有必要复兴吗(汉服的种种乱象)(1)

我知道团中央的意思,觉得汉服有点不够团结各族,所以叫华服,中华的华,这就有点欲盖弥彰了。

汉服真的有必要复兴吗(汉服的种种乱象)(2)

最近又闹出了个汉服仙服之争。

纯粹都是意气之争,门户之见。搞得像五岳剑派争掌门,剑宗气宗争正统,一群猪猪队友,自己窝里斗,结果汉服这个字眼在路人观众那里都成了个笑话。

种种乱象,归根到底,就是没有一个官方权威标准,主要乱在哪里?

在最初的时候,汉服爱好者是一群稍微懂点古代服装知识的人,是一种圈子文化。凡是圈子文化都讲逼格,他们把汉服搞成了一种贵族服饰,当然要做出真正有档次、像模像样的汉服,确实要花很多钱。这群圈子文化爱好者本身出发点可能不坏,但是把服装搞成了奢侈品,必然没有出路。

接下来是普通大众看到汉服好看,当然也还有一些民族主义者夹杂其中,然后喜欢穿汉服的人自然就多了,淘宝上各种档次,各种材质的衣服都有,商家为了牟利,啥样的衣服都敢设计都敢卖,在这个阶段,汉服的概念扩大,变得更加杂乱无章。

然后圈子爱好者里面又很有一些因循守旧,食古不化的,天天强调条条框框,处处讲究规矩,天天指责人家穿的不对。

于是就吵起来了,这次汉服仙服之争,本质上就是这么回事儿。其实都没有什么道理。但我看那些处处讲规矩的守旧派更加没道理一些,比如同样是西装,从最高档的上万一套西装,到几百块一套的西装,本质上都是西装,只不过是材质、做工精细的区别,但是服装文化本质是样式啊。

更有一些涉及商业利益的,为了卖衣服,也在旁边煽风点火。把汉服背后发争论搞得更是乌烟瘴气。

说来说起,还是汉服没有一个类似于官方国标的玩意,如果说有一个官方的权威规定,那大家自然不吵了。现在就是没有标准,没有法律,天下大乱。

2014年第二次在我国召开的APEC会议上,当时各国领导人集体穿着新中服亮相。

汉服真的有必要复兴吗(汉服的种种乱象)(3)

具体细看领导人的服装。是以宋锦或漳缎做底,装饰海水江崖纹样,立领对襟式样,无论是服装材质,还是其中的纹样和立领对襟,都非常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特色。

汉服真的有必要复兴吗(汉服的种种乱象)(4)

当然,这套APEC服装设计的理念,还是兼顾了APEC会议,比如海水江崖纹的设计,赋予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护的寓意,选用的色调以象征海洋的蓝色和象征紫气东来的龙胆紫为主,也是为了配合APEC经济体围绕太平洋的地理特点。

所以这些APEC服装本身更多是为了这次会议单独设计,也许不太适合作为其它重大场合的礼服。

然而,从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如果官方愿意,用心设计一系列类似这次新中装的礼服,作为以后我国重大场合的专用服装,未尝不可啊。

至少这些APEC服装之典雅大气,比起现在各种场合中的西装要好很多了吧?

这个事儿,就看官方有没有这个意愿。只要想做,调动全国最优秀的设计师,集中大家的智慧,设计出几套样品,然后征求全国人民意见,难道还定不出个结果来?

这些新的服装,或许一开始接受起来需要一点时间。但是时间久了,它就自然有自己的生命力了。比如咱们的国旗、国歌,现在就是国家的象征符号,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文化的一部分了。

当初,国歌、国旗可不也都是设计挑选出来的嘛。

但是呢,可能咱们国家现在还是把重心放在发展经济上,一时半会没心思考虑这个事儿。

我觉得等到中国复兴以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强调中国叙事,展现中国和西方不同的发展理念的时候,也许搞出一套中国礼服的事儿就水到渠成了。

现在且让这些汉服热背后的争议,再发酵一段时间吧。等大家都觉得这个事儿必须解决的时候,那就肯定会要解决了。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