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俞的特效穴位(胃经腧穴按摩及功效)(1)

胃经人体十二经脉的六阳经之一,全称叫足阳明胃经

胃经位于人体正面,从头至脚的一条线路。属胃络脾,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总共45穴。

一、承泣 根除黑眼圈

承,承受;泣,泪水。穴在目下,犹如承受泪水的部位。

【主治】散风清热,明目止泪。主治目赤肿痛、视力模糊、白内障、口眼斜。

【部位】在面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瞳孔直下。

【取穴】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拢,中指贴于鼻侧,食指指尖位于下眼眶边缘处即是。

【按摩】用食指指腹揉承泣1~3分钟,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预防黑眼圈。

二、四白 眼保健操的主穴

四,四方;白,光明。穴在目下,能治眼病,改善视觉,明见四方。

【主治】祛风明目,通经活络。主治近视、目赤痛痒、迎风流泪、白内障、面瘫。

【部位】在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取穴】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拢,中指指腹贴两侧鼻翼,食指指尖所按凹陷处即是。

【按摩】双手食指伸直,以食指指腹揉按左右四白,有酸痛感,每次1~3分钟。可以缓解眼疲劳、眼干涩等。

三、巨髎 主治面神经麻痹

巨,大也;髎,孔隙。指穴在上颌骨与颧骨交接之巨大孔隙中,泛指面部髎孔之巨大者。

【主治】清热熄风,明目退翳。主治口眼斜、鼻出血、牙痛、面痛、面神经麻痹。

【部位】在面部,瞳孔直下,横平鼻翼下缘,颧弓下缘凹陷处。

【取穴】直视前方,沿瞳孔直下垂直线向下,与鼻翼下缘水平线交点凹陷处即是。

【按摩】以两手拇指指腹点按巨髎3~5分钟,可纠正口眼斜。

四、地仓 抚平口周皱纹

地,指土地所产之谷物;仓,仓廪、仓库。意为口腔犹如谷物仓库的组成部分。

【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络。主治口角斜、牙痛、流涎、眼睑跳动不止。

【部位】在面部,当口角旁开0.4寸(指寸)。

【取穴】轻闭口,举两手,用食指指甲垂直下压唇角外侧两旁即是。

【按摩】每天按揉地仓2次,每次1~3分钟,可刺激口轮匝肌,有改善面部松弛、提拉嘴角的功效。常按揉地仓,可防治流涎。

五、大迎 牙痛是病也不怕

大,大小之大;迎,迎接。穴在大迎脉(面动脉)旁。

【主治】祛风通络,消肿止痛。主治口角斜、失音、颊肿、牙痛。

【部位】在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取穴】正坐,闭口鼓气,下颌角前下方有一凹陷,下端按之有搏动感处即是。

【按摩】用食指指腹按揉大迎,每次1~3分钟,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预防和调理三叉神经痛等面部疾病。

六、颊车 预防面部皱纹

颊,面颊,此处指上颌骨;车,车轮,指下颌骨。颊车,即下颌关节可以转动之处。

【主治】祛风清热,开关通络。主治口眼斜、牙关紧闭、牙痛、面部痉挛。

【部位】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中指)。

【取穴】上下牙关咬紧时,会隆起一个咬肌高点,按之有凹陷处即是。

【按摩】用中指指腹压在咬肌隆起处揉按,以有酸胀感为宜,可治面颊疼痛、牙关不利等症。

七、下关 治疗牙痛与耳鸣

下,与上相对;关,机关、关节。穴在下颌关节颧弓下方,与上关互相对峙。

【主治】消肿止痛,聪耳通络。主治牙痛、口眼斜、面痛、耳鸣。

【部位】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处。

【取穴】闭口,食指和中指并拢,食指贴于耳垂旁,中指指腹处即是。

【按摩】用双手食指指腹按压下关3分钟,可立即消除耳鸣症状,止牙痛;常按此穴,可防治三叉神经痛。

八、头维 治疗面肌痉挛

头,头部;维,隅角、维系、维护。谓穴居头之隅角,是维系头冠之处。

【主治】清头明目,止痛镇痉。主治面肌痉挛,偏、正头痛,迎风流泪,目眩,口眼斜。

【部位】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处。

【取穴】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半横指,头正中线旁开6横指。

【按摩】用双手拇指指腹强压头维,每秒钟按压1次,如此重复10~2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可治面部痉挛、疼痛等疾病。

九、人迎 双向调节血压

人,指人体与生命;迎,接受。谓喉结两旁之动脉,可迎受天地五脏之气以养人也。

【主治】利咽散结,理气降逆。主治胸满气逆、咽喉肿痛、食欲不振、高血压。

【部位】在颈部,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取穴】正坐,头微侧,从喉结往外侧量约2横指,可感胸锁乳突肌前缘颈部动脉搏动即是。

【按摩】常用拇指指腹轻轻上下按压人迎,每次1~3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压,清咽利喉。

十、水突 治疗慢性咽炎

水,水谷;突,穿过。穴在颈部,邻近通过食物的食管。

【主治】清热利咽,降逆平喘。主治呼吸喘鸣、咽喉肿痛、慢性咽炎、打嗝上气、打嗝。

【部位】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和锁骨所构成的凹陷处。

【取穴】找到人迎、气舍,两者连线中点即是。

【按摩】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水突100次,以有酸胀感为佳,可利咽润喉开音。

十一、气舍 保养肺脏,预防感冒

气,空气,指肺胃之气;舍,宅舍。穴在气管旁,犹如气之宅舍。

【主治】宣肺定喘,理气散结。主治咽喉肿痛、打嗝、瘿瘤(甲状腺肿瘤)。

【部位】在胸锁乳突肌区,锁骨上小窝,锁骨内侧端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中间的凹陷中。

【取穴】先找到人迎,直下,锁骨上缘处即是。

【按摩】用中指指腹按揉气舍,每次1~3分钟,力度适中,可保护肺脏,预防感冒。

十二、缺盆 咳嗽、喘息不再愁

缺,空缺与空虚,与残缺之意有别;盆,阔口容器。古代解剖名,如无盖之盆,指穴位于缺盆处也。

【主治】宽胸利膈,止咳平喘。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咽喉肿痛、慢性咽炎。

【部位】在颈外侧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锁骨上缘凹陷中。

【取穴】正坐,乳中线直上锁骨上方有一凹陷,凹陷中点按有酸胀处即是。

【按摩】用拇指指腹按压对侧缺盆,每次左右各按压3分钟可缓解咳嗽、气喘症状。

十三、气户 止打嗝好帮手

气,空气,指肺胃之气;户,门户。穴在胸上部,故喻为气的门户。

【主治】理气宽胸,止咳平喘。主治打嗝上气、呼吸喘鸣、咽喉肿痛、打嗝。

【部位】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取穴】正坐仰靠,乳中线与锁骨下缘相交的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按摩】按摩时用双手食指指端点按气户,以上胸部有胀痛感为宜,可通乳腺治乳痈,治打嗝上气。

十四、库房 气喘按按它

库,府库;房,房室。呼吸之气存于肺如储存库;从上至下,犹如从门户进入房室。

【主治】理气宽胸,清热化痰。主治胸满气逆、气喘、胸胁胀痛、咳嗽。

【部位】在胸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取穴】正坐或仰卧,从乳头沿垂直线向上推3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按摩】用食指点揉库房1~2分钟,可治胸胁胀痛、气喘等症。

十五、屋翳 开胸顺气消炎症

屋,深室;翳,隐蔽。穴在胸中部,呼吸之气至此如达深室隐蔽。

【主治】消痈止痒,止咳化痰。主治乳痈、乳腺增生、胸满气逆、咳嗽喘息。

【部位】在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取穴】正坐或仰卧,从乳头沿垂直线向上推2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按摩】治疗乳腺炎、乳腺增生时,可用手掌小鱼际或大鱼际,在屋翳施以轻揉手法,反复揉压数次。

十六、膺窗 胸部保健穴

膺,胸膺;窗,窗户。穴在胸膺部,犹如胸室之窗。

【主治】止咳宁嗽,消肿清热。主治胸满气逆、呼吸喘鸣、咳嗽喘息、乳痈。

【部位】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取穴】正坐或仰卧,从乳头沿垂直线向上推1个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按摩】胸部疼痛、肋间神经痛或产后母乳不畅等症,都可以通过按摩膺窗来治疗,每次按摩1~3分钟。

十七、乳中 祛除目瘤,一个不留

乳,乳头;中,正中。穴在乳头正中。

【主治】调气醒神。主治癫痫、产后乳少、乳痈。

【部位】在胸部,乳头中央。

【取穴】将食指指腹放于胸部乳头中央,食指指腹处即是。

【按摩】每天用大拇指和食指捏拉乳头,每次1~3分钟,可治乳痈,并可助乳房健美。

十八、乳根 让乳房更健康

乳,乳房;根,根部。穴在乳房根部。

【主治】宣肺止咳,宽胸增乳。主治胸痛、胸闷、咳喘、乳汁不足、乳房肿痛。

【部位】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取穴】拇指在乳房上,其余四指在乳房下,食指贴于乳房边缘,食指指腹处。

【按摩】用中指和食指指腹着力按压乳根,每天早晚各揉按3~5分钟。对乳痈、乳痛、乳腺炎、乳汁不足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十九、不容 对付胃疾

不,不可;容,容纳。穴在上腹部,意指胃纳水谷达到的最高处,不可再纳。

【主治】调中和胃,理气止痛。主治腹胀、胃痛、呕吐、食欲不振。

【部位】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先取中脘穴,再取中脘与胸剑联合的中点作水平线,再取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之间的中点作垂直线,其交叉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按摩】用右食指指腹按压不容,每次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宜。对呕吐、胃痛和腹胀均有较好疗效。

二十、承满 治疗胃痛胃炎

承,承受;满,充满。穴在上腹部,意指胃纳水谷至此充满。

【主治】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胃十二指肠溃疡。

【部位】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先找到不容,垂直向下量1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按摩】用食指指腹按压承满,每次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宜,可治疗胃痛、胃炎、肋间神经痛等疾病。

二十一、梁门 预防胃下垂

梁,指谷梁;门,门户。穴在上腹部,寓意饮食入胃之门户。

【主治】和胃理气,健脾调中。主治胃痛、呕吐、腹胀、食欲不振、便溏、呕血。

【部位】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取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按摩】用食指指腹按压梁门,每次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宜,可治胃痛、呕吐和胃下垂。

二十二、关门 胃肠不适就找它

关,关隘;门,门户。穴近胃脘下部,约当胃肠交界之关,有开有关,如同门户。

【主治】调理肠胃,利水消肿。主治胃痛、呕吐、腹胀、食欲不振、便秘、遗尿。

【部位】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上量4横指,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按摩】用食指指腹按压关门,每次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宜,可辅助治疗腹胀、腹泻、胃肠虚弱等症。

二十三、太乙 恶心烦躁按太乙

太,甚大;乙,十天干之一。古以中央为太乙。脾土居中,寓腹中央为太乙。穴在胃脘下部,约当腹中央。

【主治】清心安神,化痰和胃。主治癫狂、吐舌、胃痛、呕吐、腹胀、食欲不振。

【部位】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取中脘与脐之中点,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按摩】每次按揉太乙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宜。可治胃病,如胃肠虚弱、恶心等。

二十四、滑肉门 身材美丽的诀窍

滑,美好;肉,肌肉;门,门户。穴平脐上1寸,食物至此已分清泌浊,犹如精细食物通过之门户。

【主治】镇惊安神,和胃止吐。主治癫狂、胃痛、呕吐、腹胀、食欲不振、月经不调。

【部位】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上量1横指,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按摩】用中间三指指腹垂直下按,再向上托,用力揉按1~3分钟,可辅助治疗慢性胃肠病、呕吐、胃下垂等疾病。

二十五、天枢 腹泻便秘全搞定

天,天空;枢,枢纽。脐上为天属阳,脐下为地属阴。穴位平脐,犹如天地之枢纽。

【主治】理气调畅,调经止痛。主治呕吐、腹胀肠鸣、腹泻不止、痢疾、便秘、口腔溃疡、月经不调。

【部位】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肚脐旁开3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按摩】仰卧,用食指和中指按揉天枢2分钟,可缓解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胀、腹泻、腹痛等症,效果明显。

二十六、外陵 缓解下腹疼痛

外,内外之外;陵,山陵。穴位局部隆起如山陵。

【主治】和胃化湿,理气止痛。主治胃痛、腹痛、腹胀、疝气、痛经。

【部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1横指,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按摩】仰卧,用中间三个手指按揉外陵1~3分钟,可治疗下腹痛、痛经、胃下垂。

二十七、大巨 关爱男人的保健穴

大,大小之大;巨,巨大。穴在腹壁最大隆起的部位。

【主治】调肠胃,固肾气。主治便秘、腹痛、遗精、早泄、阳痿、小便不利。

【部位】在下腹部,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3横指,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按摩】仰卧,用中间三个手指按揉大巨1~3分钟,可治疗遗精、早泄、小便不利等男科疾病,可调理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疾病。

二十八、水道 关爱女人的保健穴

水,水液;道,道路。穴位深部相当于小肠并靠近膀胱,属下焦。为水道之所出。

【主治】利水消肿,调经止痛。主治便秘、腹痛、小腹胀痛、痛经、膀胱炎。

【部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从肚脐沿前正中线向下量4横指,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按摩】仰卧,用中间三指按揉水道1~3分钟,可治痛经、不孕等妇科疾病。

二十九、归来 对付男女生殖问题

归,归回;来,到来。本穴能治宫脱、疝气等,有归复还纳之功。

【主治】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主治腹痛、不孕、闭经、阳痿、白带过多。

【部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从耻骨联合上缘沿前正中线向上量1横指,再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按摩】以中间三指指腹垂直下按,由内而外揉按归来,每日早晚各揉按1~3分钟,可治月经不调、不孕、阳痿等疾病。

三十、气冲 男女生殖问题就找它

气,指经气;冲,冲要。穴在经气流注之冲要。

【主治】调经血,舒宗筋,理气止痛。主治阳痿、疝气、不孕、腹痛、月经不调。

【部位】在腹股沟区,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动脉搏动处。

【取穴】仰卧,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按摩】以食指指腹揉按,每日早晚各揉按1~3分钟,可治疗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阴肿等症。

三十一、髀关 改善下肢麻木

髀,指股部及下肢;关,机关。穴处乃下肢运动之机关也。

【主治】强腰膝,通经络。主治腰膝疼痛、下肢酸软麻木、膝寒。

【部位】在股前部,股直肌近端、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3条肌肉之间凹陷中。

【取穴】仰卧屈股,大腿前髂前上棘与髌底外缘连线和会阴相平的连线交点处即是。

【按摩】用力按揉髀关5分钟,可治腰膝疼痛、下肢酸软麻木、膝寒、股内筋急不得屈伸等症。

三十二、伏兔 解除膝冷腰胯疼

伏,俯伏;兔,兽名。指穴位于股前方肌肉丰厚之处,形如兔伏,故名伏兔。

【主治】散寒化湿,疏通经络。主治腰膝疼痛、下肢酸软麻木、腹胀。

【部位】在股前部,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取穴】屈膝90°,手指并拢压腿上,掌后第1横纹中点按在髌骨上缘中点,中指尖端处即是。

【按摩】按揉伏兔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每个点按压时间约3分钟,可缓解腰膝疼痛、下肢酸软麻木、腹胀、足麻不仁等症。

三十三、阴市 降血糖好帮手

阴,阴阳之阴,指寒邪;市,集市,聚散之意。穴能疏散膝部寒气。

【主治】散寒除湿,理气止痛。主治腿膝冷痛、麻痹,下肢不遂,脚气,糖尿病。

【部位】在股前区,髌底上3寸,股直肌肌腱外侧缘。

【取穴】正坐屈膝,髌底外侧直上量4横指,按压有痛感处即是。

【按摩】下半身寒冷的人可多按揉阴市,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每次1~3分钟。也可经常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阴市,每次1~3分钟,可降血糖。

三十四、梁丘 对付顽固胃痛最有效

梁,山梁;丘,丘陵。形如山梁丘陵,穴当其处。

【主治】理气和胃,通经活络。主治胃痛、肠鸣腹泻、膝关节炎、乳肿痛。

【部位】在股前区,髌骨外缘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取穴】坐位,下肢用力蹬直,髌骨外上缘上方凹陷正中处即是。

【按摩】梁丘治疗急性病效果好。如急性胃炎、肠胃炎引发的突然乳房痛,或者突然膝盖痛时,赶紧揉一下梁丘,就会马上缓解。

三十五、犊鼻 治疗膝关节炎

犊,小牛;鼻,口鼻。膝盖形如牛鼻,穴在膝眼中,故名。

【主治】消肿止痛,通经活络。主治膝痛、腰痛、足跟痛、脚气。

【部位】在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取穴】坐位,下肢用力蹬直,膝盖下面外侧凹陷处即是。

【按摩】揉按犊鼻5分钟,可减轻剧烈运动造成的膝关节疼痛。长期坚持用中指指腹按摩犊鼻,每次1~3分钟,可以改善膝部疼痛、酸软等症。

三十六、足三里 天然营养补品

足,下肢;三,数词;里,古代有以里为寸之说。穴在下肢,位于外膝眼下三寸。

【主治】健脾和胃,通经活络。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高脂血症、头痛、眩晕、鼻塞、癫痫、半身不遂、脾胃虚弱、贫血、手足怕冷、湿疹、荨麻疹、小儿咳嗽、小儿发热。

【部位】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取穴】站位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即是。

【按摩】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长期坚持,可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益寿延年。

三十七、上巨虚 艾灸可治胃肠病症

上,上方;巨,巨大;虚,中空,胫骨和腓骨之间形成的较大空隙,即中空。穴在此空隙上方。

【主治】调和肠胃,通经活络。主治肠胃炎、腹泻、便秘、腹胀、高血压。

【部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6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取穴】坐位屈膝,先找到足三里,向下量4横指凹陷处即是。

【按摩】按揉上巨虚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阑尾炎、肠胃炎、腹泻等。

三十八、条口 让肠胃更强健

条,长条;口,空隙。穴在腓骨和胫骨之间的长条隙之中。

【主治】理气和中,舒筋活络。主治肩背痛、小腿肿痛、胃肠疾病、脚气。

【部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胫骨前崤外1寸。

【取穴】坐位屈膝,犊鼻与外踝尖之间的中点,胫骨外1横指处。

【按摩】用力按揉条口,可治肩关节剧痛、急痛,可治胃肠虚弱、肩臂疼痛、下肢痿痹等疾病。

三十九、下巨虚 主治胃肠病症

下,下方;巨,巨大;虚,中空。胫骨和腓骨之间形成的较大空隙,即中空。穴在此空隙下方。

【主治】调肠胃,通经络,安神志。主治小腹疼痛、胃痛、胰腺炎、下肢浮肿。

【部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取穴】坐位屈膝,先找到条口,向下量1横指凹陷处即是。

【按摩】按揉下巨虚,可治腹痛、腹泻、便秘等症,可治消化系统疾病。

四十、丰隆 常刮痧可除湿化痰

丰,丰满;隆,隆盛。胃经谷气隆盛,至此处丰满溢出于大络。

【主治】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主治呕吐、便秘、水肿、头痛、眩晕、痰多、癫狂、下肢痿痹等。

【部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

【取穴】坐位屈膝,先找到足三里,向下量6横指凹陷处即是。

【按摩】当出现哮喘、咳嗽、痰多时,宜多揉丰隆,用刮痧的方式更有效,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除湿化痰的效果。

四十一、解溪 促进血液循环

解,分解;溪,沟溪,指体表较小凹陷。穴在踝关节前骨节分解凹陷中。

【主治】清胃化痰,镇惊安神,舒筋活络。主治面部浮肿、腹胀、下肢肿痛、头痛、眩晕、癫狂。

【部位】在踝部,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取穴】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足背两条肌腱之间即是。

【按摩】经常用拇指指腹向内用力按压解溪,每次1~3分钟,可以强壮内脏器官,健胃益脑。

四十二、冲阳 除腹胀,增食欲

冲,冲要;阳,阴阳之阳。穴在冲阳脉(足背动脉)所在之处。

【主治】和胃化痰,通络宁神。主治腹胀、口眼斜、牙痛、精神病。

【部位】在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状骨关节处,足背动脉搏动处。

【取穴】足背最高处,两条肌腱之间,按之有动脉搏动感处即是。

【按摩】以中指指腹用力按压冲阳,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1~3分钟,可治消化系统疾病。

四十三、陷谷 治慢性胃炎胃下垂

陷,凹陷;谷,山谷,指体表凹陷。穴在第2、第3跖骨间隙凹陷中。

【主治】清热解表,和胃止痛。主治慢性胃炎、面部浮肿、腹痛、足背肿痛。

【部位】在足背,第2、第3跖骨间,第2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取穴】足背第2、第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按摩】弯曲拇指,用指尖下压揉按陷谷,早晚各1次,先左后右,各揉按1~3分钟,可治胃炎、胃下垂、肠炎、结膜炎等疾病。

四十四、内庭 治理口腔上火最有效

内,里边;庭,庭院。本穴在厉兑之里,犹如门内的庭院。

【主治】清胃泻火,理气止痛。主治腹痛、腹泻、牙痛、头面痛、咽喉肿痛。

【部位】在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穴】足背第2、第3趾之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即是。

【按摩】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内庭上,适当用力上下推动,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治口腔溃疡、鼻出血等上火症状。

四十五、厉兑 快速止吐

厉,指胃;兑,代表门。本穴在趾端,犹如胃经之门户。

【主治】清热和胃,苏厥醒神,通经活络。主治晕厥、呕吐、胃痛、水肿、牙痛、足背肿痛。

【部位】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取穴】足背第2趾趾甲外侧缘与趾甲下缘各作一垂线,交点处即是。

【按摩】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掐按厉兑,有刺痛感,每次左右各掐按1~3分钟,可以有效缓解呕吐症状。

欢迎关注《91健康助手》

本着“就要健康”的理念,秉承“互联网 产品 服务”的宗旨,创建“91健康助手”以服务用户为主导,了解和预防亚健康,打造大健康资讯平台!

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详细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