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寓言故事篇(1)

文言文故事大全小学(小学3-6年级文言文必读100篇)(1)

6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①。兔行速②,中道而眠③。龟行迟④,努力不息⑤。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⑥矣。

【注释】①竞走:赛跑。②速:快。③眠:睡觉。④迟:慢。⑤息:停止,休息。⑥至:到达。

【译文】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6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①何能居②我上?”

鼻曰:“饮食③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④毫端⑤,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⑥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注释】①尔:你。②居:在。③饮食:喝的和吃的。④鉴:观察,审察。⑤毫端:毫毛的顶端。⑥益:益处,好处。

【译文】嘴巴和鼻子争上下。

嘴巴说:“我谈古论今、明辨是非,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

鼻子说:“所有的饮品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其味。”

眼睛对鼻子说:“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那么细微的事物),远可以观察到天边,惟有我应当排名最先。”又对眉毛说:“你有什么功劳待在我上面?”

眉毛说:“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也就如同这世上有宾客,他们对主人有什么益处?但是没有宾客就不符合礼节和仪式。如果没有眉毛,那成什么面目啊?”

64.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茫茫然③归,谓④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⑦助苗长矣!”其子趋⑧而往⑨视之,苗则槁⑩矣。

【注释】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②揠(yà):拔。③茫茫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④谓:对……说。⑤其人:他家里的人。⑥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⑦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⑧趋:快步走。⑨往:去,到……去。⑩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65.狐假虎威

虎求②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③无④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⑤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⑥,故遂⑦与之行。兽见之皆走⑧。虎不知兽畏⑨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假:假借,凭借。②求 :寻求,寻找。③子:你。④无:不。⑤长(zhǎnɡ):同“掌”,掌管。⑥然:对的,正确的。⑦遂:于是。⑧走:逃跑。⑨畏:害怕。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上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66.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北面而持②其驾③,告臣曰:“我欲之④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⑤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⑥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⑦。”此数⑧者愈善,而离楚愈⑨远耳。

【注释】①大行:大路。②持:驾驭,赶。③驾:车。④之:到……去。⑤奚为:为什么。⑥用:资财。⑦善:技术好,善于。⑧数:几个,几样。⑨愈:越。

【译文】最近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

文言文故事大全小学(小学3-6年级文言文必读100篇)(2)

67.叶公好龙

叶公①子高好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⑤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⑥,施⑦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⑧,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⑨。是⑩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①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②钩:衣服上的带钩。③写:画。④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⑤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文”同“纹”。⑥牖(yǒu):窗户。⑦施(yì):同“拖”,延伸,。⑧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同“旋”。⑨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⑩是:由此看来。

【译文】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屋子内外都雕刻着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叶公的住所,龙头搭在窗台上探看,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被吓的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68.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①者,先自度②其足,而置之其坐③。至之市,而忘操④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⑤!”反⑥归取之。及反,市罢⑦,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⑧自信也。”

【注释】①履:鞋子。②度(duó):计算、测量。③坐:同“座”,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④操:操持,带上、拿着。⑤度(dù):尺码。⑥反:同“返”,返回。⑦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⑧无:不能、不可。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69.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①之柜②,熏③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④,辑⑤以羽翠⑥。郑人买其椟⑦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⑧珠也。

【注释】①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②柜:盒子。③薰:香草;这里作动词,用香料熏染。④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⑤辑:同“缉”,连缀。⑥羽翠:翠鸟的羽毛。⑦椟:盒子。⑧鬻(yù):卖。

【译文】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连结,用翡翠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

70.滥竽充数

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④之,廪食⑤以数百人⑥。宣王死,湣王⑦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齐宣王:战国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竽:古代的一种乐器。③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④说:通“悦”,喜欢、高兴。⑤廪食:官府供给的粮食、待遇。⑥以数百人:按(那)几百人(的标准)。⑦湣(mǐn)王:齐国国君,宣王死后继王位。

【译文】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文言文故事大全小学(小学3-6年级文言文必读100篇)(3)

71.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②之声、孤犊③之鸣,即掉④尾、奋⑤耳,蹀躞⑥而听。

【注释】①《清角》之操:指高深的曲子。《清角》,琴曲名。②虻:吸血的苍蝇。③孤犊:离开母亲的小牛。④掉:摆动。⑤奋:竖起。⑥蹀躞:迈小步来回走动。

【译文】公明仪为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牛低头依旧吃草。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转而发出牛虻的声音,孤单牛犊的鸣叫声,那就牛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

文言文故事大全小学(小学3-6年级文言文必读100篇)(4)

完整版见公众号

声明:本内容为汇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