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救灾感人小故事(来自长春的抗旱援助)(1)

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二道坪学校门口,立着一块纪念碑,正面刻着"吉林省《新文化报》读者爱心水窖"字样,背面刻有碑记及爱心人士捐款名册,落款为大海乡党委、政府 2010 年 5 月建立。在西南边陲偏僻落后的小山村,为何会有东北吉林省《新文化报》的纪念碑呢?这得从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说起。

2010 年初春,一场严重的旱灾席卷了西南各省。旱灾引起了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权威主流媒体派出记者分赴各地,相继报道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等省(市、区)部分地方河流断流、庄稼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的重大灾情。

《新文化报》派出记者从长春来到昆明,找到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建议到会泽县去看看。《新文化报》记者到会泽县采访。

抗旱救灾感人小故事(来自长春的抗旱援助)(2)

2010 年 4 月 1 日那天上午,我正陪同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到大海乡大垴包村采访,返回途中领导打电话告知《新文化报》的记者要到会泽来,安排我中午返回接待。

那天中午,陪同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午餐后,我回办公室等着。大约一点半左右,七个身背大包的年轻人来了,他们一进门,就很着急地问这问那。我问他们吃过午饭没有?他们连着说不用管不用管。我请他们坐下一个一个提问,我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十多分钟后,我终于搞清楚了。

抗旱救灾感人小故事(来自长春的抗旱援助)(3)

原来,他们是《新文化报》的记者顾然和赵滨,吉林省天泰煤炭公司的代表刘京,安徽省芜湖电视台的记者方磊和史文婷,《云南信息报》的记者刘磊和驾驶员,刘京代表吉林天泰煤炭公司,带着捐赠的 10 万元来到昆明。他们听说会泽的群众吃水困难,就从昆明购买了 10 万元的云南山泉瓶装水,满满装了三辆加长货车,正在从昆明运往会泽的途中。他们着急的是哪里的群众最缺水最需要、送水的车夜里才能到、要怎么才能协调联系好?

我认真记下后,告诉他们会泽的马路乡和驾车乡群众都比较缺水,但马路乡比较远,水从昆明送来,安排到驾车乡要合适些。看着时间已过两点,吃完饭,我送他们去酒店住下,又回办公室协调送水一事。晚饭后,我告诉他们早点休息,第二天去驾车乡钢厂村,把瓶装水分给群众。

第二天早上,连续旱了六个多月的会泽竟然下起了丝丝小雨。我们到达驾车乡政府时,院子里整整齐齐堆放着一件件瓶装水。记者们一脸惊喜,心里的疑惑放下了一点。随后,我们随同乡政府领导前往钢厂村。到达钢厂村,三辆加长货车静静地停在小学操场上。村里的群众背着箩筐,早早等在车前,高兴地交谈着。大家看到后,十分兴奋,心理装着的石头终于可以放下来了。随后,乡政府领导主持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捐赠仪式。捐赠仪式后,村民排队领取瓶装水。县乡干部组成志愿者队伍,分头给学校师生和困难群众分送瓶装水。记者们奔前跑后采访,一直忙个不停 ……

刘京跟着志愿者队伍,一户一户送水。当送到一户孤寡老人家里时,老人提着两大瓶水,十分感动的样子。刘京眼圈红了,她没有说话,而是转过身,从包里拿出一沓钱,大约有一千多元,送给老人。老人拿着钱,手不停地抖着,说不出话语 …… 我们从老人家里出来后,又继续去给下一户送水。

看着满满的两大车瓶装水分发得差不多了,我就请他们回乡政府吃午饭。下午返回县城时,顾然告诉我说《新文化报》有一笔读者们的捐款,想捐给其他乡镇的学校,问我哪里比较需要?我想到大海乡十分贫困,海拔又高,就推荐去大海乡二道坪小学。

抗旱救灾感人小故事(来自长春的抗旱援助)(4)

在二道坪小学,记者们看到教室非常简陋,课桌和椅子已经破旧,孩子们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小手仍然被冻得开裂,十分心疼,就问校长学校里最缺什么?校长说最缺的是水!顾然说,她们想把《新文化报》的读者捐款捐给学校建一个水窖,但还需要报社同意。

第二天,顾然说报社已同意她们的建议。三天后,第一笔捐款 7 万元从长春汇到了会泽。

随后几天,顾然和赵滨又深入采访了会泽县大海乡大垴包村、蚂蚁坪村,深度报道了马路乡大坪村岔河小组群众背水吃的困难。会泽的灾情引起了《新文化报》领导的特别关注,报社领导决定发动全体记者向灾区捐款,并在报上刊出了向灾区捐款的倡议书。随后,记者、读者们踊跃捐款。短短半月,竟筹得善款六十多万元。这其中,既有吉林省相关单位、长春市相关学校及幼儿园、志愿者协会、个私企业等单位团体的捐款,也有高达数千元的读者个人捐资,还有长春市部分小学同学们义卖报纸的收入 ……

在采访中,会泽的灾情以及各级干部抗旱救灾的实际行动,感动了顾然和赵滨,委托我们把捐款安排给会泽最需要的乡(镇),帮助群众解决当前最突出的困难。

按照《新文化报》的要求,我们分别联系了驾车乡、大海乡、娜姑镇、马路乡,捐建了驾车乡光头村、芹菜村、驾车村、大水村四所小学以及大海乡二道坪村、大垴包村、蚂蚁坪村三所小学的水池或水窖,捐赠 10 万元给娜姑镇炭山村一、二村民小组新建 50 个水窖,捐赠 11 万元给马路乡马路村罗院何院村民小组新修道路。全部捐款加上此前买水的 10 万元,共计 77 万多元。

在采访期间,顾然和赵滨偶然说出了他们云南之行的真实起因。原来,长春市美丽善良的姑娘刘京得知云南旱灾严重,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动情流泪,表示想到云南去救援。一位企业家为她的善良而感动,委托她代为捐资 10 万元。当时,刚好《新文化报》有意派记者到云南来采访,于是她们就结伴来到云南省会泽县。

一周后,《新文化报》记者顾然和赵滨完成了采访任务。4 月 7 日,他们带着对会泽的祝福,返回了吉林省长春市。

一个在祖国的东北,一个在祖国的西南,相距遥远,却因为旱灾拉近彼此的距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感于《新文化报》记者、读者及社会各界的深情厚谊和无私援助,4 月中旬,我撰写了"吉林省《新文化报》读者爱心水窖碑记",经新文化报社修改审定后,传给会泽县相关受捐助的乡镇,同时附上捐赠者名册,希望受助单位用好资金、牢记恩情。

在驾车乡、大海乡、娜姑镇、马路乡建立的"吉林省《新文化报》读者爱心水窖"碑记内容如下:

庚寅年春,西南大旱。堂琅一邑,久旱成灾。

江河干涸,田地裂开。庄稼绝收,人渴畜殚。

全县上下,克难攻坚。众志成城,抗旱救灾。

吉林同胞,情系北滇。新文化报,首议募捐。

爱心善款,七十七万。由北至南,万里驰援。

兴修水利,解除后患。四乡八里,广为称赞。

刻碑铭记,示为模范。中华美德,代代相传。

谨以此文,纪念吉林省《新文化报》记者深入会泽采访,帮助会泽人民战胜旱灾九周年之际。

作者:曲靖日报记者周朝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