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LCD永不为奴”这句话成为了一部分消费者挂在嘴边的口号。举个典型的例子来说,LCD的拥护者们往往声称其色彩比AMOLED更准确,亮度比AMOLED更高,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是比AMOLED更加“护眼”。因此在他们看来,这一技术如今在业界的没落,很可能是一种商业阴谋,而AMOLED则是商家为了将价格卖得更高耍的把戏。

为何现在没有顶级lcd(其实它可能已经没有未来了)(1)

三星S3的时代,AMOLED过曝、失真是事实,但是现在呢?


讲真,如果这番言论出现在十年前,我们的确可以认为它还是有一定合理性,毕竟那个年代初代AMOLED的问题还很多,而LCD技术则风头正劲。但是如果有人在今天、特别是在LCD阵营刚刚又倒下一位巨头之后,还依然抱持着“LCD最强”的观念,那只能说明实在是太过于Out了。

为何现在没有顶级lcd(其实它可能已经没有未来了)(2)

是的,我们提到了一位巨头的倒下。大多数人听到“LCD巨头”,可能第一反应想到的是液晶之父夏普。不过,论顶级液晶显示效果,夏普其实还只能算是民用领域的巨头,在它之上还有活跃于更高端市场的其他大佬,比如说前段时间刚刚宣布将在2020年退出液晶市场的松下,就是这部分领域的领导者。


松下的液晶技术有多强呢?从专业技术上来讲,如果大家使用放大镜观察一般的IPS液晶显示器或者手机,会看到屏幕上的像素点实际上是以类似“>”符号的形状,这就是早期液晶技术的一大特征。其缺点在于,像素点的这种特殊形状导致每个像素之间都有着不小的空隙,而直观反映在显示效果上,就是黑色不够黑,而且漏光严重,分辨率(准确来说是像素密度)还上不去。

为何现在没有顶级lcd(其实它可能已经没有未来了)(3)

我们现在的主流液晶还是2002年的技术,相比之下松下IPS Alpha领先不止一个世代


但是,松下的IPS alpha面板早在2008年就已经实现了高对比度、极低漏光的矩形像素设计。这不仅意味着它的黑色深度可以做到通常IPS液晶无法想象的深邃程度,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的技术,才能做到专业影视和医学监视器所需的超高对比度。打个简单的比方来说,像X光片那种仅能通过黑白深浅程度来辨识画面细节的场合,使用普通的液晶显示器是无法胜任的。

为何现在没有顶级lcd(其实它可能已经没有未来了)(4)

松下的双层液晶,发布于2017年喔


不仅如此,可能有的朋友听说过前段时间某面板厂商发布了名为“BD Cell”的双层液晶技术,号称能在液晶电视上实现接近OLED的百万对比度画面。但可能很多人不清楚的是,松下早在2017年就已经有了原理相同,但定位高端得多的类似技术,并且也早早的就已经实现了商用量产。当然,它的目标使用场景可不是电视,而是影视领域上游的专业监视回放设备,比如说售价需要面谈才能确定的艺卓CG3145,其实就是松下双层液晶面板的代表作。


很显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松下的液晶面板技术早已远远超出了行业平均水准,并普遍应用于专业影视、医疗、工业等等领域。与一般的消费电子市场不同,这些超高端、专业向的市场,普遍对于新技术更加宽容,也不那么“差钱”。但是即便如此松下的液晶技术,最终还是没能实现如预期的盈利,最终不得不顶着行业最强技术大佬的光环黯然退场,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

为何现在没有顶级lcd(其实它可能已经没有未来了)(5)

以后可能再也没有顶级液晶显示器,也不会再有旗舰液晶手机


首先,正如我们在前文所述的那样,松下的退场意味着顶级液晶技术发展的一次重大挫折。要知道,虽然IPS-Alpha面板的显示器当前定价依然高高在上,但如果没有这些超越时代的先进技术探究,就不会有后面的普及、降价以及普遍的产品品质提升。可以说,如果松下的液晶技术无人接盘,那么液晶面板要想在未来再一次实现显示效果相比于OLED的超越,技术之路无疑就窄了许多。


其次,如果身为行业最上游、代表着最高端市场的领头羊都不能赚钱,那么对于其他的液晶面板厂商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如果要想生存,可能就只能选择低端走量、薄利多销。体现在实际的产品上,就是高端液晶电视、顶级液晶面板的手机会越来越少。君不见隔壁夏普都开始主推AMOLED屏幕的新品手机了吗?而随着这种趋势的演进,“液晶屏幕=低端设备”也将很快就变成行业共识。

为何现在没有顶级lcd(其实它可能已经没有未来了)(6)

上为某高端液晶手机,下为Dynamic AMOLED手机,两个亮度均为最大的情况下相机屏摄的效果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早期的AMOLED确实亮度很低、确实寿命不长、确实严重偏色,但是相关厂商这些年客观上也已经在非常努力地通过技术改进解决这些问题。就拿今年初出现的“Dynamic AMOLED”来说,它的亮度已经可以达到主流液晶手机屏幕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色彩准确度和色域甚至超越了许多液晶专业显示器。更不要说AMOLED本身还有着低功耗、低发热、可弯曲,以及可支持屏下指纹的优势了。


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液晶技术因为松下的退出而后继乏力,与此同时AMOLED却得益于市场优势而有着充足的资金继续进化的情况下,可能不需要多久,“LCD为奴”就已经不只是一句单纯的调侃,而是会变成席卷整个上下游消费电子行业的事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