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1)

一、初识吴鸿清教授

我是在一个传统文化的聊天群里结识吴鸿清的。该群的群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授孙福万介绍时说吴鸿清是著名书法家,伏羲教育创始人。群友们纷纷向吴鸿清表达景仰之情。有说喜欢他的字和篆刻的,有说伏羲教育办得好的。

十几年前,我在电视里看过吴鸿清讲书法和篆刻,但伏羲教育是怎么回事?我还真不知道。之后,吴鸿清在群里很少“冒泡”,但只要一发言,就往往穿云破雾,一针见血。他虽然已年过花甲,功成名就,但从来不摆架子,哪怕是和二三十岁年轻人都是平等交流,有时还颇为认真地争执起来,以至于群友们都开玩笑的说吴老爱“顶牛”。

去年国庆节,孙福万请三五好友小聚,我才第一次见到吴鸿清本尊。但见他身着深色对襟唐装,身材健伟,颔下一缕飘逸短髯,镜片后一双明眸虎虎有生气……我当时就在心里慨叹,此人真英雄也,有辛稼轩醉里挑灯看剑的感觉。吴鸿清祖籍山东,但自幼就在京城长大,满口京腔字正腔圆,铿锵有力。吴鸿清先是笑咪咪地称自己昨晚有喝多了,今天不能再喝了。接着又随口讲了一连串的逸闻趣事,给人的感觉真是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2)

聊着聊着我就很自然地问起他办伏羲教育的门槛问题。他说不需要任何门槛,谁想办都可以,进出自由也不收费。我当时一下就蒙圈了,在这之前,我还以为伏羲教育是一个连锁式的贵族教育,收费门槛很高,但其实恰恰相反。伏羲班最大的特点是背诵古诗文经典,开设武术和书法必修课,使孩子们从小就能“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吴鸿清曾问孩子们,如果有流氓欺负你们怎么办?没等孩子们回答,吴鸿清就做了个特有力的出拳手势,“那你们一定要先把他打趴下,然后再给他讲道理”……

与吴鸿清欢聚畅饮的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三四个小时就过去了。与吴鸿清分别的时候,我以为像他这么大的一书法家,最起码也得有一个奥迪A6接送呢,但没想到他居然去找公共汽车站……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3)

二、安贫乐道的书法家和大学教授

去年年底的一天,我和吴鸿清同去北大图书馆参观他的师姐“马莉中国诗人肖像画展”。临别的时候,他说去北师大还有点事,并问我知不知道去北师大的公交站在哪……望着吴鸿清在寒风中远去的背影,我心中百感交集……后来,我知道吴鸿清那天晚上去北师大办讲座了。再后来,我又知道吴鸿清办讲座是免费的,书法也是免费的,甚至连门卫、保安、司机等毫不相识的人向他求字,他都会慨然应允……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4)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5)

吴教授的书法作品

我写过的大画家,大书法家,拥有数十套豪宅,数亩地画室几乎是他们的“标配”,而明明可以如此生活的吴鸿清却一如既往地安贫乐道。1984年,刚到而立之年的吴鸿清就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多次在海内外举办书法、篆刻展览,在电视里讲授书法和篆刻艺术,著有:《中国书法史图录简编》、《中国书法全集·柳公权卷》、《中国古代玺印大典》等书。主编《书法艺术》、《篆刻艺术》。参加编写《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6)

吴教授编著的部分作品

他设计发明的“乾坤格书写纸”、“执笔辅正器”二十多年前就获得了国家专利,但他没有用来为个人牟利,而是为书法教学和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提供便捷工具。“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这不正是吴鸿清的写照吗?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7)

吴教授发明的乾坤格(左上)

三、为什么要用毛笔抄写数十万字的经典

吴鸿清的书法不是没人喜欢,也不是不能卖钱,但他的心思却不在这里。伏羲班在全国各地复制起来了,他却说“使命完成了”,谢绝了各地的邀请,又关在房子里用毛笔抄写古代经典。《易经》、《老子》、《四书》、《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等古代经典,几十万字,一笔不苟地写出来,这需要多大的定力啊。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8)

吴鸿清为什么能不惮寂寞地坐在那里抄写经典?是为了让孩子受益,让中华文化延续。他说:“30年前就有科学研究证明,竖排版可以防止近视。不带标点,不带断句的白文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记忆力。现在统一改语文教材有困难,伏羲班的孩子先用起来。”吴鸿清抄的经典不避繁体字、异体字,他说:“不论繁体字、简化字还是异体字,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都不能排斥。现在两岸三地还有个‘书不同文’的问题,我的这些书是为30年后解决‘书同文’的问题抄的。读这些书长大的孩子不会割裂汉字,不会搞在汉字内部搞对立,他们长大了,‘书同文’的问题自然能得到合理的解决。”

去年年底的一天,吴老突然在聊天群里请我排出古今100首名诗排行榜和10大诗人名诗排行榜。他跟我说,打算把这些诗词都抄录下来,打印成册。让伏羲班的学生们背下来。本来,我在今年付梓的这套太白图书馆系列丛书中,虽然开列了众多的排行榜,但没有打算列入诗歌排行榜,但我还是欣然应允了吴老。想着孩子们背诵着由吴老手书由我开列的排行榜,那心中真是高兴得不行不行的……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9)

四、自我“流放”到边远乡村的大学教授

我这个人很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懒的人,认识吴老大半年之后,才开始找一些介绍伏羲教育的书籍和文章读一读。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2010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刊文《求解“钱学森之问”:大学教授“盯”上小学》,介绍吴鸿清的事迹:“2006年8月,吴鸿清从北京来到羲皇故里——甘肃省甘谷县,在土桥小学办一个教学改革实验班——伏羲班……安顿好住宿,就一头扎进土桥小学。斑驳的墙皮上到处是‘屋漏痕’,裸露的房顶不时掉土,吴鸿清和老师们动手吊顶棚、修门窗、做书架、做写字用的案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买?’他说:‘钱是朋友资助的,每一分都要花在该花的地方,能省就要省……’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10)

在伏羲班正式开班之前,吴鸿清先后两次深入甘谷进行调研。原本担心招生有困难,但没想到报名异常踊跃,家长们争相恐后,生怕报名晚了报不上……

我之所以叫李放,是因为母亲生我的时候,父亲正遇到干部下放去放猪。但这年头,还有书法名家、大学教授愿意从京城自我“流放”到老少边穷地区去带小学生,这真是让人错愕不已……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11)

五、为何要创办伏羲班

吴鸿清告诉我:“我搞了一辈子教育,却越搞越困惑……就比如自己的儿子,他一出生就寄托了我无限的希望,我多想把知道的一切都教给他呀。但孩子一上小学,我就发现他太累了。每天背个大书包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有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辅导班,几乎没有任何游戏玩乐的时间……我明明知道孩子学的这些内容都与时俱废,一考完试,学的这些东西几乎会原封不动的还给老师。但我又不能不让孩子去学……”

在吴鸿清看来,应试的教育体制不仅摧残学生,也摧残老师。“中国为什么每年都不仅有学生自杀,也有教师自杀?就是学生负担重,老师的负担自然也重。中国的老师有多少爱读书的?为什么他们不读课外书?因为没有需求,他就弄这点教材,能把分数考上去就行。但这只能教出考试机器,教不出人才来……”

吴鸿清真是锥心之痛:如果没有好苗,任何大学也培养不出人才。如果孩子不能开心快乐地成长,他们长大了也不会给社会带来快乐。他发誓要改变这一切。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吴鸿清就把自己变成了“宅男”,他挤出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研究基础教育问题,经常是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和摸索,吴鸿清创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但苦于一直没有实践机会……

而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的。2006年5月,在朋友介绍下,吴鸿清来到甘肃省甘谷县土桥村考察。这个村子是一座有着近万人口的大村,村里的小学,已有80多年历史。吴鸿清提出,希望在该小学开设一个实验班,在一年级新生中招收30名学生,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实验期为6年。吴鸿清的创意得到了当地党政领导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吴鸿清给实验班命名为伏羲班,吴鸿清说,因为甘谷是伏羲故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此就取名伏羲班……

大学名教授到贫困县农村小学,这在当地成了大新闻。吴鸿清究竟要干什么?赚钱、作秀还是忽悠?不少人坠入五里雾中,不明白个中究竟……

虽然从繁华京都到穷乡僻壤,但吴鸿清却感觉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全新起来:“我在大学里已经教了二十多年书,已经年过半百了,工作的终点是什么样子,我已经看到了。我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甘谷虽然是国家级贫困县,但能在这里办‘伏羲班’更有意义……”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12)

六、伏羲班的教学内容

吴鸿清介绍:“伏羲班并没有改变以往学校的上下课时间和课时设置,只是把品德课和科学课换成了书法课和武术课,把语文教材改为古代经典,小学六年级之前暂不开设英语课……”

切实减负是伏羲班的重要原则。伏羲班规定:一、二年级不准留任何书写作业;三年级以后,单科书写作业不能超过20分钟。为什么要这样强调?吴鸿清说:“童蒙时期孩子最大的兴趣是什么?是玩!这是无法改变的天性。如果让孩子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上课和写作业上,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势必会造成孩子厌学情绪和性格扭曲,贻害无穷。宁可不学,也不能学伤。今天不学,以后想学了,还可以学,如果学伤了,一辈子都不会再学了。伏羲班就是要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快乐中成长……”

伏羲班的教学用具除了黑板、粉笔外还多了DVD和课外书。学生课间休息时,舒缓的轻音乐就会响起。当学生练习书法时,配乐诗朗诵就会反复播放。

吴鸿清一直认为,如果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语文教学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而课外书的阅读更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13)

甘谷永安伏羲学校

七、破解“学习古代经典没有老师教”的大难题

伏羲班一年级语文课主要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和吴鸿清亲自编写的《常用汉字歌》,接着还要学习《千字文》、《易经》、《老子》、《论语》等古代文化经典。每个人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教这样艰深的古代文化经典,老师到哪去找?”而伏羲班的答案再简单不过了:本校语文老师来教。

但疑问还是没解决:老师都没学过,能讲吗?学生能理解吗?

“不需要讲,不需要理解。只要能哄着孩子开心地熟读背诵就是好老师。把经典装在孩子的脑子里,等他们长大了,书读多了,人生阅历丰富了,自然就能理解。”

不要求讲,不要求理解,这正是伏羲班独到的坚守,也一下破解了今天还在热议的“学习古代经典没有老师教”的天大的难题。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14)

八、书法、武术为什么是必修课

伏羲班为什么把书法、武术设立为必修课?吴鸿清说:“因为课程的素质含量高。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学生从小就学习武术,不但能强身健体,也可以培养他们不畏强暴,吃苦耐劳的精神。自古以来,书法就是培养人、考察人的重要手段。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唐代考选官吏就看四点:身、言、书、判,‘书’就是书法。古代科举为什么书法不好就一票否决。因为‘书如其人’。古代教育中书法一直是必修课。为什么汉代就有了硬笔,清代还有了钢笔,但一直束之高阁,不在正式场合使用。明明知道硬笔比毛笔使用起来更方便和简捷,但为什么上千年来一直死抱着毛笔不放呢?这正是我们祖先高明的地方。今天我们讲素质教育只是空喊,而古人不喊,用书法就把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2003年12月11日,吴鸿清曾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书法是培养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后来他发现,说是没用的,一定要做出来。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15)

土桥小学的条件简直太简陋了。练大字因为没有纸、没有墨,孩子们就是蘸着水在水泥地上写;练武术没有器械,就把脚搭上窗台,在黄土地上在练仰卧起坐,辗转腾挪……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16)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17)

九、与伏羲娃一起的欢乐时光

伏羲班的开办,为吴鸿清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感觉生命的每一天都充满了阳光和色彩:每天天还蒙蒙亮,吴鸿清就带着志愿者来到学校,中午就在办公室把凳子拼起来打个盹,一直工作到太阳下山。雨天道路泥泞,村里人常看到老教授拎着鞋,深一脚、浅一脚地从村口走到学校。冬天,老教授顶风冒雪,早去晚归……每当有学生尿了裤子,老教授总是守在火炉旁,耐心地为孩子烘烤棉裤……

吴鸿清手把手地辅导孩子们写毛笔字,纠正他们的一笔一划。年过半百的他,和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玩各种游戏。吴鸿清感觉自己实在太爱这些孩子了,似乎一分钟都离不开他们。辛辛苦苦一个星期,难得周末休息缓冲一下,吴鸿清还常把学生带到自己租借的屋子里,同吃同住。还把从京城带来的营养品和孩子们分享。孩子们和他在一起都无拘无束,亲切地管他叫吴爷爷,有些和父母都不好意思说的悄悄话,都可以和吴爷爷倾吐。暑天热浪滚滚,吴鸿清就打地铺。生活简单到连一个当地农民都不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吴鸿清的一举一动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张建清等几位村民来到学校,二话不说就帮助换瓦铺砖,整修校舍、操场。2008年夏天,张建清老人去世,吴鸿清顶着炎炎酷暑,夜以继日地为老人刻了一通墓碑……

同年,吴鸿清老父亲逝世,伏羲班学生家长知道消息后,不仅发唁电慰问,还自发组织起来,设灵堂遥祭。每当回忆起这些,吴鸿清眼眶总是湿润的……

寒来暑往,吴鸿清看着孩子们快乐地成长,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高兴。伏羲班学生的书包是轻的,轻得用塑料袋就可以提起来;伏羲班学生的作业少到了可以几乎忽略不计,连说带笑就可以完成。吴鸿清在孩子们中间感觉自己也年轻了许多许多,也变成了此间少年……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18)

十、上伏羲班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前途

但后来这样的快乐学习法还是引来了家长们的忧虑,虽然伏羲班学生的书法、武术名声在外,语文课学的又是传统经典,因此有人就以为伏羲班只是特长班,文化课都不行,长此以往,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前途?

为了打消家长们的顾虑,2010年7月,吴鸿清作出了勇敢的决定:伏羲班四年级的学生期末参加全学区统考。但许多考试的内容伏羲班孩子没学过,能考成个什么样?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那伏羲班的教学实验很可能就中途夭折了……

关心伏羲教育的人都暗暗地替吴鸿清捏了一把汗……

考试成绩出来了,伏羲班的数学平均分全学区第一,语文全学片第一,和同年级普通班比,数学、语文成绩都是第一……

老师们笑了,孩子们笑了,家长们心里踏实了,吴鸿清也更有底气了……

但其实认真分析一下,这显然不是一次对等的考试,如果让普通班的学生考伏羲班的课程,背诵经典、书法、武术、美工、音乐,那会是个什么样的差距呢?……

“普通班会的我们会,普通班不会的我们更会。”伏羲班的孩子们各个自信满满。

看他们武术表演辗转腾挪,勇猛刚厉,刀枪剑棍上下翻飞;葫芦丝演奏轻柔曼妙,弦歌奏雅……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19)

十一、伏羲班的成绩

2010年,教育部举行全国学生规范字书写大赛,伏羲班张亚慧获二等奖,张昕雅、姚亚梅获三等奖。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20)

2011年11月2日,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看到伏羲班学生的书画作品后,给伏羲班寄来了5000元钱,还欣然命笔:“伏羲班的同学们:看到你们的书画作品很有水平,非常高兴。希望你们发愤努力,全面发展,为祖国争光。”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21)

2011年10月19日至25日,应澳门、香港中山大学校友会的邀请,伏羲班六年级20名学生到澳门、香港参加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活动,并与当地四所学校进行交流。临行前,不少人还担心山沟里的孩子到大地方去会不会怯场?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孩子们走到哪都洋洋洒洒,落落大方。数百篇古今诗文的背诵,书法表演孩子们每个字都能写到2米高,2米宽,刚劲有力,让人瞠目结舌。武术表演、乐器演奏更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掌声,欢呼声,惊叹声此起彼伏……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22)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23)

十二、伏羲班的复制和蓬勃发展

2012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教之道》,在“伏羲班”和台湾花莲县师生的对话中,伏羲班大胆、全面的教育改革使以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自豪的台湾同仁感到惊讶。随着节目的播出,伏羲班引起了更多人的兴趣……

2012年11月4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隆坡,吴鸿清应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宗教界领袖和众多听众介绍了伏羲班,他说:“伏羲班是用最新的事实证明,对基础教育来说,课程和教材的素质含量是第一位的,中国古代的教育经验是不过时的。”他郑重承诺,要复制100个伏羲班。

吴鸿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3年秋季,全国各地复制的“伏羲班”就超过了100个,如今,按班级计算已经超过了千个,伏羲教育幼儿园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澳洲办起了伏羲教育学院,伏羲教育在海外也开始发展。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24)

十三、道阻且长的伏羲教育

吴鸿清是想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在基础教育的堤坝上打出一个小洞,解放孩子。他成功了吗?似乎成功了。伏羲班的复制遍及大江南北,11年前被人警告是“违法”的做法,如今已经写进了法规,古诗文经典进教材、进课堂、书法教育也成了热点。但人们习惯拿来证明的权威部门的结论在哪里?至今没有。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25)

2013年以来清华大学王名教授连续五次在全国政协会上提出希望教育部门调研伏羲班的提案,至今未见行动。

吴鸿清说:“不论有没有结论,伏羲班都是成功的,孩子优秀,家长满意就是最好的结论。”吴鸿清认为:“从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来说,即使用狭隘的现行标准考试分数来衡量,伏羲班也是成功的。减负,切实减掉了;考试分数,超过普通班是常态。实际上,伏羲班解决的远不止这些问题。什么‘优质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等问题在伏羲班的教学实践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26)

十四、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有人说吴鸿清是当代“武训”,但我认为吴鸿清的境界比武训更高。武训是因为文盲,打了三年工,雇主以假帐相欺,没拿到一分工钱,还惨遭毒打,才开始行乞办学。而吴鸿清完全可以在京城过名利双收,非常优渥的生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以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只是个传说,但却在我认识的人中却真实地发生了……

行文至此,我突然感觉如果能在儿时就成为吴老的学生,那么我可能不会走那么多弯路,不会那么调皮捣蛋,那么以“打架为主,学习为辅”,不会那么的一事无成……

越研究吴鸿清越觉得有意思,有意义,而我用一篇小文想写他的全貌,其实是痴心妄想,自不量力,我真的远远没有走进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对吴鸿清的印象其实是早就刻在脑海里的印象,从来也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27)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李放

发布时间: 2017-03-14 20:15:04

吴鸿清介绍(李放吴鸿清印象)(28)

【作者简介:李放,太白图书馆馆长,作家,艺术评论家,著有《画界无疆》、《唯美至上》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