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黄土地上走出的当代文坛大家,一部骇世惊俗的《废都》,使得很多人记住了这个小个子的商洛男子,即使小说问世的20多年后,争议仍是不断。

贾平凹塑造的知名人物(原来贾平凹的兄弟也鸟随鸾凤)(1)

说贾平凹,必说《废都》,但今天不说这个貌不惊人却充满灵性的作家的作品,说点简单的。

贾平凹,原名平娃,平凹是后来才改的名。

平娃,是一个乡土气息浓郁的名字,在西北乡村一声“平娃”喊出去,估计应答声一片。看到或听到这个名字,没有人会以为这不是一个农村人,或者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人。

进了城,上了大学,做了编辑,自然觉得名字和身份不相吻合,于是贾先生自己都手术改成了同音的“平凹”。相比平娃,平凹则显得不同凡响,不流俗且具深意。

写小说,贾先生是高手,起名字,亦是高手。

与贾先生的灵性相比,他的兄弟则显得有些笨拙了。

前几日,偶然看到一则旧闻,里面谈到了贾先生的弟弟贾栽凹。

去年8月的一日,商洛棣花古镇乡土文化研究院隆重揭牌,贾先生去揭了牌、讲了话,家乡的事再忙也得支持,何况这个乡土文化研究院的院长是他的兄弟贾栽凹先生。

贾平凹塑造的知名人物(原来贾平凹的兄弟也鸟随鸾凤)(2)

看到贾栽凹出任乡土文化研究院院长的消息,脑子里随即涌出了一句古语: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紧随家兄脚步,贾栽凹也跻身文化领域,并主掌起家乡乡土文化的研究。

贾平凹塑造的知名人物(原来贾平凹的兄弟也鸟随鸾凤)(3)

虽然跻身于文化领域,但贾栽凹与贾先生还是不可同日而语。贾先生浑身上下文化气十足,有大家风范,而栽凹先生则还是充满了乡土本色,显得憨厚而质朴。

贾栽凹这个名字,也是效仿其兄后来改的,而且也是谐音改名。

关于贾栽凹原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原名“崽娃”。

崽娃,就是小孩子的意思,陕西人口语里常把小孩称为碎娃、崽娃子。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中就有此表述——白嘉轩走进门来:“妈,你明日把那俩碎崽娃子引到后头来。”

名是改了,但“栽凹”不如“平凹”。看名,不明白“栽凹”是个什么意思,栽在坑里吗?

还有一种说法,贾栽凹先生原名“再娃”,这个名拗口,但好理解,就是又生了一个牛牛娃。

不管再娃还是崽娃,看着都比栽凹语义明了。

或许,有文化的一种表现就是让人看不懂。

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