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中描述的赵良栋,性如霹雳,和王进宝水火不容,几番争执总是不依不饶。而在韦小宝常驻通吃岛的时候,有一次孙思克前来运送生活物资,还给韦小宝提到他二人的互相弹劾,康熙都险些压制不住,直到“皇上几次提到韦爵爷”,他们俩才不敢再吵。

虽然小说中纯属虚构,但在征讨吴三桂的时候,赵良栋确实和许多将领产生了矛盾,也因此,在剿灭反叛后,赵良栋仕途登峰造极,却在朝中束手束脚,再无“军机宜迅兼程进,旬日斩敌铸功勋”的悍将风采!

鹿鼎记康熙对韦小宝感情是爱情吗(鹿鼎记里韦小宝给康熙推荐的这个人)(1)

赵良栋

赵良栋率军进入云南后,遭遇了顽强的抵抗。《鹿鼎记》中亮相过的吴三桂女婿夏国相等人甚至还击败了多路清兵,攻陷了永宁、建昌等地。但赵良栋依旧凭借其悍勇的斗志,亲冒矢石,率军士奋进。仅大渡河一战,就“大战四次,攻险夺隘九次,共阵斩、生擒逆贼四千余名,滚崖落水不计其数”。

为避免遭受反攻,赵良栋严令部署“步步为家,得一处守一处”,这样守势不轻忽,攻势不迟疑的战略部署,使得本已孱弱的叛军根本没有逆袭的机会。而赵良栋非常注重情报的传输,要求每处部队都不时驰报,互通讯息,因此充分掌握了每个战线的敌我情形,对主力部队的调度,征调有序,毫无凝滞,对各支敌军的动态,了如指掌,游刃有余。

在击破了成都南下的各路抵抗后,赵良栋大军直逼昆明。当时东线主力是贝子彰泰统帅的湖广主力,兵势盛大,威不可挡,且粮草充足,无后顾之忧。但彰泰恐赵良栋先攻入昆明抢下头功,传令赵良栋向西追击叛军胡国柱的残部。赵良栋审时度势,认为已追击的部队兵力充足,“余寇自除”,而自己所率的北线主力,更应加速进逼昆明。

拖延了些许时日的赵良栋率军直抵昆明时,各路友军已围城多日,与叛军相持不下。赵良栋一展“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慷慨豪迈,马踏八旗将领的玩忽懈怠,剑指家国疆土的最后一线,带领所部攻陷南坝,夺取得胜桥。赵良栋一勇当先的精神,激发了全部清军的战斗欲望,很快打破城池,逼得吴世璠自刎,搅得康熙年间天翻地覆的三藩之乱就此平定。

《鹿鼎记》中韦小宝抄鳌拜家时,捞得脑满肠肥。吴三桂、吴世璠在云贵经营多年,资产更是不可估量,攻破昆明城,“诸将争取子女玉帛,惟赵良栋严禁军士”。立下首功的赵良栋自已一无所取,还严令部下不得肆意妄为,扰乱民生。谁能想到,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河西名将,如此廉洁自律,不为身外之物所动!

虽然晚年在朝中倍受倾轧,但赵良栋始终秉承自我的桀骜,该说他是不懂宦海浮沉,还是不屑红尘客梦,恐怕也只有他本人自知。也许《鹿鼎记》中,吴六奇在柳江惊涛骇浪中所吟的一出《沉江》,才是对赵良栋最好的描述:“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

康熙三十六年,赵良栋病重,康熙亲赐人葠、鹿尾慰问。不久,赵良栋病逝,终年七十七岁。当时康熙帝正征讨准噶尔,于是命皇长子允禔临丧,赐谥襄忠,钦赐御制碑文,颁布谕祭文,派大臣致祭,以示荣宠。赵良栋被湮没半世的功劳,才有些许慰唁。不论当朝如何定论,后世如何评价,赵良栋始终是那个令下山河震的国之梁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