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在唐诗里的雨有很多,而诗人王建的这一场,绝对是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它像一幅意境清幽隽永的水墨,定格在唐诗璀璨的画卷中……

山水诗中的绝美意境(下在唐诗里的一场唯美的雨)(1)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通俗易懂的语言,寥寥几句,一幅自然恬淡的山村美景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山雾蒙蒙,细雨斜飞,蜿蜒的小路牵来一位书生模样的旅人,他素面长身,略染风霜的眉梢难掩清秀儒雅之气。

  山林茂密,草屋隐隐。细雨中,一两声鸡鸣,泄露了山村的秘密……

书生眼角含笑,驻足观望:村头竹林葱翠,碧绿的小溪从村前潺潺而过,一根木板小桥横跨在溪水之上……

  几位年轻的女子,手提竹篮,呼姐唤妹地“浴蚕”去。风吹过,枝叶拂动,阵阵花香飘荡在空中……

  好一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天然画境——

山水诗中的绝美意境(下在唐诗里的一场唯美的雨)(2)

书生兴味盎然,漫步走入村中。家家户户静悄悄,村民都忙农事去了,只有院子里的栀子花安闲自在地开放着。

  这幅生动的妙笔图画,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那作者分明是举着一个高像素摄像机,选景,取材,聚焦——细雨,鸡鸣、竹林、小溪、板子桥、山村、女子、栀子花一一入镜,有声有色,活色生香;宜动宜静,动静相宜。

山水诗中的绝美意境(下在唐诗里的一场唯美的雨)(3)

入眼皆是美景,山美、水美、人美。朴素的美,天然的美,和谐的美。美得让人不忍心去打扰,美得让人不忍心不踏足。 入眼皆是趣味,闲趣,情趣,意趣;处处皆趣。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本是苏东坡评价大诗人王维的,但用在这首诗上也很合适。

  诗人用“自然之眼观物”,自然之笔轻轻泼墨挥洒,一幅耐人寻味的雨中乡村图景瞬间展现在读者面前。声色俱佳,动静相宜。

  这是中唐诗人王建一首很有名的田园诗。

诗人王建出身寒微,一生穷困潦倒。为了改变命运,他曾一度从军。46岁时才得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读这首《雨过山村》,只觉一股天然的静气充盈在字里行间,那份怡然的恬淡、清幽之气,必是有一颗超然安静的心灵才能写得出吧?

  于是就想,人的境遇可以潦倒,但一颗诗心却不能沉沦。只有心灵自由静气的诗人,才能写出这样静气的诗歌。

山水诗中的绝美意境(下在唐诗里的一场唯美的雨)(4)

蒋勋说,让心灵沉到原点,才能感受到天地之大美。

  而《雨过山村》就是这样一首充满了大美的诗歌。在这里天与地与人是一种完美的和谐,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好像那首诗不是经过诗人酝酿写出来的,似乎她就在那里,天地自然之间,一颗无价的珠宝,恰巧被诗人遇见了,随手撷来,放进唐诗浩瀚的卷宗里,闪烁着熠熠的光泽。

  因为这首诗,王建的名字,便和一场雨结下永久的缘分。

  听,唐诗里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那缠绵,那多情,那清幽,淅淅沥沥,淅淅沥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