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明朝走向的三件事(晚明三大疑案都是什么案)(1)

以"明初四大案"辉煌开始,以"明末三大案"潦草结束,从这个意义上看,明朝真是一个神奇的朝代。

明初四大案,亦称洪武四大案,因为这几桩惨案都是朱元璋一手所造,它们分别是: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洪武十五年空印案,洪武十八年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

其中,胡惟庸与蓝玉两案史称"胡蓝之狱",是朱元璋为削灭开国功臣,排除异己、巩固皇权所用;空印与郭桓两案是为治理贪污腐化,但也有无辜殃及。

那时候的朱家人大权在握,德高望尊,谁不听话就搞谁,谁不顺眼就搞谁,没一个敢吱声的。然而到了晚明,朱氏皇族却沦落到了见人眼色的地步,受人欺辱也只能忍气吞声,"明末三大疑案"就是屈辱的见证。

影响明朝走向的三件事(晚明三大疑案都是什么案)(2)

一《梃击案》

事件经过: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一个名叫张差的彪形壮汉拎着一根管制木棍,闯入皇太子朱常洛的寝宫慈庆宫,当场打伤守门太监,但还没等找到朱常洛,就被捕了。后经审讯,张差供出此事受郑贵妃主使。

事件背景:朱常洛为嫡长子,王恭妃所生;朱常洵为次子,郑贵妃所生。万历帝宠爱郑贵妃,因此想违背"立嗣立长"的祖训,想让朱常洵做太子,但遭到群臣坚决反对,并引发国本之争,万历帝无奈只好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悬案疑点:张差说是郑贵妃主使,但这并不是定论。因为事后郑贵妃和朱常洛的态度竟然一致,那就是早点了结此案,所以这究竟是郑贵妃密谋刺杀皇太子,还是朱常洛为陷害郑贵妃而自导自演的一出苦肉计,至今仍是一个谜。

事件影响:万历怠荒、制度废弛、言官扰乱、遇事不决,这都是梃击案发生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礼部右侍郎何宗彦就说:"张差一事,真亘古奇变。"天底下就没有这号事儿!而当有心之人发现还能这么蛮干的时候,明朝之乱就开始了。

影响明朝走向的三件事(晚明三大疑案都是什么案)(3)

二《红丸案》

事件经过:朱常洛即位后,是为泰昌帝,却只做个满月皇帝。据说郑贵妃送去侍姬八人后,朱常洛便一病不起,直至病重,吃啥药都不见好转,这时有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一红丸,皇帝吃后暖润舒畅,于是下午三时又吃一粒,于次日五更暴毙。

处罚疑点:一颗红丸夺去了一国之君的性命,这犹如晴天霹雳传遍了整个大明王朝。然而,此事的处理结果却令人意外:进贡红丸的李可灼未受极刑,引荐李可灼的朝廷命官方从哲未被判罪,是自己引咎辞职,而前面引起朱常洛腹泻不止的崔文升也只是被贬黜南京。

事件影响:朱常洛死得不明不白,后人却拿他的死作为党争的矛头,大大消耗了大明王朝的精力和气数。魏忠贤当权时曾为"红丸案"翻案,打击异己,追罚东林党人,牵连了不少人。甚至到了南明,朝中又以此为题材挑起党争,直到明王朝彻底灭亡。

影响明朝走向的三件事(晚明三大疑案都是什么案)(4)

三《移宫案》

事件经过:朱常洛死后,其子朱由校登基为天启皇帝,却差点被李选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李选侍是朱常洛的挚爱,因此飞扬跋扈,十分嚣张,甚至在朱常洛死后霸占乾清宫,扣押准皇帝朱由校,意图为自己谋福利。

李选侍与郑贵妃、魏忠贤暗中勾通,企图把持朝政。首先,她据乾清宫不出,软禁朱由校,不让群臣与之见面;其次,她要求凡是大臣奏章必须先交由她过目,之后才能给朱由校;最后,她又要求必须先册封自己为皇太后,才同意朱由校即位。但种种无理要求均被拒绝,朱由校被救出,李选侍也无奈移出乾清宫。

影响明朝走向的三件事(晚明三大疑案都是什么案)(5)

事件后续:李选侍虽已移宫,住进哕鸾宫,但明争暗斗却远未结束。几天后,哕鸾宫失火,李选侍母女险些命丧火海,这时心怀不轨之人趁机散布谣言称:选侍投缳,其女投井,指责朱由校违背了孝悌之道,是不孝的表现。

事件影响:移宫案将朱明皇权的最后一点尊严抹去了,一个选侍也敢挟持皇帝要挟朝廷?居心不良的官员也敢公开指责、谩骂皇帝?从此魏忠贤走上历史舞台,大明王朝彻底沦为党派争权夺利的工具。

明末三大疑案,是明朝纷乱和衰亡的开始,影响了半个世纪之久,蕴含着明朝政治失衡与败亡的必然性。正是它们,敲响了明朝灭亡的丧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