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网上流传一张标题为“CZ8847航前出港情况报告”的截图,据截图内容显示,报告中提到两位机务人员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机务人员没有及时通知机长启动发动机,二是机务人员存在用语不规范问题,本来应该按标准用语跟机长说“机长,飞行愉快,一路平安,再见”,结果只说了“机长再见”。截图内容引起众多网友特别是民航业内人士的热议。(据5月8日济南时报-新黄河报道)

南航3456机长后续(南航机务人员说)(1)

执飞航班情况,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

南航3456机长后续(南航机务人员说)(2)

网传通报截图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

有网友犀利评价,这条新闻堪称民航业年度魔幻新闻,因为再见时的问候不够周到完整,没有祝“飞行愉快”而被通报,就像是做核酸检测时没有对“大白”唱《听我说谢谢你》而被谴责一样,属于本末倒置,吹毛求疵,洋溢着“形式主义”的酸腐气。

但也有网友表示理解,民航行业很特殊,天有不测风云,一些必要的仪式感,可以增强飞行员的信心和动力,“飞行愉快,一路平安”虽然只是句祝福语,说的一方可能图简单方便省掉了,觉得没什么,但是听的一方会觉得被敷衍,不舒服,也不是不能理解。

其实,大家都不在现场,未能目见耳闻当时的实际状况,多数猜测都是来自于那纸简要的“出港情况报告”,而所有争议都是因“机长再见”这一句话而起,当对于事件的讨论,过度聚焦于某一个细节,无限放大,就可能出现“歪楼效应”,产生很多情绪化的观点。

客观而言,曝光的文件标题是“情况报告”,并不是批评处罚通告,正文中也未曾涉及处罚的相关内容。也就是说,据现有信息,义愤填膺地认为当事机务人员因只说了“机长再见”就被处理,是一种误读。有可能,这并不是特别专业严肃的报告,只是一次起飞情况的“复盘”,用以内部协调约束,改进工作,暂且不必上纲上线地认为,这是给机务人员“穿小鞋”。

再看报告内容,虽然的确有表述不明确的部分,但是也清楚地说明了,报告的原因并不只是机务人员只说了“机长再见”,更主要的原因是未完全理解并严格落实维修基地相关操作规范的要求,在飞机推出(滑出停机位)过程中通知机组启动发动机时机过晚。

这其中涉及“边推边启”的行业概念,这种“一边推出一边启动发动机”的操作方式,本身在行业内也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效率,但也有人认为这样不够安全,一般都是根据现场情况具体判断操作。很显然,在这次飞行中,机务人员与机组人员在这一点上意见不一致,或许还产生了一些冲突,才导致了这份情况报告的出炉。

而大家格外关心的“机长再见”一事,只是作为当时送机机务产生了紧张和情绪波动的“佐证”而提出,作为违规之举写进报告的确有些奇怪,但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也不能据此就判断整件事都是“形式主义”作怪。只能说,作为一份内部报告,写得不够专业,模糊了重点,经不起公众审视。

目前,南航官方的态度是已经知晓,建议等官方调查结果。那么希望官方的调查能够对问题的重点予以纠偏,不要纠结于“机长再见”这句话,更重要的是确定飞行流程是否规范、严谨、安全。

民航安全无小事,每一架飞机的起飞,都应该既有标准专业的检查确认流程,高度默契善于沟通的团队配合,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专业底气,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切为了安全”的强烈共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拥有坚定沉着的心理素质,积极团结,目标一致,即便不说出口,也一定能“飞行愉快,一路平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