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有三个派别:即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孙中山直接领导辛亥革命(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1)

孙中山

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哭啼都差不多,没有谁生来就是菩萨,也没有谁生来就是恶魔,人是环境的产物。孙中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家,也不是生就的造反派。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今天的中山市。孙中山的故居,处在广州去珠海的高速公路边不远处,比较孙中山老屋附近同样风格的几套老旧民居,看似还要比孙家的好些。说明孙中山后来能去香港学习医学,并不是他家里特别殷实。孙中山在香港毕业后,在香港从事医生职业。看到中国当时的现状,孙中山放弃医生职业,投身社会改造。

孙中山当初并没有推翻清王朝的想法。他想到的是,在当时中国搞洋务运动最著名、汉人在朝廷中地位最高、也算当时思想先进的中堂大人---李鸿章,依靠李鸿章实现变法的愿望。1984年,孙中山写了《上李鸿章书》,通过各种关系,最后由李鸿章的秘书,中国当时的首富盛宣怀传到李鸿章的手上。李鸿章看了孙中山的上书,问了一下孙中山的年龄,知道孙中山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李鸿章把孙中山的上书搁在一边,去准备甲午战争去了。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欺老莫欺小”。王小波曾经说:有一种穷光蛋理所当然,那就是学生,因为他们的前途无量。

孙中山直接领导辛亥革命(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2)

《上李鸿章书》

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了四大措施,他认为“欧洲富强之本,不全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根本也”。孙中山指出,中国仿效西方三十余年,也就是说洋务运动以来三十多年,中国仍然无法和西方抗衡,就是没有实行他提出的四项措施。孙中山最后希望中堂大人李鸿章能玉成其志。也就是能在李鸿章手下做事,实现自己的抱负。李鸿章的失误,造就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话又说回来,即使李鸿章用了孙中山,采纳孙中山的建议,中国近代历史的轨迹真的就能改变吗?我认为不会的。

孙中山直接领导辛亥革命(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3)

孙眉

孙中山希望依靠李鸿章改革的路堵死后,他去了夏威夷的檀香山。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在檀香山做实业,是当地首富。在孙眉等人的支持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资产阶级第一个反清组织---兴中会,孙眉也成为兴中会最早的会员之一。孙中山一生,一直得到哥哥孙眉的支持。早年孙眉去夏威夷打工,后来在檀香山做实业发了财,把母亲杨老太太和12岁的弟弟孙中山接到檀香山。孙眉希望弟弟和他一起做实业,而孙中山却想读书,孙眉支持弟弟去香港读书,后来又全力支持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兴中会成立,孙眉积极支持孙中山发动革命,孙眉觉得孙中山“志大言大”。1903年,孙中山革命受到挫折,从日本到檀香山。老母杨太太说:革命的目的在救人,行医的目的也在救人,何必东奔西跑。孙眉鼓励孙中山:行医只能救少数人,革命才能救多数人。孙眉为支持孙中山革命,倾其家财,由富豪到赤贫。辛亥革命成功后,广东地方推举孙眉为广东都督。孙中山劝哥哥孙眉不要做都督,说他没有从政经历,劝他继续做实业。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品德,会永远成为一颗闪耀的星星,照耀着中国人前行。兴中会的纲领是:驱逐鞑奴,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就是推翻清王朝的满洲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孙中山直接领导辛亥革命(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4)

陆皓东

兴中会成立后,1895年,孙中山领导兴中会,联合一些会党,发动了第一次广州起义。由于被泄密,起义失败,孙中山的发小、兴中会成员陆皓东牺牲,陆皓东被称为“为共和革命牺牲第一人”。孙中山逃往国外,流落海外16年 ,宣传民主共和,从事反清斗争 。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回到中国。孙中山在国外从事反清斗争得到爱国华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国际友人的帮助。有的华侨倾其所有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这其中也包括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宋嘉树海南文昌人,后来去国外打工,最后去了美国,还在美国上大学,皈依基督教。宋嘉树回国内做实业赚了很多钱,他后来倾其所有支持孙中山。他的二女儿宋庆龄特别仰慕孙中山,给孙中山当秘书,后来嫁给孙中山,虽然宋家极力反对,但也没有效果。宋嘉树为此和孙中山反目。宋庆龄也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孙中山直接领导辛亥革命(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5)

宋庆龄

1925年孙中山过世后,宋庆龄坚持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1949年新中国成立,宋庆龄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过世后,追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主席。孙中山在英国时,曾经被清王朝驻英国使馆秘密逮捕,后来他在香港读书时的老师,英国人康德黎通过英国政府救出孙中山。孙中山在日本,同情中国革命的日本友人宫崎寅藏会见孙中山,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孙中山和宫崎寅藏一个不懂日语,一个不懂汉语,只能进行笔谈。日文是仿照中国汉字造字的,日语和中文的繁体字差别不大,两个人都能懂对方的意思。现代日语又吸收了英文、拉丁文等文字,加上现代新词汇,日语和汉语差距增大。孙中山在海外的华侨支持,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华侨支持孙中山,他们希望资产阶级革命能使中国富强。当时国家贫弱,即使东南亚的华侨在所在国都没有地位,被别人欺负,华侨晚上都不敢出门。国家尊严和个人尊严是相联系的。

十年前左右,看了一条新闻,两个日本合法记者在伊拉克被绑架斩首,同时被绑架的几个中国福建偷渡去伊拉克的农民,经过中国政府和当地长老会协调,被绑架者释放。中国政府派民航飞机将被绑架的农民接回中国。当看到这条新闻时,我觉得这不仅是国家有脸面,其实每个国民都有脸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