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李佳蔚 陈斯斯 资深记者 朱奕奕 高级记者 陈伊萍

年轻人头发少还有救吗(失去头发的年轻人们)(1)

朋友圈截图

如果一个年轻人在朋友圈提问“深受脱发困扰怎么自救?”大概率能在短时间内收获一箩筐建议:戴帽子、剪短发、多吃黑芝麻丸、贴假发片、用生姜洗发水、不要熬夜……然而,脱发问题依旧存在。

国家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2.5亿人饱受脱发困扰,大批中青年包括“90后”也已加入脱发大军。有人天生易脱发,有人发际线随着年龄攀升,经历过焦虑、抗争、治疗、遮掩后,一部分人继续抗争,一部分人决定与“脱发”和解。

今天(5月28日)是“全国爱发日”,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护发”故事。

人生,“秃如其来”

每天早上用电动剃须刀过一遍头皮,为自己“抛光”,是“95后”朱先森上班前的日常准备。

朱先森在一家地产公司做财务,斑秃,已经伴随他20多年。最初的端倪出现在小学里,母亲突然发现他头上掉了块牙膏大小的头发,并未放在心上,很快也就长回了原样。

这样的小问题此后也偶尔出现又复原,一直未曾引起他的关注,直到朱先森大三那年迎来了“大爆发”。一开始头上出现了像一元硬币大小的斑秃,伴随着发现斑秃后担忧扩大的焦虑,即将毕业选择的压力,这样的“硬币”不断蔓延,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30岁的某一天,王大象早起刷牙,打量着镜子中的自己,突然倒吸一口冷气:“完了,发际线越来越往后了。脱发,这一天这么早就来临了吗?”

因为爷爷、爸爸都在中年时就“脱发成秃”,他早就预感到自己无法摆脱这样的命运;但当这一天真的临近,他难免有些手足无措。

王大象是影视明星郑伊健的粉丝,为此,他特意留了一头郑伊健式的潇洒长发。“长发及肩,特别飘逸。”追求潮流的他透露,这一头长发曾为他赢得不少女生的关注。

“因为头发长,脱发以后就特别明显能感受到头发的稀疏,也不好打理。”他说,和朋友聚会时,他的头发都会被“重点”聚焦。

37岁的刘禹是一名通信工程师,脱发是他和同事老生常谈的话题。

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发际线一点点上移,脑门越发光亮。“二十四五岁的时候有些迹象,但不是很严重;30岁以后比较明显,一眼就能看出来。”

回想起来,读研期间,学业负担重,他的作息极不规律,12点前没睡过觉。工作以后,整日面对电脑,爱抽烟,“日渐头秃”成为他和部分同事的共同点,“尤其35岁以后发际线上移的还是蛮明显的。”

刘禹感慨自己的后知后觉:“早期没有太在意,等到周围人都来提醒你,可能脱发已经形成趋势,很难恢复的。”

刘禹说,头发少了以后,熟悉的亲戚朋友一见面总爱拿头发说事儿,“诶,你现在头发怎么这么少”。他原本觉得自己是脂溢性脱发很常见,只要无关疾病也便无所谓,可问题在亲朋玩笑似的说出口之后就变成了困扰。

挣扎,头皮保卫战

为了生发,刘禹经常和同事交流经验,专程去医院找过专家,涂抹药物,效果不大,头皮反而起了红疹子;使用生姜洗发水,但感觉“纯粹是心理作用”;仔细研究过植发,“毛囊种植术,俗称植发,人的后脑部的毛囊比较多且稳固,植发就是把这部分头发单元移植到脱发处……”谈起头发的问题,刘禹像个专家,“如果只补一小块,或许效果明显,但脱发很严重的并不适用。”

改变“命运”的想法总是强烈的,王大象在头发的预算上也从不吝啬。他曾慕名前往一家生发专营店,斥资5000元购买了10次一个疗程的生发项目。“测头皮、按摩、涂药……各种步骤用下来,头皮发热是感受到了,头发生长是没看见的。”

后来,他海淘了具有生姜成分的进口香皂来洗头,买了一袋又一袋的黑芝麻进行食补,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生姜可以让已有的头发长得快、黑芝麻可以让头发变乌黑。至于生发,大家都散了吧。”

他也想过植发,可是当身边的“勇士”用“疼痛难忍”来形容植发体验时,他顿时打了退堂鼓。

相比30岁左右才面临的“头发焦虑”,从小斑秃的朱先森格外艰难。涂抹外用药物、生姜汁擦头皮刺激、针灸……大三那年朱先森尝试了很多办法,“辣死人了,用鲜榨的生姜汁抹头皮,送命。”各种各样的办法都没带来显著的疗效,也正是这一年,他开始选择戴帽子遮盖,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只有朝夕相处的室友可以见到他放松的时刻。

说起和斑秃激烈“斗争”的大学时光,他觉得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这段时间的煎熬,就连出去找实习,都要给自己做一个心理建设,然而他的同龄人中也鲜少有人能感同身受。去篮球场打几场酣畅淋漓的篮球,和发小吃饭闲聊是他为数不多的排解焦虑的方式。

大学毕业后,他成功进入理想的学校读研,可能是压力骤减,头发们又迎来了生长期,复原似乎指日可待。但好景不长,研二面对秋招,朱先森穿上西装拿着简历,开始了一天三面的找工作之旅。“掉发是个滞后的过程,找到工作的半年后,当初的压力才开始在头皮上显现。”

和解,不因脱发不快乐

在“生发”道路上摸爬滚打了一圈后,王大象渐渐心态平和了起来。“最坏的打算就是全秃,到时候就戴顶假发呗。既然我脱发还不严重,就好好护理还在的头发。”于是,他潜心研究,总结出两个护发小妙招,一个是勤洗头。“尽量保证头发干净清爽,毛孔不被油脂堵住,头发就有生长的空间。”另一个是戴帽子。“冬天戴帽子,减少毛孔收缩刺激;夏天戴帽子,防止阳光暴晒后出油。”

如今36岁的王大象说,这些方法自己已亲身实践了四五年,即使每天涂许多发胶、发蜡来“凹造型”,脱发并没有预想得那么严重。“可能新长出来的不多,但是脱发症状不明显了,依然保持着几年前的发量。”

在他看来,护发就像女孩子护肤一样。“什么时候开始保养、容颜就停驻在那一刻。至于头发,早些时日保养,就能帅得更长久一些。”

朱先森则做了一个完全相反的决定。2020年底,他决定剃一个光头。这个选择最初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妈妈可能还抱有希望,觉得还可以留一留。”但朱先森和母亲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沟通,他说,“脱发不能再成为阻碍我快乐生活的理由。”

剃了光头,摘了帽子,朱先森经历了自己的适应期,“我们公司加上我一个三个光头,另外两个都是高管。”他这样调侃到,但在他看来,摘下帽子也是给自己松绑。放下包袱的朱先森说如今,自己在工作中辨识度极高,看起来有超越年龄的成熟可靠,还节省购买洗发水的支出,唯一的麻烦是使用支付宝刷脸功能,剃头之后需要重新认证。

刘禹早已戒了烟,尽可能规律作息,脱发进程有所放缓,但“秃变”是不可避免的。他翻过前沿的学术论文,想看看脱发问题有没有新突破,结果都是无用功。认清这一“世界难题”至今无解后,他不再纠结,和同事自嘲,“女生洗头发多麻烦,我洗脸就把头发也洗了。”只是,他补充道,“冬天的时候必须戴帽子,真的会冷,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外部条件决定的。”

是谁偷走了你的头发?

如果把头发比作地球上茂密的森林,不得不承认,近些年有些人的“资源”减少了。

根据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发布的关于脱发人群的调查报告,中国脱发人群约为2.5亿,以20岁到40岁之间为主,比上一代人脱发年龄提前了整整20年。脱发“主力”男性的脱发率,已接近20%。

也就是说,平均每6个人里就有一个人头秃。

“每掉一根头发,就像掉了身上一块肉。”一名30岁的资深脱发人痛苦地说。或许这是大部分脱发人的写照。

脱发大军呈现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会脱发,脱发真的“无药可救”吗,植发技术是否安全管用?这些基本问题,值得先弄清楚。

早诊早治是关键

每个人大约有10-15万根头发,头发有生长期、休止期和脱落期。正常生理情况下,每天有30-80根头发脱落,同时也有30-80根头新发生长。

当脱落的头发明显超过新生头发,提示可能出现了脱发的疾病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吴文育教授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大部分脱发可医可治,而早诊早治是脱发治疗的关键。

从大类来分,脱发有瘢痕性脱发和非瘢痕性脱发两种。非瘢痕性脱发,包括雄激素性脱发、产后脱发、生长期脱发等。非瘢痕性脱发经过治疗可以再生长,而疤痕性脱发则难以再长头发。非瘢痕性脱发中,最常见的是雄激素引起的脱发,吴文育说,临床上这类人群占所有脱发人群约90%左右。

这类占比最大的雄激素性脱发,常在青春期后开始发病,脱发大多先从前额两侧鬓角开始,呈“M”形逐渐向头顶延伸,发际线随即开始“失守”。

究其缘由,吴文育解释,人体内有一个雄激素叫二氢睾酮,二氢睾酮水平升高后会引起毛囊的微小化,导致粗头发变细,细头发最后脱落。可以认为,二氢睾酮就是男性雄秃的主要元凶之一,而二氢睾酮变化的诱因也有很多。

前不久,一名14岁初中生在妈妈陪同下来到吴文育的诊室。这个男生有些肥胖,头发稀疏。吴文育给患者的治疗方案,不仅包括药物治疗,还有减肥、降血脂、加强运动等,只有全方位的生活调理,才能真正改善脱发问题。

吴文育说,目前治疗脱发的常见药物,包括口服药物非那雄胺、外用药物米诺地尔。

秃头也有“重灾区”吗

所有可能导致脱发的原因中,基因遗传是第一“黑手”。有家族史的男性,头皮中的二氢睾酮水平生来就比其他人高,缩短了头发生长期,头发因此提前退休。

雄激素水平变化、疾病、生活习惯等,都是脱发的影响因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年轻群体脱发问题日益严重,还有其特殊性。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傅敏刚认为,造成年轻人脱发的外在原因,大多来自工作、学习压力和各种原因的熬夜。

她接触到不少男性患者,都有熬夜的情况,生活没有规律。追问其家族史,许多患者并没有脱发的遗传因素。

虽然秃头的“主力”是男性,也有女性因为过度节食减肥造成营养不良有关的脱发。傅敏刚说,这种趋势正在增加。影响女性脱发的原因还有内分泌紊乱、产后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等。

“秃头程序员”的说法靠谱吗?脱发是不是真的有“行业重灾区”?有人开玩笑说,如果身边有亲朋好友是码农,那么防脱发产品或许是送给他的最佳礼物。

吴文育辟谣了。“秃头和行业没多大关系,无论哪个行业都一样。”他解释,脱发的外在原因,从根本上说还是与个人生活作息、饮食习惯不良有关,程序员脱发也一样,因为精神压力大、熬夜编程。

在专家看来,脱发外在的因素还包括频繁烫发染发,头发保养不善,日光暴晒,吸烟、酗酒等等。

植发不能一劳永逸

很多“未老先秃”的年轻人,选择了植发。但扎心的是,植发手术价格昂贵不说,还不是一劳永逸的。

傅敏刚说,植发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了。所谓植发,就是把患者自己后枕部的健康毛囊,通过外科手术种植在头顶、前额的脱发区域。

每个人后枕部的头发由于对雄激素不敏感,通常不会脱落。新植的头发成活率一般在八九成以上。

植发后一开始的2个月内,新发还是会脱的。因为稳定地从毛囊长出新发,需要皮下微血管给毛囊提供营养,而新植的皮肤区域下微血管一般较少。

先别紧张,2个月后皮下微血管就能长好,新头发也就基本稳定下来,能够长期生长。

专家特别提示,植发技术虽然可靠,但必须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通过标准化的技术实施植发手术。

还有一些关于植发的误区需要说明。

吴文育说,毛发移植不能改变一个人整体脱发的进程,从雄秃开始,它就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进程,不干预就不会自行停止,植发也只是一个“补漏”的措施。

比如,有人在头顶植发以后,头顶区域的头发长势喜人,但头顶四周不可避免地开始脱发,头顶形成一个“煎蛋”形、奇怪的脱发区域。

这不是“无药可救”的事。吴文育说,植发虽然不能一劳永逸,如果植发后长期配合药物治疗、健康生活,那么出现上述情况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如今市面上有许多防脱产品,如洗发水、护发素等。专家认为,这些产品基本上没有特效,只是可以对头皮进行清洁,一些头皮不干净的患者会因此受益。

对每一个关心头发的人来说,要记住这十六个字:早睡早起,均衡饮食,良好心态,正确清洁。

(本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来源: 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