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以后,发热引起口腔疱疹的患儿剧增,孩子高热不退、不吃东西、流口水、呕吐,家长非常焦虑来医院就诊,发现大部分孩子跟自己家孩子症状一样,就总会问医生:“是不是这茬孩子都是这个病?是不是传染病?”,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小孩口腔疱疹怎么就是快好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小孩口腔疱疹怎么就是快好了(家长需要了解的)

小孩口腔疱疹怎么就是快好了

进入夏季以后,发热引起口腔疱疹的患儿剧增,孩子高热不退、不吃东西、流口水、呕吐,家长非常焦虑。来医院就诊,发现大部分孩子跟自己家孩子症状一样,就总会问医生:“是不是这茬孩子都是这个病?是不是传染病?”

生病的孩子的症状一样,但所患疾病很可能不一样,病因和治疗也会有所区别。发热引起的小儿口腔疱疹临床上最常见的有 3 种,分别是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口腔炎和手足口病。接下来咱们看一下这3种小儿口腔疱疹的各自特点和治疗有什么不一样。

一、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夏秋季节,所以这个时候正是此病的高发时期。它的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 A 组。

疱疹性咽峡炎往往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腭垂的黏膜上可见多个 2~4mm 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 天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比如舌部,但不会累及颊粘膜及齿龈)。病程 1 周左右。

二、疱疹性口腔炎

很多家长认为疱疹性口腔炎和疱疹性咽峡炎是一个病,只是叫法不同,其实不是的。疱疹性口腔炎是与疱疹性咽峡炎不一样的另外一种疾病。

疱疹性口腔炎的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多见于 1~3 岁婴幼儿,在公共场所容易传播,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

该病常好发于颊粘膜、齿龈、舌、唇内、唇红部及邻近口周皮肤。起病时发热可达 38-40℃,1-2 天后上述各部位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约 2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软腭、舌和咽部。由于疼痛剧烈,患儿可表现拒食、流涎、烦躁,常因拒食啼哭才被发现。体温在 3-5 天后恢复正常,病程约 1~2周。所属淋巴结常肿大和压痛,可持续 2~3 周。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有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发病人群以 5 岁以下儿童为主,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常常造成流行。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肠道病毒 71 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 A16 型(CV-A16),近年来 CV-A6 和 CV-A10 感染也呈现上升趋势。均属于小 RNA 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柯萨奇病毒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也可以引起手足口病,所以很多时候手足口病早期就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足、臀部也起疱疹了,那就叫手足口病了,传染性是很强的,临床表现往往比疱疹性咽峡炎要复杂而多样。

手足口病根据临床病情的轻重分为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

普通病例往往急性起病,可发热或不伴发热,多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非特异性症状。手、足、口、臀等部位可见散发性的皮疹和疱疹,疱疹偶见于躯干。口腔内疱疹多位于舌、颊粘膜和硬腭等处,常发生溃疡。皮疹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无并发症表现。多在 1 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重症病例是指除了以上普通病例的临床表现外,病情迅速进展,伴有以下任一系统并发症的病例。

1、神经系统:可发生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等。患儿持续高热,伴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嗜睡或激惹、易惊、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肌无力或急性迟缓性麻痹、惊厥等。颈项强直在大于1-2岁的儿童中较为明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2、呼吸系统:可发生肺水肿、肺出血、肺功能衰竭等。患儿呼吸增快并浅促、呼吸困难、呼吸节律改变或呼吸窘迫,口唇发绀,咳嗽加重,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

3.循环系统:心率增快或减慢,面色灰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指(趾)端发绀;持续血压降低,毛细充盈时间延长或有心肌收缩力下降的表现。

四、小儿疱疹如何治疗?

大家可能不太明白,不同的疾病治疗不是应该不一样吗?怎么在上面的内容中不提呢?

这是因为小儿疱疹的治疗原则是一样的。咱们从以上病因就能看出来,小儿疱疹都是有病毒感染引起的,不论是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还是肠道病毒,这些都属于病毒,所以治疗原则都是抗病毒治疗。

不过也有高热的孩子会合并细菌感染,这时候就需要加上抗生素治疗了。

当然,除了最主要的抗病毒治疗以外,还有对症治疗。所谓“对症治疗”,就是针对症状治疗。比如孩子高热,给予退热治疗,关于如何退热,我前面的文章已经详细讲解过了,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翻我之前的文章看看。

小儿口腔疱疹的时候孩子会出现疼痛,不爱吃饭,可以给用点口腔喷剂促进口腔黏膜恢复,促进疱疹愈合,也可以用点利多卡因涂抹口腔减轻疼痛,以便孩子进食。

如果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就需要住院隔离治疗了,出现相关系统的症状,医生会给予对症处理,重症手足口病造成患儿死亡的也不少,一定得注意。

好了,关于小儿疱疹的一些知识差不多就这些了,很多家长看了这篇文章可能觉得太深奥了,看不懂,不要紧,我按照大家能理解的方式再给大家再简单总结一下:

一、如何辨别小儿疱疹属于哪种?

如果孩子发热,家长发现孩子口腔起疱疹了,首先看疱疹的位置,如果疱疹在咽部及软腭,那就是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引起的。

这个时候需要注意看看孩子手脚、臀部有没有疱疹,如果有,那就是手足口病了,传染性很强,家里要是有别的孩子,一定要注意隔离,也别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如果疱疹是在口腔颊粘膜、齿龈、唇内或口周皮肤,那就是疱疹性口腔炎了,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是不会累及齿龈和颊粘膜的,这是两者的鉴别点。

疱疹性口腔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孩子往往发热体温很高,甚至能达到40℃左右,一定要注意退热,防止热性惊厥(关于热性惊厥,我上一篇文章也详细讲解过了,有兴趣的家长也可以看看)。

疱疹性口腔炎也是有传染性的,所以,还是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密闭不通风的公共场所了。

二、小儿得了口腔疱疹怎么办?

小儿口腔疱疹在这个季节是很常见的,所以,家长也不要过于焦虑,做好以下几点即可:

1、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居室通风,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

2、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以微温或微凉的流质食物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

3、给予抗病毒治疗,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干扰素喷剂等抗病毒药物均可。抗生素不能缩短病程,且仅用于有继发细菌感染者。

4、口腔可喷洒西瓜霜、锡类散等减轻疼痛,疼痛严重者可在餐前用 2%利多卡因吐沫局部。

5、发热时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均可。

6、如果患儿持续高热不退、精神状态不好、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等,或有重症手足口病症状,及时住院隔离治疗。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长科学育儿下健康成长!关注我,我会不定期跟大家分享儿科相关科普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