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吕氏家族是名门望族,吕蒙正、吕夷简、吕公著“一门三相”,以吕蒙正入相为显著点,拉动吕氏家族在大宋朝官宦生涯的发展。
宋朝的西溪盐仓(今江苏东台)在先后长达25年的时间里, 史上著名的“北宋三相”吕夷简、晏殊、范仲淹都在西溪任职,被后人称为“通向宰相之路的驿站”。
咸平三年(1000年)吕夷简中进士,出任西溪盐仓监,面对国家缺盐而产盐的西溪却是有盐收不上来也卖不出去的窘境,吕夷简通过以工代账、以工代税的方式,发动灶民盐丁大规模修理仓库,建造大盐仓,扩大仓储, 短短几个月下来,西溪一带就建起了近百座盐仓。同时,吕夷简简化收购程序,在很短的时间内让盐库收储量翻了数倍。西溪的盐产量上去了,国家的盐税额直线上升,很好地解决了国家财政所需。不过《宋史·吕夷简传》中, 史家们仅仅用了“夷简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稍迁大理寺宰”20字就将吕夷简这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一笔带过,以至到了明代,相关史书干脆就没有吕夷简“在西溪盐仓任监当官”的记载。
因为西溪当地人都喜欢种植牡丹花,为此吕夷简也好此道,还曾经写《牡丹赋》诗一首:
异香浓艳压群葩,
何事栽培近海涯;
开向东风应有恨,
凭谁移入王侯家?
吕夷简的这首《牡丹赋》, 以花自喻,诗中表达了西溪盐仓的盐税征收与日俱增,但自己虽有“技压群芳”之才,却被栽培在偏僻海隅,不免心生落寞。很快,这首诗就被广为传诵,人们争相抄读,甚至有人特地慕名来到西溪盐衙门前,悄悄剪了花枝去栽植,所以西溪附近多了一个地名“花家尖”。
吕夷简在西溪待了整整六年。公元1008年 (大中祥符元年) ,全国举行“材识兼茂,明于礼用”的科考,宋真宗通知各地选派官员参加,吕夷简因政绩出色,幸被选拔。此番科考,吕夷简力拔头筹,成绩优异,自此告别西溪, 踏上仕途升迁的快速路。
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吕夷简拜相,主持中书省达二十年,是宋朝开国以来最长久的宰辅。
吕夷简作为北宋仁宗朝重要宰相,其身后评价多围绕与范仲淹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废郭后”与范仲淹“上百官图”两事上,被后世指责为奸臣。明清时期宋史著作中如此评价,“夷简为人多机巧奸谈邪债,诚不在王钦若之下,故夷简以私憾而废郭后,是亦钦若之立德妃也。因郭后而黜孔道辅、范仲淹,是亦钦若之罢赵安仁也。……议建大名府为北京以示亲征,是亦钦若劝上之幸金陵也。……故史书日:‘夷简为相二十余年,功业圈闻,但为私计,四夷外侵,百姓内困,杜绝言路,斥逐忠良,真权奸也’。噬乎!其奸邪既已如此,而仁宗莫能知。”在明清宋史研究者的笔下,吕夷简与王钦若一样奸邪。
我们先说一说“废郭后”这件事。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隆冬某天,皇帝家里发生了一件夫妻动手吵架的小事。刚刚亲政不久的宋仁宗,被皇后郭氏扇了个耳光。
《宋史·后妃》载:“初,帝宠张美人,欲以为后,章献太后难之。后既立,而颇见疏。其后尚美人、杨美人俱幸,数与后忿争。一日,尚氏于上前有侵后语,后不胜忿,批其颊,上自起救之,误批上颈,上大怒。人内都知阎文应因与上谋废后,且劝帝以爪痕示执政。上以示吕夷简,且告之故,夷简亦以前罢相怨后,乃曰:‘古亦有之’。后遂废。诏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长乐宫。”
事情是这样的,在后宫,宋仁宗宠幸尚美人、杨美人,对自己年轻的皇后郭氏反而十分冷淡。尚、杨得宠于皇帝,颇娇纵,而郭皇后遭受冷遇,颇妒恨,两者相遇,常常不快。这天尚美人又当着宋仁宗的面,对郭皇后盛气凌人,恶语相加,郭皇后忍无可忍,对着尚美人的脸颊扇过去一耳光,宋仁宗赶快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了美人之前,郭皇后的耳光没沾到美人的脸,却扇在了皇帝的脖子上,还留下了“爪痕”。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后宫端倪:对于郭氏能当上皇后是皇太后刘娥的命令,儿子宋仁宗是被逼无奈的;郭皇后虽然贵为后宫之主,却常常被其她嫔妃欺侮,唯一可能的原因是皇帝的默许或怂恿;仅仅因为几句口角、一个耳光就轻言废后,宋仁宗废后的图谋已久。
于是这件家事被宋仁宗无限放大至国事的高度,拿到朝堂上来作为政治问题处理,并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博弈。这场博弈中的人,既包括位高权重的皇帝宋仁宗、宰相吕夷简,也包括宦官阎文应,还包括位身微言轻的谏官范仲淹、孙祖德等。
宰相吕夷简是积极主张并推动废除郭皇后的。背后的原因是郭、吕之间曾有过节。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与宰相吕夷简商量罢免枢密使张香、枢密副使夏辣等人,理由是他们依附刘太后。议完后,宋仁宗闲谈中告诉了郭皇后,郭皇后却说:“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宋史·吕夷简传》)。这句话击中了宋仁宗的软肋,吕夷简随即也被罢免。好在当时宋仁宗身边没有比对吕夷简更信任的人,不久后又让他复相了。但此事吕夷简一直耿耿为怀,怨恨在心。当宋仁宗同他商量废后之事时,他毫不犹豫以“古亦有之”为由,直接促成宋仁宗下定了废后的决心。郭皇后最终被废,伴着长乐宫的青灯古佛,度过了她的悲切孤寂的最后日子。
因此,吕夷简主张废郭皇后的动机纯属公报私仇。由于附和仁宗罢黜郭皇后,吕夷简遭到攻讦,所谓“夷简之罪,莫大于赞成废后”。
而范仲淹“上百官图”就属于吕夷简与范仲淹的斗争了。
宋仁宗时期,吕夷简任宰相,显赫一时,封疆大吏、州府小官皆以能结交吕宰相为荣。但吕夷简奉行“宰辅礼绝百僚”古训,轻易不与士大夫私交。然而,这位吕宰相信佛,与礼佛谈禅者谈得来。于是,许多官吏便“幅巾道袍,日游禅寺,随僧斋粥,讲说性理”,个个僧人打扮,天天寺庙出入,人心向佛,禅来禅往,一时成为风尚。后来,有人也套用附庸风雅讥讽这种行为为“禅钻”或“禅拍”。元丰二年(1079),伙同舒檀制造“乌台诗案”、欲置苏东坡于死地的李定,《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光禄卿巩申等无不深谙此道。
北宋年间,由于对西夏连年用兵,吕夷简一方面任用范仲淹用兵西夏,一方面派名臣出使辽邦,与两国达成和议,实现了和平,但吕夷简对辽夏让步太多,岁输银两、锦帛过巨,加重了国内财政负担。在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情况下,朝廷上下要求改革之声浪不绝于耳。
身为宰相的吕夷简对反对他的人不够宽容,反对他的人常常被贬往远方任职。吕夷简指责宋祁、范仲淹这些不满统治现状的人是“朋党”,对他们加以打击排斥。欧阳修批评吕夷简 “二十年间坏了天下。其在位之日,专夺国权,胁制中外,人皆畏之”。
范仲淹在天章阁任职时,看到吕夷简大开后门,任用自己的亲信朋友,便详细调查,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呈给宋仁宗。他指着图中官员的调升情况,对吕夷简的用人问题大肆批评。此举引起吕夷简的不快,范仲淹又被贬到饶州。他的同僚和朋友们为他饯行时大声称道:“范君此行,尤为光耀。”
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决意改革,罢了吕夷简的宰相兼枢密使职事,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推行“庆历新政”。吕夷简罢官之日,国子监直讲石介“大喜”,有诗曰:“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
吕夷简被罢相后,因风眩病仍以司徒身份召大臣到家中商议军国大事,宋仁宗让他每隔数日到中书一次,裁决军国大事。并剪下自己的胡子送给吕夷简,说:"古人说胡须可以治病,朕现在剪下胡须赐给您,希望您早日康复。"
大臣蔡襄上书《乞罢吕夷简商量军国事》,列举其罪状,朝廷遂下令吕夷简以太尉致仕。不久,吕夷简病故,享年六十六岁。讣闻传入朝中时,宰臣正在向仁宗奏事,仁宗悲哭道:"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