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大概问的是《水浒传》“景阳冈武松打虎”这回书的主要内容吧,否则,哪里还有个景阳冈呢?所以,“景阳冈的主要内容”就是武松打虎。

《水浒传》中的景阳冈明写的是山东东平府阳谷县,好汉武松曾经在这里打死过一只白额吊睛虎。这回书写得极其精彩,“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梁山好汉武二爷就此流芳百世。

但是,细心的读者却发现了其中的破绽,说武松从沧州回清河县,不会经过阳谷县。因为,清河县在河北境内,从沧州走直线可以直接到达,施耐庵就是个路痴,地理知识很差。

还有的说,人怎么可能打得过老虎呢?这段故事写得不合理。

其实,景阳冈的主要内容已经升级,并不单是武松打虎,而是武松为何绕道到这里打虎,景阳冈有没有老虎,武松打虎有没有可能,正常人能不能打死老虎……等等。

本文将围绕这些疑问,来解读一番升级了的“景阳冈的主要内容”。

历史上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景阳冈武松打虎)(1)

清河县究竟在哪里

要叙述“景阳冈的主要内容”,搞清楚武松到底在哪里打虎,武松打虎究竟合不合理,就得先搞清楚清河县到底是在山东,还是在河北。

《水浒传》第四十六回书写的是杨雄、石秀在翠屏山杀了潘巧云、锦儿,与时迁一起去投奔梁山。这三人在路上夜宿晓行,“不则一日,行到郓州地面”。这个细节中,就隐藏了清河县的地理位置,既不在山东,也不在河北,就是施耐庵虚拟的一个地名。

书中说,杨雄、石秀、时迁不止走了一天的路,这一天,来到了郓城地面。施耐庵这一处写得十分准确,杨雄等人是宣和元年(1119年)十一月之前来到“郓州地面”的。为何?

郓州就是后来的东平府,宣和元年十一月,宋徽宗下诏,“升邢州为信德,陈州为淮宁,襄州为襄阳,庆州为庆阳,安州为德安,郓州为东平……”,郓州在宣和元年十一月的时候,升为东平府。

以此而论,梁山大聚义前,宋江与卢俊义分兵攻打东平府、东昌府的故事,就一定是在宣和元年的十一月之后了。

那么,按照史料的记载,郓州是在什么情况下升为东平府的呢?

历史上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景阳冈武松打虎)(2)

《宋史·徽宗本纪》中是这样说的:“岚州黄河清。升……郓州为东平,赵州为庆源府;……”。虽然《宋史》记载的这两件事并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但是,这处记载恐怕就是《水浒传》中“清河县”的来历了。施耐庵把郓州、东平府写得如此准确,不参考《宋史》的这处记载,是绝对难以做到的。

“岚州黄河清”与郓州升州府是相邻的两件大事,所以,清河县就在东平府的邻郡了。黄河清,是历代治世的一大象征,是国之祥瑞的征兆,寓意“海晏河清”。施耐庵颠倒了“河清”,写了一个清河县,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武松打死了景阳冈的老虎,就“海晏河清”了。

武松对“三碗不过冈”的店小二说,我是清河县人,经常经过景阳冈,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里有老虎。但是,景阳冈真的有老虎了,清河县的人还能随意平安出入吗?

既然清河县是个虚拟的地名,那么,阳谷县景阳冈是不是真实的所在,也就值得探讨一番了。而且,武松打虎这个故事,也就值得质疑了。

历史上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景阳冈武松打虎)(3)

《水浒传》中的阳谷县在哪里

武松在景阳冈打死老虎后,对猎户们说:“我是清河县人氏”。猎户见武松真的打死了老虎,便把他请到了大户家中,武松再一次强调:“小人是此间邻郡清河县人氏”。到了阳谷县衙,县令赏赐了武松,说:“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武松是清河县人在书中还不止说了三遍,除了在打虎前后说了四遍外,柴大官人庄上还说过两遍,武松见到武大郎时,武大郎又又又又……讲了一遍。施耐庵是不是傻,硬是要让自己不能及格的地理成绩贻笑万代吗?哪有这么写书的?

施耐庵虚拟清河县,或者说故意出了这么个差错,为的是在阳谷县隐藏真相,透露玄机。因而,就引出了“景阳冈的主要内容”的最大疑问:阳谷县究竟在哪里。

历史上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景阳冈武松打虎)(4)

《水浒传》中的阳谷县实写的是南京城,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是靖难之役的前兆:徐达之死、建文帝削藩。具体的故事,我在其他文章中已经做过解读,不再赘述。此处,讲一讲“阳谷县”的几个地标,看看这里是不是实写的南京城。

紫石街。有山东的朋友曾经反驳我说,现在的阳谷县就有这么个去处,并无其他隐喻。我觉得,以名著名人作为本地人文景观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紫石街因为《水浒传》而建造,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好比杭州根据续书《征四寇》,塑造了义士武松一样,阳谷县现在有紫石街,并不代表北宋时期就有。北宋时,阳谷县有没有紫石街,施耐庵恐怕都不知道。

实际上,紫石街就是紫金山、石头城的缩写合称。

历史上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景阳冈武松打虎)(5)

狮子桥。武松斗杀西门庆的地方叫做狮子楼,而狮子楼却在狮子桥下。这一处与鲁达拳打镇关西故事中的状元桥是一个写法,是表征时间或者地点的。“状元桥”隐藏的是重和元年(1118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皇子状元,他是宋徽宗的第三子赵楷。

施耐庵之所以以这个时间节点写故事,是为了隐藏导致北宋迅速灭亡的“宋金海上之盟”。

阳谷县自古是否有狮子桥,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南京城却有狮子桥。

两处地标都显示,阳谷县隐写的是南京城。除了紫石街、狮子桥而外,书中还以景阳冈为“参照物”,坐实了阳谷县与清河县一样,都是虚拟的地名。

历史上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景阳冈武松打虎)(6)

武松真的在景阳冈打虎吗

我觉得,读者的质疑是有道理的,理性地说,景阳冈这里藏不住老虎。尽管有朋友说,当年的景阳冈可能是座巍峨的大山,必定能藏老虎了。咱们也别抬杠,没有必要纠结这里是不是能藏大老虎,还是回到原著中,看看武松打虎究竟合不合理。

武松是否真的在景阳冈打死过老虎,施耐庵已经做了暗示,这是不可能滴。为何?武松的绰号就是明证。武松真的打死了老虎,但他却没有叫“打虎将”,这个绰号给了李忠。

武松打虎,没叫“打虎将”,李忠连老虎毛都没摸到,却“霸占”了这个绰号。施耐庵为此专门写了一首诗,说明了这个问题:打虎从来有李忠,武松绰号尚悬空。幸有夜叉能说法,顿教行者显神通。

难道说,李忠还没有出场时就打过老虎了?其实也没有,书中除了这首诗说李忠打过虎之外,没有任何一处提到此人与老虎有瓜葛。但是,施耐庵铁定认为,“打虎从来有李忠”,那就没武松什么事了。

历史上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景阳冈武松打虎)(7)

《水浒传》中的诗词是不是施耐庵所作,或者是不是都是施耐庵写的,是一个疑问。但是,书中的很多诗词却如旁白(致语)一样,不断解读、剧透故事与人物,引导读者阅读。武松做了行者,却赞了李忠,“剧透”了什么呢?

这事要与李忠再度出场时对照来看,才能搞清楚施耐庵究竟为何这样写。

呼延灼损失了连环马,单人独骑逃到了青州,住店时,宋徽宗御赐的踢雪乌骓被桃花山偷走。呼延灼气愤不已,借了青州二千兵马攻打桃花山。周通出战,七八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大寨主李忠继续与呼延灼厮杀。李忠这次出场,书中有诗赞道:头尖骨脸似蛇形,枪棒林中独擅名。打虎将军心胆大,李忠祖是霸陵生。

这首诗除了再次强调李忠是“打虎将”而外,还交代了李忠祖上是霸陵人。但是,奇怪的事又出现了,这首诗之后,书中写道:“原来李忠祖贯濠州定远人氏,家中祖传靠使枪棒为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霸陵,是汉孝文帝刘恒和窦太后的合葬陵寝,原来,施耐庵取了其中一个“文”字,组成了“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如此“打虎将”名副其实。李忠就是濠州人氏,而且,施耐庵说的是“打虎将”,是一个将领。武松不是将军,因而,即便是景阳冈打死了老虎,也是不能叫打虎将的。

但是,施耐庵为何要写“李文忠”呢?因为,武松打虎不是在真实中阳谷县景阳冈。武松打虎也是虚拟的,隐藏着别的故事,所以,《水浒传》中打虎的从来都是打虎将李忠。

历史上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景阳冈武松打虎)(8)

景阳冈打虎的隐喻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打到南京城下。镇守在金川门(西北门)的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望见朱棣伞盖,打开城门,迎接燕军进城。

朱棣从西北门策马进入南京,文武百官早跪在道路两旁,高呼万岁。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里应外合,恐怕双方早有奸细往来,商定了开城以及隆重的入城仪式。这件历史大事,被分散写在了《水浒传》中,最集中的一处,就是“三打朱家庄”。

梁山攻打祝家庄,起因是时迁偷了柷家店的报晓公鸡。这一笔暗藏的是鸡鸣寺,以交代这里就是“朱家庄”。鸡鸣寺在南京紫禁城附近的鸡鸣山,山巅上有一座景阳楼。

历史上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景阳冈武松打虎)(9)

祝家庄的东边是李家庄,尚未开战,这个村庄就先与梁山好汉暗中勾结,退出了独龙冈联盟,为梁山进攻祝家庄打开了方便之门,李家庄就是梁山的“里应”。往来李家庄、梁山之间的奸细使者是鬼脸儿杜兴。

“杜兴”已经是“鬼脸儿”,原是与北宋皇位传承有关:(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杜太后的金匮之盟改变了北宋皇位传承世系,这其中,又隐藏着大明王朝的“孙立”。朱元璋立孙子做皇帝,引发了靖难之役。所以,“三打朱家庄”也是“杜兴”。

扈家庄则干脆向梁山投降,活捉了准姑爷小郎君祝彪。扈城不“护城”,也是一个“里应”。谷王、曹国公都是朱家的亲戚,靖难之役就是一场大火并。

这段故事,就是景阳冈打虎,阳谷县故事的终极诠释与解读。

历史上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景阳冈武松打虎)(10)

鸡鸣寺就在南京紫禁城不远的景阳楼边,在《水浒传》中,“景阳”就是皇宫。高俅、蔡京为给高廉、梁中书报仇,先后上奏宋徽宗,请求派兵攻打梁山。这两次上书,都是在早朝的时候,书中写道:次日五更景阳钟响,待漏院众集文武群臣。

景阳钟置于景阳楼,而景阳楼是南朝宋元嘉年间所建,位于鸡鸣寺山巅。施耐庵以此指代北宋皇宫,又一击双鸣,暗喻了明朝的紫禁城。

景阳冈打虎,就是皇宫打虎。一方面,为武松参与汴京保卫战伏笔。同时,暗藏靖难之役的起因与结局。

上文讲到,阳谷县隐写的南京城,那么,为何不能以其他地名作为隐写符码呢?因为,打开金川门的两个“李应”中有“谷王”。

武大郎“三寸钉,谷树皮”,“谷树”到底是什么树,有这样的树吗?“谷树”,原来是与朱棣同是“木字辈”的谷王。

历史上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景阳冈武松打虎)(11)

景阳冈是否自古就有,还是因为《水浒传》才有这个人文景观,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恐怕是不能藏虎的。其实,景阳冈上的这只锦毛虎早就出现在龙虎山上,就是锦毛虎燕顺,他与王英、郑天寿都是“红巾军二代”,合称“燕王真天授”。

打开金川门的曹国公李景隆就是一个打虎将,曾经与燕王大战,朝廷五十万兵马葬送在他手中。李景隆是真无能还是故意放水,施耐庵在书中有说法,梁山有人“欲保四”。

郁保四专掌梁山帅字旗,白沟河之战,朱棣劣势,因李景隆帅字旗忽然折断而溃不成军,燕军转败为胜。朱棣夺位成功,封李景隆为第一功臣。

这个“打虎将”就是李文忠之子,与“朱家庄”有亲缘关系的李景隆,他是朱棣最大的“扑天雕李应”。

历史上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景阳冈武松打虎)(12)

李景隆的名字与谷王一起,组成来阳谷县景阳冈。再加上紫石街、狮子桥、报晓公鸡、景阳楼……,阳谷县景阳冈就是写的南京城。武大郎在阳谷县是租房子住,果然,朱棣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水浒传》的作者绝对活到了这个时候。

因而,“景阳冈的主要内容”隐写的是大明王朝的靖难之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