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世俗的好恶,掩盖了人世的真理,实则愚昧。

庄子内心澄澈空灵(庄子世俗的好恶)(1)

为人处事中,拿世俗的好恶去推断人间的真理,这本身就是一个愚昧而无法通达的过程,但是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一种状态却时常存在于很多人身上。

世俗的好恶,并不一定会代表真理,并非是很多人拥护的结论就一定是真理,并非是所有人推断的事情,都可以真正的去相信以及奉行。

世俗所认同的一个观念,未必是真正对的一个观念,因为世俗也存在着群体的一些弱点。

在世俗的观念蛊惑之下,一个人仍然能够以清醒的状态,坚持一些真正的真理,这才是一个智者。而且这也是能够引领众多愚昧之人,不断前行的一个最好的榜样,即便是受到了世俗的质疑和嘲讽,仍然不为所动,坚持自我内心所坚持的能量,这便为通达之人。

庄子内心澄澈空灵(庄子世俗的好恶)(2)

在《庄子》一书中,庄周就引用了以世俗好恶,来讨论真理的一个谬论,说明了道德论得不到实施的一个原因。

世俗所认为的忠臣孝子,在庄子看来,未必是真正的忠臣孝子。因为有的人为了衬托名誉而假装孝子,就像有一些人故意给自己留下好的名声,为了引起父母的偏爱,一味的伪装出伪孝以及愚孝的状态。这并非是个例,而是存在于很多人身边,然而这也并非是真正的一个智者。

庄子在这一本书中就感叹,真是因为世俗的眼光,导致很多人逐渐的失去了自己本来的面目,也失去了纯真的天性。要知道真正的真理,一个人对于父母的孝,对于国君的忠,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做对得起自己内心,对得起良心的事情。

《庄子》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

就是说:孝子不奉承父母,臣子不奉承自己的主子,这是最好的臣子和儿子。假如说自己的父母所说的话,就认为是正确,父母所做的事情就认为是良善,那么这种人就是不孝之子。君子所说的话就认为正确,认为的好就认为好,那这就是不孝。

庄子内心澄澈空灵(庄子世俗的好恶)(3)

其实庄子在这里讨论的是一个愚孝的状态,在世俗的观念中就认为:需要对父母百依百顺,在照顾父母的生活之后,完全的顺应父母的意思,不违背父母的观点就认为这是孝。

这一个观点看似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状态,但是实则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也存在着愚孝的状态。那么如果一个人对父母的态度,不明是非,百般顺应的时候,这也是世俗观念所误导的一种状态。

如果说父母的言行存在着触碰底线以及道德的事情,子女仍然跟随其后,无条件的服从和顺应,不懂得指出父母的错误,其实这本身也是一种最大的不孝。

然而世俗之人并不懂得这个观点,大多数人为了顺应父母的意思,为了成全自己孝顺的名义,只是一味的陷入在愚孝的状态之中却不自知。父母认为对,他就说对,一味的对于父母阿谀奉承,这岂不是陷入了愚蠢的思维之中吗。

针对于这一件事情上最合适的一个状态,就是能呈现真理。无论是对自己的父母又或者对于自己的君主,当对方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纠正,当对方的言行出现偏颇的时候,能够指出他的问题。

庄子内心澄澈空灵(庄子世俗的好恶)(4)

不会受到外界世俗的影响,即便是承受着外界的指责,也能够各言其情,以合理的状态呈现出适当的品行。

大多时候,正是由于世俗的观念,从而影响了事物本质真理的一个存在。

就好像《庄子》中所说的一样,之所以产生这种状态,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人失去了纯真的本性,失去了本来真正的面目,掩盖自己的良心,伪装出一些面目给别人看。在这伪装的一个过程中,无形之中就掩盖了真理,也正是很多人都被世俗所蛊惑,所以这就是最应该摒弃的一种状态。

世俗对于真理的掩盖,让很多人局限于其中无法自拔。

《庄子》中说: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知道自己愚昧的人并不是最大的愚昧,知道自己迷惑的人,并不是最大的迷惑。最大的迷惑,是终身不觉悟,最大的愚昧,是终身不知晓。

庄子内心澄澈空灵(庄子世俗的好恶)(5)

有一些人因为世俗的蒙蔽,丧失了纯真的本性,当他意识到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那么他就不算是真正的愚昧。最愚昧的状态,是陷入这样的一种思维中不自知,甚至知道了并不改正。这就是愚昧罪严重的一个状态,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庄子就说可是现在天下人都陷入迷惑之中,这不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吗。

《庄子》天地篇章所说的这样一个例子,借由汉荫丈人和子贡的一番对话,来指出的一个问题。

大多数人由于机巧之心一味的去求取,由于执着于生命中所谓的捷径,在求取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就陷入了一段愚昧的状态。丧失的是自己曾经纯真的本性,但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下反而不自知。

然而大部分人,在这样一个状态之下并不自知,还一味的去追求自己内心所认为的那些执念,无法从中自拔。当最后意识到事情进展到无法改变的局面时,或许才醒悟,但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下,为时已晚,自己所种下的苦果总要自己来尝。

庄子内心澄澈空灵(庄子世俗的好恶)(6)

所以人在尘世中,需要具备一种明镜一样的内心,防止自己陷入愚昧之中,防止自己被迷惑之后,仍然不自知。

在这个世间,想要真正的有一番成就,想有一个不凡的成绩,需要具备的一个最重要的心态,首先就能就是跳出世俗之外去考虑事情,不要让自己的思想成为世俗的一种愚昧之中。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师古不师今,舍举世共趋之辙。依法不依人,遵时豪耻问之途。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以古代的圣贤为师,不以现在的人为事。舍弃现在都趋向的处世之道,依照自我的一个道理,不依靠别人,走当下的成功之人不愿问津的道路。

这就是所谓的坚持自己的道路,追寻自己内心的一个纯真和清静,不以世俗的观念愚昧自己的自身。无论是为人处事也好,或者追求成功也好,应该另辟蹊径才能获益匪浅,这是《庄子》的世俗与真理的比较,给我们为人处事最好的一种启发智慧。

庄子内心澄澈空灵(庄子世俗的好恶)(7)

现在有很多人,当自己的言论受到别人质疑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无法坚持,因为世俗的观念太过于强大。即便自己坚持的是正确的道路,但是也很难在受到嘲讽和质疑之后,仍然坚持自己的底线。

一般而言,真理其实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如果自己的见解是合乎正理,合乎正义的,而且对整体有帮助,就必须“择善固执”,不能摇摆自己的内心。

只要能证实自己的言论是一种真理,那么即便是违背了世俗的观念,那又能如何?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一种智慧能摆脱愚昧,让自己走向一个纯真的道路之中。

《庄子》说,高雅的音乐世俗的人是不能欣赏的,民间小曲,世俗的人听了便会欣然而笑。被崇高的言论听不进世俗人的心里,至理名言也不会从世俗之人的口里面说出来。

就好像有这么一句话,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面,那些看似耿直,不同流合污之人,他们往往掌握的是大多数人不曾达到的一个真理的状态。

庄子内心澄澈空灵(庄子世俗的好恶)(8)

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陷于献媚趋势之中,却不认为那是阿谀奉承,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是非观念相同,却不认为自己是世俗之人,这就是最大的一种愚昧了。

而针对于那些故意违背真理来迎合世俗的人来说,就更要改正这样一种状态了。当你以术的技巧企图赢得他人尊重,企图来赢得世俗认可的时候,你所伪装出来的虚伪,并不能达到你所企图的目的,当你企图以虚伪去蒙蔽世俗的时候,真的是很危险的。

而真正的有智慧的人,是能够保持自己内心的那一份耿直,不受世俗的蛊惑和蒙蔽,依然坚持自我内心的真理,这样的人才能在最后取得一番成就,也能在最后保持一颗纯正的本心。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以国学智慧修身,改善自我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