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与社会主流大方向不符合的人和事都会被冠以“异类”、“怪胎”之名,比如不符合大众审美的“Cosplay”“男性化妆戴耳钉”、不符合传统观念的“同性恋”、“不婚主义”、“丁克族”等等…很难被大众所接受。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社会舆论对“异类”的人和事“容忍度”都很低。唐朝也不例外,人们对那些另类服饰的偏见也很大,认为那是奇装异服,是“妖”象,是祸国殃民的表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唐朝人们怎么将服饰与“妖”是扯上关系?

1,悠久的历史传统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因着这句话,李唐王朝的人都十分重视以史为鉴,吸收前人的经验教训。

这便是唐朝人产生了“服妖”想法的重要原因之一晋人干宝曾在《搜神记》中描述过那些祸国殃民,有灾异征召的“妖”服。唐朝人看到了这个记载,不免会心生忌惮。

正宗的唐朝女装(拒绝cosplay)(1)

干宝其人,博学多识,是晋元帝的史官,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他从历史中总结出“服妖”的几种表现,如:他认为男子上衣长而下衣短,女子上衣短而下衣长的穿衣打扮,是阴阳颠倒的现象;他认为世人将上衣掖进下衣里,上半身比下半身穿着更为华丽精致,这是本末倒置的表现,是臣民百姓放纵驰荡,社会秩序混乱的预兆

然事实确实如此,在汉灵帝期间,正是在出现了这种“服妖”现象后,国势渐微,最后天下大乱,东汉分裂成了三国。

因此李唐的人们见此历史教训,便对那些与常规服制风俗相悖的穿搭心生芥蒂,认为其是妖异的征兆。

正宗的唐朝女装(拒绝cosplay)(2)

2,唐朝腐朽的人物思想

唐朝“服妖”思想深入人心的另一个原因是:唐朝统治阶级地位的人思想迂腐,认为违反服制风俗的衣服为“妖”,如著名“房谋杜断”的名臣房玄龄,就是“服妖”现象的坚决反对者。

房玄龄认为,曹魏政权的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曾经穿着不合礼法的衣服,这样的行为影响了他的子嗣福缘,因而断送了曹魏的福禄。房玄龄对“服妖”可以祸国殃民的观点深信不疑,并且在他的著作《晋书》中有所表达。

见微知著,由此可见统治阶级大多信奉这样的观点,久而久之,这样的思想便深入人心,在舆论上阻止了唐朝“潮”在路上。

正宗的唐朝女装(拒绝cosplay)(3)

二,唐代拒绝“cosplay”类型的服装

1,女性扮演男性,穿着男装的潮流,被视为“妖”

在现代都市的大街小巷,我们时常能看到那些穿衣打扮中性风的女孩,她们有干净利落的短发,喜欢穿西装裤,喜欢穿衬衫打领带,也有人称这种穿搭风格为“boyfriend style”,意为“男友风”,这样中性的搭配颠覆了大众对男性女性的性格特点的刻板印象,已是屡见不鲜,风靡一时。但在唐朝,这种现象却被成为“服妖”。

相传,唐高宗与武则天最宠爱的小女儿太平公主就曾经女扮男装,在宫宴上穿着武官的紫色衣服为帝后献舞。高宗与武则天见此景笑问道:“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后来,这段对话被史官载入史册,女扮男装也被后人称作了“服妖”的表现。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女子在言行举止都有局限,不可上阵打仗,不可入朝为官,不可抛头露面,因而一部分女子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乔装成男子的模样。比如我们津津乐道的“木兰替父从军”、“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都是古代女扮男装的经典案例。

固然,这种女扮男装的现象本就存在于唐朝,因此再加上太平公主等统治阶级有“女着男装”的事例,引得唐朝百姓纷纷效仿,“服妖”现象“愈演愈烈”。

正宗的唐朝女装(拒绝cosplay)(4)

2,为什么唐朝人们会反对“女扮男装”的“cosplay”?违背儒家伦理

众所周知,男女有别的观念在中国古代人的心里根深蒂固,比如很常见的那句描述男女交往礼仪的“男女授受不亲”,指的是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吃饭不可以用同一个盘子,这叫“食不连器”;不可以共同用一个卧席,这叫“坐不连席”

此外,男女之间要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分工,男子代表刚强稳健,女子代表柔弱贤淑;男子不可谈论家长里短,女子不可参与政事,如“后宫不得干政”是历朝历代封建王朝的规定。

因此可想而知,男扮女装,女扮男装都是不被允许的,这是儒家的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不成文的法律,是封建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所以说,这样的阴阳颠倒,权力错位的“服妖”现象是与社会价值取向相悖的理论和行为,长此以往会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同时被认为是妖异之兆,会影响江山社稷的福禄,因此为人们不容。

正宗的唐朝女装(拒绝cosplay)(5)

三,唐朝人士无法接受的潮流服饰——有钱人的玩法

1,五彩斑斓——百鸟裙

百鸟裙,乃是唐中宗李显之女,被誉为“唐朝第一美人”的安乐公主李裹儿所创。相传,这件百鸟裙颜色艳丽,五彩斑斓,是唐中宗下旨派人千里迢迢去岭南捕杀百鸟,取它们身上成色最上好的羽毛作为原材料,聘请国内技艺精湛的绣娘将其制成百鸟形状的长裙。《新唐书》中描绘百鸟裙“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制作如此精良华美,足以想象其价必然不菲。

《旧唐书》中有记载:“自安乐公主作毛裙,百官之家多效之。江岭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由此可见,这件“百鸟裙”华贵无比,耗费巨资,每制成一条裙子便要暴餮天物,屠杀生灵,在此之后便掀起了一阵奢靡之风,引得百官贵族,甚至平民百姓竞相效仿。想要跟随这样“高配”的潮流,确实是需要雄厚的物力财力的,因此很多人难以接受这样的奢华服饰。

正宗的唐朝女装(拒绝cosplay)(6)

2,修容利器——假髻

假髻,亦作“ 假紒 ”或“ 假结 ,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假发”,是唐代妇女的装饰品,是她们的“修容利器”。

这种假髻有两类:一种是由真正的头发制成,在原有的头发上装饰一些假发来修饰容貌,和我们今天用“假发片”来修饰日渐后退的发际线异曲同工;另一种是真正的“假发”,实质上不是头发,只是用金银铜木涂上黑漆而制成发髻,在需要的时候直接套在头上充当头发即可。

这样的“修容神器”制作精良,起到很好的修饰妆容的作用,但是价格很是昂贵,是有钱人的“专利”,是奢侈华贵的象征,平民百姓可望而不可即,因此这样的“潮流之物”被很多人反感。

正宗的唐朝女装(拒绝cosplay)(7)

3,为什么唐朝难以接受此类潮流?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唐朝人之所以反对女扮男装,阴阳颠倒的重要原因是维护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统治基础。此外,唐朝人无法接受“Cosplay”这种潮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服饰大多昂贵奢侈,如果引得百姓竞相效仿,后果不堪设想。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因而唐朝统治者大多崇尚节俭,戒骄奢淫逸。再加上像李世民、李治、武则天等这样唐代初期的君主都善于吸取前人的教训,意识到奢侈的行为不利于维护统治,因此他们希望社会上多勤俭之风,少骄奢淫逸,这样李唐的统治才能千秋万代。

如高宗李治就曾颁布众多禁奢法令,以稳定社会统治,主观上抵制这样的奢侈的“潮流服饰”,但收效甚微。

正宗的唐朝女装(拒绝cosplay)(8)

总结:

唐朝人反感的"服妖"现象,主要为女着男装、以及其他的女性奢华装饰。唐朝人认为“奇装异服”是僭越礼制和违背伦理习俗的行为,是女性挑战父系社会权威的表现

确实,隐含在“奇装异服”的背后是女性对平等权利的渴望,对美好自由的追求,如假发髻等;同时也有部分强势女性参与政治的诉求,如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女扮男装,正是为其参政议政做铺垫。因此,唐朝人抵制“奇装异服”的本质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维护父系社会的权威。

21世纪的今天,我们生活在文化空前繁荣的现代大都市,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但仍然有许多思想上的“保守派”不愿意接受甚至去批斗新潮的事物。然而我始终相信,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会越来越开放包容,这些被称为“异类”的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终究会为大众所接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