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我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是哪部片子吗?那就是在1934 年春拍成上映、轰动全国的《渔光曲》。此片由著名电影艺术家蔡楚生编导,周克摄影,罗朋、韩兰根等名演员参演,而担任该片女主角徐小猫的演员,则是被誉为“中国三十年代银幕上的刚强女性”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人美。

王人美主演了什么电视剧(三十年代银幕上的刚强女性)(1)

王人美

  王人美是湖南长沙人,1914 年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1918 年王人美5岁时,母亲患脑溢血突然去世了。6 年后其父也病逝。她靠哥姐们拉扯长大。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哥姐因从事革命工作受迫害,逃离家乡,带着王人美到江苏无锡谋生。之后,哥哥王人路把妹妹王人美、弟弟工人艺一道送到上海中华歌舞团学习歌舞。该团是由湖南同乡、中国早期著名的艺术家黎锦晖创办与领导的,可说是中国第一家专门培养歌舞人才与表演歌舞节目的文艺团体。许多中国影剧界的明星,如黎明晖、薛玲仙、徐来、黎莉莉、许曼丽以及后来的聂耳、周璇等人都曾在这个团里学习和工作过。工人路在这里任舞台设计。王人美入团只有十二三岁,还是个世事混沌的小女孩。但她身体结实,性格刚强,好学上进。练习音乐舞蹈,常常从上午8 时到深夜12 时。

  不久,她就成为该团的主要女演员,唱跳俱佳,对音乐有特殊才能,且富于表情。

  1928 年到1929 年,她曾随团去香港、广州与南洋各地巡回演出,她演出的精彩歌舞轰动了海内外。直到几十年后还有许多热情的华侨观众惦记着她。1929 年底,中华歌舞团改名为明月歌舞团,前往北平、天津、沈阳演出。

  王人美担任歌舞主角,以其精湛纯熟的演技使北方观众为之倾倒。王人美与团里的黎莉莉、薛玲仙、胡前被观众誉为歌舞“四大金刚”。

  1931 年6 月,明月歌舞团整个转入了上海著名的联华影片公司,成为联华歌舞班。王人美也从此步入了电影界。一方面她仍演出歌舞,一方面参加电影的演出。1932 年王人美正式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彩色有声长歌舞片《芭蕉叶上诗》,由名导演李萍倩执导,天一制片公司摄制。参加演出的还有黎莉莉、严华等人,音乐由聂耳、王人艺等担任,由于在摄制过程中,制片公司的老板横加干涉,再加上刚把歌舞片搬上银幕,没有经验,该片思想与艺术水平不高,存在不少问题。聂耳曾以“黑天使”的笔名,在报上公开撰文加以批评。但王人美却在该片摄制中积累了初步从影的经验,以后就逐步脱离歌舞界,正式转入电影界了。

  继《芭蕉叶上诗》后,王人美在联华影片公司拍摄的《野玫瑰》中,饰演一位渔行杂工的女儿小凤,这是位像野玫瑰一样新鲜、艳丽、粗野的少女角色。王人美以自己洗练、纯静、朴实的演技,在银幕上独树一帜,把这位野得够大胆的野玫瑰般的姑娘演得活灵活现,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该片也使王人美在电影界崭露头角。

  1932 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后,才18 岁的王人美像当时许多爱国青年一样,积极投入了救亡斗争。她在当时电影界左翼进步艺术家的带领下,参演了反映上海“一·二八”抗日斗争的故事片《共赴国难》。此片由著名电影导演蔡楚生、史东山、孙瑜等人编导,着力描写上海闸北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在“一·二八”战争中的觉醒和斗争,充满了爱国热情。仅仅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摄制成功,密切配合了当时日益高涨的抗日民主运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王人美在片中饰演一位不懂世事的小女儿,在“一·二八”炮火中毅然组织救护队,到前线参加救护伤员的工作,演得真切动人。

王人美主演了什么电视剧(三十年代银幕上的刚强女性)(2)

王人美

  从此,王人美在影坛上开始了与蔡楚生导演的密切合作,不断受到思想上的启发与艺术上的指点,在思想认识上与演技上迅速提高,掀开了她个人艺术史新的一页。

  1933 年初,王人美参演了蔡楚生创作思想转变后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影片《都会的早晨》。该片选取的似乎是一个家庭伦理问题,却揭示了当时中国都市社会生活中尖锐的阶级对立,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斗争和骨气。影片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富家大少爷黄梦华欺骗一个无知的贫苦姑娘,生下一个儿子,后又和另一富家小姐结婚,竟把自己的私生子遗弃路旁。幸亏善良的车夫许阿大捡回抚养大,取名许奇龄。许奇龄长大后成了一名刚强正直的建筑工人,用自己的劳动赡养年迈的父亲与天真的妹妹兰儿——许阿大的亲生女儿。而黄梦华与富家小姐生的儿子黄惠龄却成了一个花天酒地、品德败坏的恶棍,企图勾引占有兰儿,遭到兰儿的拒绝与奚落。

后来,垂死的黄梦华终于发现许奇龄是自己当日的弃婴,企图用金钱与遗产恢复父子关系,终被正直刚强的许奇龄兄妹所拒绝。王人美在片中扮演穷苦车夫许阿大的女儿兰儿,她演得清新自然,将兰儿的活泼、乐观、粗旷和心地善良的优秀品质和性格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王人美在电影表演艺术上又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该片在上海首映时,连演18 天,极为轰动。著名电影艺术家洪深在《一九三三年的中国电影》中,把此片称之为“从那种夹杂着砂砾的瘠土中间”,透过“莠草和毒卉的残骸”,“冲破了初春的霜雪”而勇敢地怒茁出来的“具有伟大的未来性的萌芽”。

  1933 年9 月,王人美再次和蔡楚生导演合作,参演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渔光曲》。这是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影片。该片以曲折动人的情节表现了海边一个渔民家庭的悲惨故事:渔民徐福在大海中丧生,其妻徐妈不得不抛下自己刚生下的双胞胎小猫与小猴,到船主何仁斋家去做奶妈,抚养少爷何子英。3 个小孩逐渐长大,并成了好朋友。可徐妈只因打碎一只花瓶,竟被何仁斋解雇。徐妈一家生计无着,又遭匪盗抢劫,徐妈病瞎双眼,只得拖儿带女到上海投奔舅舅,在马路边靠卖唱度日。少爷何子英被父派出国留学,他决心用改良渔业救活广大渔民。他数年后学成回国,在上海渔业公司工作。一天突然听到了儿时常常听小猫唱的《渔光曲》,十分惊讶,寻声找去,见到徐妈一家。他同情徐妈一家的遭遇,资助他们100 元钱。

王人美主演了什么电视剧(三十年代银幕上的刚强女性)(3)

后排丛左开始胡蝶,王人美,陈燕燕,叶秋心,徐来,袁美云

  没想到小猫他们因福遭祸,被诬抢劫,遭到警察逮捕。获释后,家里又遭火灾,徐妈与舅舅葬身火海。何子英家也因父亲的姨太太携巨款逃走而破产。3位被生活风浪抛弃的人不得不再共同到海里打鱼为生。不久小猴因捕鱼受伤而死。影片在凄怨的《渔光曲》中结束。全片以凄婉的笔调描写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揭露了封建渔霸的残醋剥削,表现了作者对人民大众苦难的同情,同时形象他说明了改良主义在中国的失败。

影片在表现人物与故事时,通俗流畅,描写细腻。编导蔡楚生为了增强影片的真实性,在1933 年9月台风刚过的第二天,便带领摄制组人员乘船来到浙东渔岛上拍外景。王人美在剧中扮演小猫一角,她虽是个女子,也和男人们一样,爬山下海,不顾危险与疲累,顽强认真地坚持拍摄,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果。她准确地把握住渔家姑娘小猫的性格特征,真实生动地创造了这个令人无限同情的妇女艺术形象。该片的主题歌《渔光曲》由安娥作词,任光作曲,王人美亲自演唱。

  她以凄楚、哀怨的感情,唱出了渔民沉重的劳动与贫困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心中压抑着的悲愤,有力地渲染了影片的主题。此片是王人美表演艺术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1934 年6 月14 日开始,《渔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举行首映式,引起了轰动。当时正遇上海60 年少有的酷热,但广大观众还是争先恐后前往观看,影片连映84 天之久而不衰,破了名片《姊妹花》上座64 天的最高纪录。

  王人美成为当时中国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女演员。她配唱的主题歌《渔光曲》被万人传唱,响遍了大街小巷,传遍了大江南北。

  随着《渔光曲》的广泛流行,王人美灌唱的此歌唱片10 几万张被群众抢购一空。此歌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左翼电影歌曲之一,也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名歌。

  电影《渔光曲》的出现,使左翼电影运动声威大振。影片不仅受到国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也引起了国际电影界的高度重视。据1934 年9 月16 日出版的《联华画报》报道:“……这部片子有了这惊人的收获,于是引起欧美人士之极大注意。最近,已为法国文学家法国作家联合会副会长德化勒氏以重金购去全欧放映权,以介绍中国文化于欧洲大陆。法文拷贝早经寄往欧洲……不久的将来,在欧洲的名城大埠可以看见《渔光曲》的灿烂夺目的广告灯牌。”

  1935 年2 月,苏联莫斯科举办第一届国际电影节,邀请了31 个国家的电影界参加展赛。中国送去参加评选的有4 部影片,《渔光曲》是其中之一。

  这是中国影片有史以来第一次参加国际展赛。经过认真的评判与激烈的竞争。《渔光曲》荣获了第九名,得到了“荣誉奖”。在大会所发的荣誉奖状上,评判委员会对《渔光曲》的评语指出:该片“卓越地、勇敢地把中国人民的生活与优秀品质作了现实主义的描写。”《渔光曲》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这里面既有导演蔡楚生的功绩,也有王人美等演员的成就。

  王人美成名后,继续追随左翼文艺运动,于1935 年加入了被称为“赤色大本营”的电通影片公司。该公司由夏衍、田汉等地下党同志与左翼进步人士直接领导。早在1934 年底,田汉就为电通公司编写了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的故事梗概与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第二年初他就被捕了,夏衍把故事梗概写成文学剧本,由许幸之执导,聂耳谱曲。那时聂耳正要到日本去,正式曲谱是他到日本以后寄回上海的。王人美在片中饰演歌女阿凤。由于她本人曾有歌舞班的人生经历,演技更加成熟与动人。王人美亲自演唱的《铁蹄下的歌女》也随着《义勇军进行曲》一道,风行全国。

  1936 年,王人美又在新华影业公司参加拍摄了影片《壮志凌云》,她扮演纯朴真挚的黑妞。数年中,工人美塑造了一系列少女的角色,电影行家们称她集清新、自然、简洁、粗犷的表演于一身。

  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人美主要从事话剧活动。1948 年她参加了欧阳予情编剧的《关不住的春光》的拍摄。以后她就移居香港。新中国成立后,她回到上海,1951 年她在长江影片公司参演了《两家村》。以后她被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参加了《猛河的黎明》、《青春的脚步》、《探亲记》、《青春之歌》等片的拍摄。以其炉火纯青的演技,在不多的镜头中给新中国观众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