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哲学命题凭自己的认知来看,我认为先有蛋因为我见到鸡是从鸡蛋破壳而生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鸡会有出息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鸡会有出息吗(鸡一辈子不容易)

鸡会有出息吗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哲学命题。凭自己的认知来看,我认为先有蛋。因为我见到鸡是从鸡蛋破壳而生的。

我小时见过母亲孵化小鸡。孵化小鸡首先要选好鸡蛋,母亲选鸡蛋的方法是用两根指头把鸡蛋夹住,对着太阳照,看看是不是“公鸡蛋”。所谓的“公鸡蛋”就是公鸡授过精的鸡蛋,只有这样的鸡蛋才能孵化出小鸡。我小时,不明白“公鸡蛋”的含义,只看到母亲像一个科学工作者一个一个认直筛选的样子,觉得很专业且神秘。

选好蛋之后,要做孵化小鸡的窝。记得做鸡窝用的是一个箩筐,这种箩筐是竹子编的,有圆有方。孵化小鸡的鸡窝是专用的,筐里要捕上一层厚厚的稻草,再加上一些细碎的麦壳,柔软而保温。这算得上是精心布置的一个鸡窝了。这个鸡窝一定放在噪音小而且背光阴凉之处。这样可以使母鸡少受外界干扰,专心致专地孵化小鸡。

布置好鸡窝之后,母亲白天要观察家中母鸡们谁想着做鸡妈妈。想当鸡妈妈的母鸡一般喜欢在房前屋前的竹子林中或墙边用瓜子刨一个坑,并在坑里安静趴下。这个动作就表明母鸡想做鸡妈妈了。母鸡为什么想去当鸡妈妈担当那么繁重的劳动,也许只是因为母性使然。

母亲是能从一群母鸡中选拔责任心强的母鸡来当鸡妈妈的。她会拿粮食去引诱这种想当鸡妈妈的母鸡,如果把吃食放在处于趴窝这种状态的母鸡身边,母鸡不会忙着跳出窝来吃食,说明它有担当精神,就有做鸡妈妈的资格。最终母亲就选定了它。

把母鸡捉回家中,放在装好“公鸡蛋”的箩筐里。母鸡很是顺从安排,很自觉地趴在鸡窝里,开始履行当鸡妈妈的职责。这时母鸡会把一双翅膀张开,用整个身体将鸡蛋覆盖住。如果有鸡蛋露在外面,它会用嘴去规整。然后再趴下,一副舍我其谁的表情。

过不了几天,这些鸡蛋在母鸡的体温孵化下就有变化。五六天时,鸡蛋里面就会出现血丝状的东西,十来天上,鸡蛋里就有了小鸡雏形出现,看得见一双小鸡眼睛。到了二十一二天,小鸡就破壳而出,新生命诞生了。孵化一窝小鸡,一般十几二十个。等小鸡出全,鸡妈妈就带着小鸡走向全新生活。一家子幸福地生活在院场里,墙角边,它们不会走远。这时母亲要给它们喂些细碎的粮食,外加青菜什么的,确保小鸡有充足营养,健康成长。

母鸡还会带着小鸡在屋前房后找些吃得去,这如同人需要运动一样。当然,这也是让小鸡长见识的过程。鸡妈妈很不容易,白天要防着天上老鹰叼小鸡,晚上要防黄鼠狼吃小鸡。我是亲眼见过老鹰抓小鸡的,老鹰从高空腑冲而下,眨眼之间就将小鸡抓走了。这种时候,母鸡会张开翅膀,“咯咯”乱飞,惊叫着,竖着鸡冠乱啄,有时还勇敢扑向老鹰。母鸡见小鸡抓走,会声撕力竭地大叫,它一边叫,一边让其它小鸡们躲在它的翅膀之下,等解除危险后,才让小鸡们出来。鸡妈妈失去孩子之后,它左看右看,情绪低落,很是悲伤无助。

黄鼠狼是很狡猾的,它会趁鸡们夜里熟睡时来偷吃小鸡。在万籁俱寂的深夜,如果母鸡和小鸡乱哄哄叫时,肯定是黄鼠狼来过。但黄鼠狼斗不过母亲,母亲已给鸡们安排了一个大箩筐的家,而且上面盖着一个木盖子,在木盖子上又重重压着一块石头。在我家,黄鼠狼总是扑空而归的。

小鸡长到半大,就不跟着鸡妈妈了。它们有的被作鸡苗卖给了别人,有的留下给自家产蛋。鸡多起来,我经常看到屋前的一伙富态而慵懒的鸡们有事没事地抖搂抖搂折扇似的翅膀,用利喙梳妆一下华贵的羽缎,抬头向远处的山梁看一眼。这种场景让村子充满了诗情画意。

农村养鸡,最主要的目的是让鸡下蛋,因为鸡蛋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我家鸡下了蛋,是不能自己吃掉的,而是要靠卖了鸡蛋换来的钱维持家中买油买盐,还有我们几个孩子的学费。

那时,母亲每天早上下地干活之前,她要挨个儿地用手检查一下母鸡们的屁股,以确定它们当中今天有几个会有蛋要下,做到心中就有了数。从地里一回到家,放下锄头、粪筐,母亲先奔鸡窝查看,清点母鸡们的“工作成绩”,就好像老师检查我们的作业一样。带着欣喜的笑容,母亲把那几个浑圆的还有几分温热的鸡蛋放进一口盛着麦子的坛子里埋住,然后抓出一大把玉米,“犒劳”院子里那些正在此起彼伏欢叫着“个个大”的母鸡们。

母亲一边心满意足地看着它们你争我夺地抢食儿吃,一边点数着鸡们的数目。哪只母鸡下蛋勤,又不“野”蛋(把蛋下到别人家或别的什么地方),哪只刚长大的小母鸡脸变红了,快要下蛋了,哪只母鸡应该在今天下蛋,母亲的心里都有数,她抛洒玉米时不免就有些“厚此薄彼”,手上也就有了方向。如果哪只鸡有一天下了野蛋正好让母亲逮住了,母亲就会左手攥住它的翅膀,右手虚张声势地拍打它的脑袋,一边拍打一边数念:“叫你再‘野’蛋,叫你再‘野’蛋!”那只鸡便挨杀似地乱叫一气,然后母亲将它扔出去,作了“叛徒”的母鸡落荒而逃,匆忙钻进一个什么角落,羞愧难当,担惊受怕地好长时间不敢出来……

这就是一个中国式母亲的生活方式,为一家人的生活如此操劳,费尽了心神。每每回忆起母亲教训母鸡时的情形,我总是追问自己这个世界太大,多少人相遇,多少人水流风行、而谁可以在内心留下真实、温暖而又疼痛不灭的痕迹?答案很明确,那就是母亲。

鸡蛋在乡下那是最营养的物质,平时是舍不得吃的。如果那家亲戚有人坐了月子,起码要送去二十个以上的鸡蛋,以此来维系重要的亲戚关系。家里哪个孩子生病了或过生日什么的,才能享受吃鸡蛋的优待生活。小时候,有一次我生病了,母亲给我做过两次鸡蛋吃。一种做法先将鸡蛋打开,在锅里煮熟,蛋清包着蛋黄,将蛋盛在碗里后,放少许菜籽油,洒上葱花。别一种是将鸡蛋打在杯子里,再加上滚烫的开水冲开,用筷子绞动,使鸡蛋形成散状的蛋花。母亲说这种吃法有营养,能补身体。

一般来说,若是家里来了客人,也会好不吝啬炒鸡蛋吃的,以示对客人尊重。若是来了贵客,那招待就特隆重了,会杀鸡吃的。

小舅舅是上过大学在城里工作的人。有一次突然来了我家,他理所当然是我家的贵客,一是因为他很少来,二是他是知识分子身份要比当农民父母高级。小舅舅来的那天,看得出母亲不是一般的高兴,小舅舅来了,可能让母亲回忆起了曾经有过互相关爱的姐弟时光,重温了血缘温情。当然地,小舅舅享受到了我家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那就是杀鸡。

母亲用把稻谷诱惑了一群鸡“咯咯咯”地扑上来抢食。她用眼瞄了瞄那群鸡,马上分辨出了哪只会下蛋,哪只还会孵鸡。权衡一阵之后,她一把抓住了一只不大下蛋的灰鸡。这只灰鸡在母亲的印象中,是隔一天才下一个蛋的,但这鸡个儿大肉肥,毛色光泽,非常健康,很是可爱。但母亲认为它偷懒,不肯下蛋。这就是它的命,被宰杀的命。鸡杀好后,柴火炖好,端到饭桌上,满屋子都溢出了香气。已是城里人的小舅舅啃着鸡肉,多此一举地连连说:“好吃!好吃!”。

乡下生活的鸡,既要自己找食,又要亲自孵化小鸡,一代一代繁衍后代,为一个家庭做出过不少贡献。真的可说,没有功劳有苦劳。

据说鸡的自然年龄可以活上六到七年。在乡下,母鸡要比公鸡活得久。因为一群母鸡中,大概只会留着一两只健壮的公鸡配种,其它公鸡都会在一两岁就卖给了有钱人,做成了美味佳肴。母鸡要活得长些,因为它们要产蛋孵小鸡,任务繁重。但老了也逃不了一杀了之的命运。

现在城里卖的肉鸡,我觉得它们的命运比乡下的鸡们要悲惨。从基地统一繁殖,没有享受过鸡妈妈的母爱。生长的过程中,吃的饲料中加了激素,没有享受过真正的谷物、青草、虫子等自然食物。短短六七个月的生长期,都待在养鸡场,成群成群挤在一起,没有自由活动空间,没有见过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在送到去宰杀的路上,看到天空、山水、太阳、它们还不知道此为何物,就命丧黄泉一命乌呼了。

鸡在家禽界地位低下,人类总是草菅鸡命。我知道鸡的身世,知道鸡这一辈子如何过活的。有时真想一只鸡能活到自然老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