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给你写范文——记叙文系列

中考热门话题《与___相伴》作文写作技巧

《与茶相伴》

例文/刘雷生 微信同学投稿

刘老师题目解析

这个题目,刘老师写过很多次了,对于其中如何填,我们不必再说,单说这篇作文如何做到贴题,其实这篇作文最重要的一个题眼,就是“伴”,你与什么相伴?又如何相伴的?这是文章最重要的问题,所以,这一个题目如果我们要写作文的话,刘老师建议以时间顺序来写,中间写三个到四个段落,写一写相伴的二三事。

今天投稿的这位同学的作文,若要按照这个说法,实则是有些跑题的,因为这位同学写的是爷爷叫我泡茶的过程,但并没有体现出相伴。记住,相伴不是一个时间点,而是一个时间段。

同学开头原文

茶叶慢慢沉入水底,在一缕缕升腾的白色水汽中,我想起了朦朦胧胧与茶相伴的往事。

刘老师开头批注

这是一个倒叙的开头,刘老师建议,以后在用倒叙开头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省略号作为结尾,因为省略号可以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而倒叙睹物思情也是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

刘老师开头例文

一杯清茶,散着浅香,于白色的水汽中氤氲,它用淡雅,温润了时光;它用朴素,深沉了过往......

以你相伴为题写作文(与)(1)

同学第二至三段原文

爷爷最大的爱好就是品茶。壶托在他的手指间,轻巧得如一张薄纸,左手中指按住壶钮,水流悠然而下,手腕带动手指,恍如描摹着一幅精致的工笔画,一点一点,从心底晕染而出。小小的茶叶在水中,像小鱼一般游来游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渐渐开始与茶相伴,对茶萌生了兴趣。

家旁的大树黄了又绿,绿了又黄,成长的脚步匆匆。爷爷像往常一样拿着茶杯细细地品味茶的口味。我也轻轻拿起茶杯,细细品上一口,只觉一股淡淡的苦味从舌尖蔓延开来,我皱了皱眉。但随即,一阵清香充斥口腔。那股清香,随着茶水慢慢流入我心间,微蹙的眉也仿佛被那清香抚平,舒展开来。我沉迷于茶香,半晌没说话。

刘老师第二至三段批注

第二段写得很好,但是有一个不足之处,茶壶里面为啥不放茶叶?为啥要放在杯子里?一般情况下现在喝茶都是把茶叶放在茶壶里,然后倒在公道杯中,继而再倒入茶杯,这样的好处就是喝茶时,不必担心喝到茶叶,只需要品香即可。爷爷既然爱喝茶,我们再写的时候,就要按照茶道去写,你写的喝茶的流程,其实叫做饮茶,不叫品。这里刘老师要说明一下,很多人觉得,一些人喝茶很多讲究,没有必要。其实,这些人是没有分清饮和品的区别,饮茶是为了解渴,品茶可不是。刘老师之前喝茶也如你写的这般,可是现在不是了,曾在一本古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欲得芬芳,必先躬耕其田,欲得茶香,必礼待其叶”。

刘老师第二至三段例文

爷爷爱品茶,与我的记忆中,他的手中从未缺失过茶壶:檀香袅袅中,他右手微倾,或绿或红的茶,便宛如涓流,悠然而下。恍如一幅精致的工笔画,一举一动间,尽是优雅。近朱者赤,近茶者爱,自幼与爷爷生活,那与茶相伴的时光,也渲染了我的童年。

初时品茶,淡淡的苦味让我皱眉,但爷爷示意我不要着急下咽,而是停在口中,果然,苦尽甘来,一阵清香蔓延整个口腔。那小小的茶叶,缘何有如此的魅力?能将世间如此的香,汇聚在干涩的叶中?

以你相伴为题写作文(与)(2)

同学第四至八段原文

“爷爷,我也要学怎么沏茶!”

“好呀,我教你!”

爷爷熟练地拿起茶叶罐,用专用的勺子挖了一小勺,掂了掂,轻轻放入茶壶。一连串的动作,宛如在看一场表演。我也学着,小心翼翼地挖了一小勺茶叶,一片片小茶叶就像许多小精灵躺在勺子里,真有意思啊!爷爷告诉我:“放茶叶也是有讲究的,放多了会太苦,放少了又会太淡。”接着,爷爷让我拿起热水壶,把滚烫的开水浇在茶壶上。我满脸充满了疑惑:“为什么要把热水倒在茶壶上呢?”外公似乎也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道:“把热水浇到茶壶上,是为了养壶,这是沏好茶的第一步。”原来沏茶还有这种讲究啊,真的比单单喝茶有意思多了!

看茶泡好了,我欣喜若狂,急忙对爷爷说:“我来倒!我来倒!我要喝!”“不要急,急了就泡不好茶了,而且第一次泡的茶不能喝,那里面有很多的茶渣,而且味道也没有完全泡出来。”外公不紧不慢地说道,便把第一壶茶倒掉了。我愣了一下,哎,这茶真不简单啊。

当第二泡茶出来时,我着急地又要喝,爷爷又说:“这茶不是像喝白开水那样的喝,要慢慢地去品。” 说着,又像往常那样,品起了茶,我也学着爷爷。茶水在我眼里,我在爷爷怀里,爷爷在洒满阳光地茶几边,形成一幅最完美的水墨画。

刘老师第四至八段批注

这几段写的是爷爷教我泡茶的过程,其实,这一个过程完全可以加入一些哲理在里面,茶道蕴藏了咱们中华璀璨的文明,所以这个时候,爷爷借泡茶之机,也让我懂得了其中的哲理,比如放茶叶为啥要讲究,因为中国的中庸之道等等。

刘老师第四至八段例文

“爷爷,我也要学泡茶。”倚在爷爷身边,我撒着娇。爷爷颔首微笑,将我引到他的怀中,轻轻握着我的手,打开茶叶罐,以茶勺轻舀,再徐徐放入茶壶。我的手在爷爷的手中,神奇地经历着这一切,爷爷柔声低语:“中不偏庸不易,此为中庸之道,茶叶也是这样,多了太苦,少了太淡。”说罢,一旁的水开了,爷爷并未着急往壶中蓄水,而是缓慢地浇在茶壶上,望着这些,我挠挠头,爷爷微微一笑:“这叫养壶,想让壶适应温度,方能更好的泡茶。”

总以为喝茶就是喝茶,将茶叶以热水泡开即可,却不想,小小的几片叶子里,竟裹着如此深厚的底蕴。

一泡倒掉,从第二泡开始喝,我迫不及待,拿起杯子便一饮而尽。待到第二杯时,爷爷挡住了我:“品茶、品茶,三口一杯才是品,一口喝光,那叫牛饮。”我歪着头道:“要是这么喝茶,人都渴死了,这些喝茶的人,真是穷讲究。”

爷爷笑了:“品茶就是专治你这个急躁的小毛孩儿的,急什么?好事多磨,好茶多等,品茶和读书一样,是为修身养性呀。”听着爷爷的话,再次端起茶杯,小抿一口,果然,当放下急躁,心平之际,茶香徐徐蔓延。

以你相伴为题写作文(与)(3)

同学结尾原文

与茶相伴,让我懂得生活如茶,苦中泛着清香。我们要懂得在生活经历中不断沉淀,就像茶一样在热水中浮浮沉沉,但最后只有在沉淀到碗底时,茶香才能完全释放出来。

如今,我坐在考场上,以笔代茶,以墨代水,一笔一划地书写坚定与从容。与茶相伴,让作为一名初中生的我,在今后的日子中,也要像茶一样,纵使起伏不断,也要迈入成功的殿堂!

刘老师结尾批注

结尾你突然写到考试,这有些太突兀了,前文没有一丝跟考试学习有关的东西,为啥结尾来个这?切记,千万不要为了贴合题目而刻意去写,这样只会让文章显得不够自然。

刘老师结尾例文

与茶相伴,与理同行。在清香袅袅之际,淡苦嫣然之时,我似望见泡菊为茶,不思丰餐的陶潜;望见临溪煮水,梅妻鹤子的林逋......品茶不是解渴,而是解惑,那淡香之中,蕴藏的,是中华千年璀璨的文化,更是智者万代悟道的精髓,浮沉之下,我们的脊梁,便愈发的直了;我们的前路,便愈发得明了。

近期私聊刘老师修改作文者颇多,恕不一一回复,感谢各位!

修改作文,请联系刘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