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碑刻,我一般重视其史料价值和书法价值,至于经济价值,曾经重视过,现在放到十分轻微的一域了。

五代时期后周的《金光明经》刻石拓片,是一位乡贡手写的小楷,它体现了郓州文士对颜楷的追慕和士民之家对佛教的膜拜。

自汉至唐,东平为北方经学重镇,韩愈作为唐代儒学大家,他所推祟的郓州溪堂成为闻名四海的育人圣地。战乱之际,人心思定,于是儒者乡绅出资礼佛,祈求神界护国利民,可见齐鲁士民强烈的王道意识和安民愿望,难怪到宋朝京东西路治所须城成为理学源头、“朔党”大营。

功德主陈进,其妻巩氏,其子陈延超,女儿宋郎妇,还有僧人大德和尚善慎、善伦、善籍等,可见这是一个不小的礼佛活动。

此时,东平状元王朴为枢密副使,带领军队和南唐水军大战于江淮,作为母邦的郓州参战子弟甚多,难怪家乡父母在后方礼佛求安,祈福许愿,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们听到这些黎民的呼喊了吗?

静静,世上最好莫如平安读书,是非成败转头空,且翻书,一笑越千古。

颜真卿珍惜当下的例子(万事莫如读书好)(1)

(作者,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专著。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