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1)

宋陵

众所周知,1956年,由吴晗、郭沫若牵头挖掘明万历定陵,由于缺乏文物保存知识和经验,造成大批精美的丝织品瞬间氧化,灰飞烟灭。总共出土了三千多件文物,损坏了两千多件,这是多大的损失,简直不可估量,成为考古界之耻。

为什么又要挖掘皇陵?

此事过后,不主动开挖帝王陵,成为考古界的共识。可北宋王陵为何被接连发掘?发掘过程中,究竟经历了些什么?显赫的皇家陵寝,又陵葬了哪些文物?

1981年秋天,由于连降暴雨,巩义市北宋皇陵陵区,部分帝后陵台,也就是保护地宫的封土堆接连塌陷,以致于一些深埋在地下的地宫也暴露了出来。

巩义宋陵陵区,东西长约20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范围涉及西村、芝田、回郭三个乡镇及部分地区。北宋时期的九位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人所掳外,其余七帝,再加上宋太祖的父亲赵弘殷(父母),皆埋葬于此,合称“七帝八陵”。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2)

宋陵

另外,前后延续了167年,堪称经济繁盛、文化卓绝的北宋,还有数量庞大的后妃、宗室、亲王、皇孙,以及赵普、高怀德、杨六郎等功臣名将死后也葬在这里,巩义皇陵区仅高等级墓葬的数量就有近千座。

皇陵受灾的消息很快被汇报给了国家文物局。汇报中,巩义文物部门趁势提出能否借机对帝陵展开发掘?此举竟然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让他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选择元德李后陵?

北宋帝陵长宽都超过50米,规模巨大,形制复杂,考古队心里没底,话好说,可事难做啊。经过多次考察,考古队最终还是向国家文物局提议,先发掘一座规模相对较小的皇后陵,练练手,积累经验再说。这个方案很快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尽管只有七处古墓葬入选,但北宋皇陵赫然在列。随着保护级别的提高,发掘工作也迅速展开。

1984年10月,由时任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副所长赵青云担任领队,宋陵考古队最终将发掘目标确立为元德李后陵。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3)

永熙陵

李后陵在西村镇滹沱村东北,是宋太宗赵光义永熙陵三座附葬后陵中的一座。

1981年的暴雨,造成李后陵陵台(陵墓封土)南部大范围坍塌,陷坑长十米,最宽处足有八米。坑底直达地宫底部。在塌陷之前,李后陵陵台高8.5米,底边长20米,依然保持着覆斗型结构。

斗是人们测量粮食、酒水的工具,所谓覆斗,就像是一个去掉了顶部的四棱椎。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4)

李后陵陵台

根据文献记载,宋代帝后等级的陵台,不仅要反复夯筑,而且表面还会涂上朱砂,原本不易损坏,为什么会经受不住一场暴雨呢?

众所周知,北宋虽然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在抵御外敌方面,却令人遗憾。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取了国都汴梁,掳走了二帝,导致北宋政权轰然倒塌。金兵对宋陵大肆进行了盗掘。金兵撤走以后,伪齐傀儡政权随之建立,令人惊愕的是,该政权竟然设有一个“淘沙官”,专门进行盗掘宋陵的工作。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5)

宋陵

金国和伪齐大肆的盗掘行动,距今已经有近九百年的历史了。但这也只是宋陵经历的劫难之一。几百年过去了,岁月好不容易抚平了伤口,可到了清末民初时期,中原大地再次失去了应有的秩序。一些盗墓贼开始公然在陵区搭起帐篷盗掘皇陵,猖獗至极。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对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与众不同的元德李后陵

1981年的暴雨中,李后陵的陵墓之所以塌陷,暴露出深埋在地下十余米的地宫,起因就是数十年前的那次盗墓。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6)

塌陷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7)

李后陵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8)

地宫裸露

宋陵多次被盗,内部情况无人知晓。地宫中还有没有文物?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挖掘,会不会徒劳无功、一无所获呢?

其实,国家文物局之所以批准对北宋皇陵的发掘,也是考虑到多次被盗被毁的历史。对于陵区八座帝陵,以及近千座亲王、公主、宗室和名臣显宦陪葬墓来说,历史上造成的破坏程度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众多陵墓未来如何保护?人们期待着通过这次发掘,来解开疑惑。

元德李后陵虽然屡遭不幸,但考古队员却发现,永熙陵的三座附葬后陵中,只有它最特殊,另外两座后陵,不仅规模小,而且形状也不规则,相邻的两条底边长度,甚至存在着一到二米的误差。查阅史料,考古队员发现,这是因为李后陵墓的主人,身份非同一般。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9)

李后陵

与其他朝代相比,宋代后妃比较低调,很多人甚至没在文献中留下名字。元德李后也是如此。这位皇妃生前地位不高,封号仅是陇西郡夫人,但她的儿子却因为两位兄长先后出局意外继承了皇位。原来,元德李后是宋真宗的生母,母以子贵,她就被封为了皇太后。因此在埋葬的时候是按皇太后的身份安葬的。

元德皇后李氏,943年生,宋太宗嫔妃,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乾州(陕西乾县)防御使李英之女。宋太祖听说李氏有宽容之德,遂推荐给太宗。太宗即位后,晋封李氏为夫人,生皇女二人,皆早亡,其后生楚王赵元佐和赵恒。公元977年(太平兴国二年)去世,年仅三十四岁。

(2020年七月,航拍宋真宗赵恒永定陵)

赵恒继位之后,先是追封已经去世20年的母亲李氏为贤妃,紧接着又追尊她为皇太后。赵恒登基的第三年,又将李后灵柩从开封迁到巩义,公元1000年附葬在永熙陵后。因此,作为皇帝生母的李后的陵寝,才会拥有比另外两位皇后更讲究的建筑。

澶渊之盟

真宗,名叫赵恒,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公元1004年秋,20万辽军挥师南下,北宋朝野一日三惊,乱作一团。

五代时期,后晋的石敬瑭(太原人)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作为北方屏障的长城一线,彻底沦丧。后来,宋初的北伐又以失败而告终,朝臣畏敌如虎,甚至主张迁都四川。危急关头,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真宪宗御驾亲征。

辽国名将萧挞凛随萧太后、辽圣宗南下侵宋,在澶州之战中,遭到宋军威虎军头张瑰以三弓床弩射出大箭击中额头身亡,迫使辽军与宋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澶(chán)渊之盟是宋辽之间,在经历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为宋辽之间迎来了百年和平。北宋第一个盛世,咸平之治就此拉开了帷幕。人们耳熟能详的评书《杨家将》,讲述的就是这段故事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10)

宋真宗像

挖掘开始:李后陵的结构

1984年10月15日,李后陵发掘工作正式展开。考古队兵分两路,一路深入地下,通过墓道寻找地宫入口,一路清理地表,发掘陵园地面建筑遗存。

李后陵的发掘,一开始非常顺利。距离陵台外围三米左右,考古队员很快找到了地宫的长方形墓口。从墓口南北长25米,东西宽22.5米的范围内来看,地宫建筑规模不小。墓口范围确定,根据宋陵葬制,考古队员又在墓口南侧34米处,找到了隐藏在地层下的墓道开口。

李后陵墓道,宽3.8米,自南向北,持续向地底倾斜,地宫入口就在墓道的最深处(15米)。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11)

墓口

在清理墓道填土的漫长过程中(一年),地表工作很快有了收获,宫城、神墙、神门、神道、乳台、阙台的位置被一一确认。

李后陵,对称式结构,由四道110米长的神墙围成的宫城。四道神门,南神门外延伸出一条长140米,宽38米的神道。同时也是整个陵园的中轴线。

值得庆幸的是,历经千年岁月,尽管陵园早已变成农田,建筑已不复存在,但石刻却依然挺立在风雨中。元朝建立以后,宋陵两次劫难,地面建筑尽为废墟。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12)

寻找墓口

防盗层

1985年春天,考古队员终于接近了地宫入口。发掘过程之所以长达数月,除了土方数量惊人,还因为自地表向下3米后,他们遇到了一层又一层由青石片、河卵石或碎砖块铺设的防盗层。从盛唐到南宋,用类似方法填充墓道的例子很多。但每一次墓葬被盗,盗墓贼都不是从墓道进出,而是直接用暴力破坏穹顶,直达墓室,让这项防盗措施形同虚设。地宫入口,宽4.3米,高6米,顶部是砖彻拱形结构。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13)

地宫

考古队员发现,尽管墓道本身没有被盗扰的痕迹,但原本用来封堵入口的封门墙(金刚墙),却只剩下了靠近地面的一两层,明显被人从内侧拆除了,封门墙(金刚墙)后的地面上,还有两扇倒塌的巨大石门。

石门后面是甬道,再向后就是地宫了。从封门墙到地宫,进深17米。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14)

地宫石门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15)

李后陵墓室结构

与汉唐帝王空间巨大,形制复杂的山陵不同,贵为皇太后,陵墓又营建于儿子登上皇位之后,但元德李后陵墓的地宫,依旧只能用简陋来形容。

我们从定陵发掘的情况来看,定陵从金刚墙入口进入地宫,整个地下宫殿分前殿、中殿、后殿,外加左右配殿,穹顶结构,规模庞大宏伟,气势非凡。

而元德皇后墓,则不可比拟了。

跨过封门墙,在灯光的照耀下,甬道尽头圆形的墓室,一目了然。与唐墓明陵相比,宋陵变成了单室砖彻的墓葬。李后墓室平面,是一个直径约8米的圆形,墓顶突出,作穹窿状,最高处距墓底有12.26米。如果不考虑甬道部分,陵墓地宫更像是一枚竖立着的圆头炮弹或像一只鸡蛋。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16)

墓室结构

堂堂皇后墓,为何如此简陋?

依旧皇陵定例,阴宅仿照阳宅,李后陵地宫,就是对地面建筑的模仿。考古队员发现,围绕墓室一周,在立柱与立柱之间,共有十一个立面。其中,正对墓门的北壁,布满了立体砖雕,格外引人注目,它是一种仿木建筑的形制,有门有窗,窗两边还有桌椅,还有衣架。

经历五代十国数十年战乱纷争,厚葬之风早已停息,宋代历朝帝王不仅生活简朴,死后的陵墓也很简单,不像前朝一样有大量价值连城的陪葬品。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17)

李后陵墓室内立面墙

来不及细看地宫砖雕的细节,考古队员发现了三处触目惊心的被盗痕迹。墓室穹顶南部的坍塌,正对着陵台陷坑的位置。东部和北部也各有一个盗洞。

元德李后墓尽管多次被破坏,但置身于幽暗的墓室中,仰望12米高的穹顶,依然十分震撼。墓顶是星相图。宋人在穹顶上方先是刷上一层蓝灰,再点上白灰作星星,再刷出一道银河横穿顶部。从内部观察,李后陵墓地宫顶部是砖砌仿木斗栱,繁复的栌斗、散斗、交互斗、齐心斗等构件都是由水磨砖砌成。有趣的是,由于地面建筑荡然无存,人们对于宋朝斗栱的认识最早就来自于墓室砖仿斗栱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18)

墓室内砖雕斗栱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19)

李后陵地宫内立面墙

地宫越窑青瓷

历经三次严重盗掘之后,李后陵地宫主墓室内堆满了淤土。淤土上部还残留着不少近现代瓷片。应该是盗墓贼用来照明后遗弃的碗。地宫中有很多瓷器残片,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要数越窑青瓷了。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就是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的,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越窑持续烧制了1000多年,源自东汉,兴旺于唐,五代十国时期一度成为皇家专用,大臣、百姓不得使用,到北宋末、南宋初年停烧,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青瓷。越窑青瓷以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明沏如冰,釉色青中带绿著称,其中的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盛唐越瓷,更是被世人称为“秘色瓷”,享誉国内外。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20)

越窑青瓷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21)

越窑青瓷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22)

定窑瓷器(定白)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23)

“官”字款定窑瓷器

李后陵所处的北宋初期,恰好是越窑青瓷登峰造极的时刻。为太后随葬的这几件青瓷,更是百里挑一的精品。除了越窑瓷器,还有五大名窑的定窑烧制出的瓷器,即定白。定窑,存世量巨大,一直被人认为是民用瓷,但从李后陵出土的瓷器看,底足都有一个“官”字,它是皇家御用的象征。由此可见,它不仅仅是用来烧制民用瓷器。定窑是真正意义上最早的官窑、御窑。

玉册的发现,让元德李后陵疑点重重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还发现了条形玉片,更让人惊喜的是,在这些长短不一的玉片上,刻有文字。据史料记载,原来这些玉片就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用的玉册。文字内容是以宋真宗的语气哀告天地,缅怀慈母。可是,当人们把这些内容与文献进行对照时,竟发现一个匪夷所思的秘密——玉册内容竟与文献记载不符。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24)

哀册

玉册的每块玉片长30.8厘米,宽3.3到3.8厘米两种规格,两端有孔,很像先秦时期的竹简,此作玉简。其实,它就是竹简在后世的一种演变,同时,它也是帝王陵墓独有的一种珍贵文物。玉册又名玉策,它分为两种,一种叫哀册,一种叫谥册(册封用的文本)。

而李后陵墓中的玉册,自然是哀悼李后的祭文。玉册是由似玉的美石珉玉制成的,刻字后,在字里填上金粉,这是只有帝王皇后才能享有的哀荣。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25)

哀册

哀册,是对墓主人生前进行一番歌功颂德式的评价,类似于现代的挽璋(阎锡山死前嘱咐,死后只收挽联不收挽璋)。在古代,品官死后用墓志铭,皇帝和皇后死后则用玉册,相当于一种个人简介,介绍其生平阅历。皇帝或皇太后驾崩后,由大臣在葬礼上当众宣读,随后即封闭陵墓(又叫封堂),这就是所谓的“盖棺定论”。

对于玉册来说,珍贵的不是玉册本身的玉,而是这些文字传递出的古代信息。这跟商周战汉时期的青铜器一样,珍贵的不是青铜器本身,而是上面的铭文,现代按字论价。

最终,考古队员从地宫搜索出的玉册多达77片,然而只有五片保存完整,其余大多残缺不全。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26)

哀册

玉册上究竟记载了什么?

考古队员翻阅了大宋官方文献资料,竟然发现,哀册上的文字内容与文献截然不同,完全就是两篇文章。谥册内容与文献完全一致。哀册为何不同呢?

那么,在元德李后葬礼上当众宣读的哀册,又是哪一篇?一时间,考古队员们众说纷纭。但哀册上记载的下葬时间,分明就是元德李后下葬的时间。难道,这个玉册是在李后葬礼上宣读之后,真宗秘密放在慈母身边的?如果这样,应该有两本玉册才对啊?另一本当众宣读的玉册又在哪里呢?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呢?至今无解。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27)

哀册

公元1127年,曾经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北宋王朝,却在花团锦蔟,烈火烹油的盛世图景中,轰然倒塌。今天,人们通过尚存的遗址,依稀能够感受到北宋王朝尚在颤动的脉搏。

北宋皇陵全部被盗挖了吗(北宋皇陵发掘记)(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