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言不由衷(在希望的田野上)(1)

秋风拂过,稻菽飘香。在收获的季节,黔东大地一片金黄。

今年的秋粮生产形势如何,种粮农户的收成咋样?极端天气尤其是旱情对粮食生产影响大吗?近日,记者循着丰收的鼓点,走进许家坝镇的田间地头一探究竟。

刚踏上田坎,基层干部和种粮大户就迫不及待地分享丰收的喜悦:“今年又是一个丰收,虽然天气高温少雨,但各项措施得力,水稻等农作物可以稳产!”

据该镇的农情调度,今年全镇1.9万亩水稻生产有望夺得丰收。在秋收现场,压弯了腰的稻穗儿、轰鸣不止的机器声,还有农民发自内心的笑声,都预示着这是个丰收年。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言不由衷(在希望的田野上)(2)

看基础——涝能排、旱能灌,望天田变身高产田

五谷丰登,并非仅仅来自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离不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说到底,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

“自从村里有了灌溉沟渠,年年都是好收成,我种的水稻产量基本上在每亩地650公斤左右。”说到今年的水稻产量,张韵先笑得格外开心。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言不由衷(在希望的田野上)(3)

张韵先是许家坝镇堆上村农户,今年种植了4亩水稻,4亩玉米以及少部分其它作物,大部分农作物都受益于不远处的马畔塘水库,在今年的干旱灾情中受到的影响很小。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许家坝镇大力实施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灌溉体系,粮食连年增产丰收。目前,该镇有3座水库,80多公里灌溉沟渠。

在张韵先的记忆里,以前的农业生产不是这样。前些年,由于耕地灌溉和排涝设施不够完善,晴天旱、雨天涝,旱难灌、涝难排,农户们既盼水又怕水,农业生产旱涝交困。

经过多年的改造、维修、新建,这里的农田变成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保肥保水、高产稳产的优质田地,成为粮食种植大户争相流转的“香饽饽”。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言不由衷(在希望的田野上)(4)

据了解,该镇的三座水库今年以来实际灌溉6650亩,全镇实现农业灌溉用水约800万m³。曾经的“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田”,水利灌溉设施的完善让这里的村民尝到了甜头,也从土地上看到了新希望。

水利兴,则仓廪实、农业稳。通过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许家坝的农田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让中低产田实现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大为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看生产——设备新、技术强,机械化作业增效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9月6日,烈日当空,许家坝镇坑水村的稻田里,大型收割机像一艘航船,在金色的稻浪里徜徉。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言不由衷(在希望的田野上)(5)

机械轰鸣,饱满的谷粒从卸粮口喷涌而出,满满当当装入口袋。收割机带走稻穗,稻田里只留下粉碎的稻秆。微风拂过,空气里弥漫着粮食的醇香。

“以前一家人起早贪黑一天都天干不完的活儿,如今一台收割机一个小时不到就完成了。”坑水村村民杨福英说。

近年来,铜仁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高性能收获机械走入田间地头,粮食生产装备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镇里的24家农户不仅在自家田里用起农用机械,还和村里人一起合办起思南县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50余台各类农业机械,为周边农民提供农机服务。

骄阳似火,收割机马不停蹄。就在前几天,眼瞅着水稻陆续进入完熟期,杨福英赶紧联系农机手上门作业,片刻不敢耽误。“水稻基本上长到九成熟就割,再晚容易掉谷粒在田里!”

这些年,许家坝镇坚持把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服务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截至目前,全镇农机总动力达到4.2万千瓦,农机拥有量2000余台。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言不由衷(在希望的田野上)(6)

秋收正忙,各式各样的收割机械奔走在许家坝的山川田野。然而,粮食生产不仅要充分发挥农机抢收作业的“主力军”作用,更要不断提高粮食机收作业质量,挖掘机收减损潜力,争取机收减损成效,确保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不光是秋收,我们合作社一年四季有活干,而政府也会定期不定期为我们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据思南县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宗权介绍,许家坝镇党委政府正在大力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全力开展农机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真正让像他这样的农户买得称心、用得放心。

看用途——自给足、销路畅,粮袋子充足有底气

走进许家坝镇蒲家寨村谭奇权的老宅,房前屋后,稻香四溢。这段日子,收粮、晒粮、储粮、卖粮,他起早贪黑,浑身是劲。刚从田里回来,又忙着归置晒好的粮食。

“过去的粮仓是木板做的,容易被老鼠偷粮,难免浪费,但现在不怕了。”说到存粮食,谭奇权嘴一咧,来到老房子的一个角落,只见一宽口径蓝色金属桶,近两米高,可以装800斤左右粮食。像这样的桶,他家有好几个,每年都会装得满满的。

休息间隙,谭奇权跟记者“晒”起了自己今年的收成:6亩水稻都能实现丰收,收割的粮食除了供一家老小12口人吃之外,预计还能卖3000斤左右。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言不由衷(在希望的田野上)(7)

“每年一到开始收粮食的季节就有人陆续开始预订大米,这几天接了好几个电话,全是订米的。”他的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种粮农户忙着收割,镇上的粮食加工企业也积极腾仓纳粮,并对水稻收购品种、质量标准、农药残留等严格把关,做好秋粮收购工作。

最近,思南县京俊大米坊的老板罗国兵也很忙,每隔两三天他就要到各个村寨去收购稻谷,然后加工成大米销售。“这里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产出的水稻颗粒成熟饱满,口感很好,销路很畅。”罗国兵介绍,自己每次到村里都会收购三千斤左右的稻谷,加工后除了卖大米,米糠也会卖给养殖场做饲料,每一颗稻谷的价值都被充分利用。

“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关键看种粮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许家坝镇党委书记田景军介绍,该镇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认真保护好粮食安全这条红线,有力调动了广大种粮户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

喜看稻菽千重浪。流连许家坝镇的田间,醉人的不仅仅是无尽的秋景和丰收的喜悦,还有粮食生产的稳产增产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铿锵足音。(王安宏 杨飞飞 张建雄)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言不由衷(在希望的田野上)(8)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言不由衷(在希望的田野上)(9)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言不由衷(在希望的田野上)(10)

总策划:杨秀初

总 编:李 飞

审 核:廖万蓉

编 辑:何 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