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把《天路历程》这部经典又重新读了一遍,不免感触良多,同时依旧能唤起不少对自己生活行径的审视。天路历程这本书既有伟大之处,也像其它任何作品一样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一方面,天路历程在很多角度诠释着何为真正的敬畏、信仰、虔诚,另一方面,过多地用黄金、王的荣耀等描述性词汇去描述天国,其实更多是在迎合大多数看重天堂胜过看重智慧的天路客。可能对于大多数修道者而言,永生和无忧是他们对于天堂的想象,但还是那句话,为上天堂而上天堂者很难上天堂。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解释,那便是,一个人越想要什么,就越相信什么。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一个人在什么年龄彻底弄明白自己生活的意义才合适,一开始我觉得一个人最好是在五六十岁、知天年的时候真正懂得敬畏、懂得平衡,毕竟一般来说到了那年纪也大都历尽过人世间的辛酸。但后来我发现,那似乎才是最难的救赎之旅,一个人要是到了三四十岁时还没学会独立思考、还没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那么他基本没有可能在往后的日子里获得救赎。有很多人不明白佛家常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的意思强调的是把刀主动放下,重点是主动,也就是经过自己的思考觉得自己以前做得不对。而不是因为害怕下地狱而被迫放下,如果是这样想,一旦不那么害怕地狱了,那么很快就会再次拿起刀。

敬畏是一种智慧(敬畏是智慧的开端)(1)

所以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懂得敬畏、懂得平衡的意义、恩德是远远大于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的。很多五六十岁的人整天看似很高尚地去告诫年轻人要克制欲望其实是很无耻的行为,要是他们在欲望最旺盛的时刻就那么做了倒是很值得钦佩,可若是等欲望消退了再装大尾巴狼实在是亵渎他们所谓的道德基准。正常来讲,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和他的身体能量是成正比的,成就大的人通常欲望也会更强,因此他们所面临的考验就会更艰难一些。但这个宇宙就是这样,你最终取得的成就大小是和磨难成正比的,你想改变世界?那多半得在改变自己这件事上死上几回。

人为什么要敬畏?这是一个问题。因为几乎每个人骨子里都有把自己当上帝的冲动,并且你会发现越是愚昧的人掌控欲就越强。所以小孩子会喜欢掌控蚂蚁军团的生死,孩子的妈妈想规划小孩整个的人生……敬畏,事实上是反人类的,起码是反我们内心那个狂妄自大的自己的。我们需要把自己那个臆想中的最高的位置赶下去,告诉自己你只是一粒尘埃,告诉自己隶属于那位非人格形态存在的上帝。这很难,所以很多人在一开始就矢口否认一切,他们会假装自己无比强大,假装自己很勇敢,假装自己能完全掌控自己的身体、欲望、生活……

或许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都没有,我们用尽一生,不过也只是不断向一个人的方向前进罢了。人之初,既恶也善。善是平衡、是分享,爱是自私、是放纵。所以一旦某个人张口闭口说自己遵纪守法、说自己很善良之类的话,要么他不成熟,要么他是魔鬼。没人能永善,被动的作恶也是恶。只要有欲望,邪恶的念头就会生出来。可能不会实践,但那也是恶。

但人们终究会时不时地被良知唤醒,因果有轮回,轮回的不是物质,而是心里的光。没人能逃离死亡,只是死的那一刻,有人惶恐,有人心安理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