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凡字皆是画,意向画中求。

静来常参悟,更上一层楼。

今古通鉴评书41:管中窥豹(1)

成语“管中窥豹”出自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原文如下: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年数岁,尝观门生樗蒱(chū pú),曰:“南风不竞。”门生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献之怒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今古通鉴评书41:管中窥豹(2)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字子敬。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名气,超然洒脱,不受拘束,即使终日在家闲居,举止容貌也不懈怠,他的风流洒脱成为当时之冠。在他几岁大的时候,曾经看门人玩樗蒱(一种赌博游戏),说:“南风不竞。”(这局不行了)门人说:“这小孩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讥笑他见识不广,随口乱说)王献之生气地说:“远的人有愧于荀奉倩,近的人有愧于刘真长。”说完便头也不回,拂衣而去。

“管中窥豹”、“拂袖而去”二成语皆出于此。“管中窥豹”基本含义为:从竹管的小孔中观看花豹,只看到豹子身上的小块斑状花纹。比喻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只是片面了解;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去推测事物的全貌。同义词还有窥豹一斑、以管窥天等。

“窥”字在这里当观看、偷看解释,大家可能都很清楚。但若问为什么有观看、偷看的意思,未必人人说得明白。下面我们就来解读“窥”字,也让我们一窥究竟:

“窥”(kuī)字是个有声会意字,繁体写作窺,篆文写作

今古通鉴评书41:管中窥豹(3)

,上边“宀”字甲骨文写作

今古通鉴评书41:管中窥豹(4)

今古通鉴评书41:管中窥豹(5)

,与大写的“六”字形相同,属于同源字,形义为上古时期人类居住的简易房屋。正如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宀”(mián)字为“交覆深屋也。”即草木交叉一起覆盖在搭建的高顶房屋上面。下边“规”(guī)字表声兼表意,篆文写作

今古通鉴评书41:管中窥豹(6)

今古通鉴评书41:管中窥豹(7)

,从第一个篆文“规”字可以看出,左边部分像一手拿着一根木棍的样子,右边部分像一人睁大眼睛观看,形义为一人手拿木棍画图或丈量物品的长度。后来字形发生变异,写作从夫从见的“规”。

这里我们把

今古通鉴评书41:管中窥豹(8)

(fū)字取其形,看作画圆的工具,上边是手抓持的柄,下边是这种工具的两条腿,即现在的圆规(也可看作一人叉开两腿,一腿为支点一腿画圈,日常生活中还可看到这种情况)。这是造字者的聪明之处,也是造字者遵循的规律之一。还有一些汉字也是这样取其形造出来的。今人不知这个规律,所以难有斩获。

两形会意,“规”字本义为一人手持工具瞪大眼睛思考谋划进行画图。因这种工具多用来画圆,故叫做圆规。因此,“规”字有设计、谋划、范式、法度、标准、真理等义,并由标准引申为矫正、劝说等义。如规划、规避、规程、规范、规格、规律、规模、规定、规则、规章、法规、规矩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规”字为“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义。”解释为有法度是对的,解释为从矢从见是不妥的。可能许慎感到从夫从见是没法进行会意的,从矢从见可以进行会意,就像一人手拿箭只一样的工具并瞪大眼睛进行设计画图,由此引申出有法度的含义。

今古通鉴评书41:管中窥豹(9)

由上述分析可知,“规”字本义中就有观看的意思,只是这个义项在汉字演变的历史长河中给淹没了。“规”字在“窥”字中即表义为观看的意思。两形会意,“窥”字本义为从房屋中向外进行观察、观看。毕竟从房屋中观察、观看视野不够开阔,所以“窥”字又被引申为小看、偷看的意思。如窥测、窥见、窥看、窥觑、窥视、窥伺、窥探、窥望、窥镜、窥孔等。

许慎《说文解字》“窥,小视也。”《尔雅》“窥视也。”《集韻》“同跬。半步也。”《玉篇》“窥,亦作闚(kuī)。” “闚”字为从门缝往外观看。《史记• 管晏列传》“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孟子•滕文公下》“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

作者:范登生,二马看天下特邀专栏作家

责编:恬恬

今古通鉴评书41:管中窥豹(10)

友情提示: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欢迎其他友情组织或个人转载分享。尊重作者,尊重原创,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二马看天下(EMKTXWTT)”,谢谢!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