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榜眼探花怎么来的(状元榜眼探花的称谓由来)(1)

科举制度产从隋朝产生到清末结束,历经近1300年。创立者的本意是创新人才选拔制度,打破世家豪门在政治上的把控。但是呢,一来当时属于初创阶段,一切都过于简单潦草。二来发明者隋文帝本人就出身于世家豪门,其骨子里不太看得上读书人,隋朝及之前的北周上层贵族大部分都是从北魏的军镇——六镇演化而来,重武轻文。所以隋朝虽然发明了科举制度,但是却并不重视,就像是拿杆子捅枣,一竿子下去,看一眼地下掉的几个枣,捡都不捡转身走了。

隋朝三十多年国祚举行了四次科举,留下了至今可考的十三名人才,全都扔到一边,要么弃之不用,要么扔在基层做小吏。结果白白便宜了李世民父子,在唐朝这十三人里出了三名宰相和若干名部长级干部,包括大名鼎鼎的房玄龄。李世民父子真应该唱一首“听我说谢谢你”给杨坚父子。

状元榜眼探花怎么来的(状元榜眼探花的称谓由来)(2)

唐朝后,科举作为一项重要人才选拔制度被固定下来并逐渐成熟。状元一词由此诞生。当时的考生到京城以后,要先去礼部投一个叫文状的东西,大概类似于今天的填写考生报名表。比如来自哪里,姓甚名谁等。公布成绩那天,假如某个考生考了第一名,那么他的文状会写到大榜的最上面,位列众文状之首,首也称为元,状元即文状之首。

榜眼与探花之称则要晚一些,宋朝开始有此说法,所以唐朝是没有榜眼与探花一说的。北宋时民间始有榜眼之说,最初的榜眼指的是两位——第二名与第三名。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顶在最上部正中,第二名与第三名在状元下一行的左右两边,看起来就像两个眼睛,于是就被称为榜眼。

就文学才能而言,榜眼与探花并不会比状元差哪去,考生能否成为状元往往取决于场外因素,比如皇帝的喜好,比如家世与背景,甚至名字、长相都有可能影响状元的产生。

宋真宗时期的钱易,仅仅是因为皇帝不喜欢他,就被降到了第三名。明永乐年间的进士孙日恭原本是第一名,可是朱棣认为日和恭放一起是个暴字,不吉利,把他判为了第三名。更离奇的是北宋天祐二年的科举,考生宋祁本来已经被判定为状元了,可是殿试时太后(皇帝当时太小)听说哥哥也是同科进士,觉得弟弟怎么能排哥哥前面呢,于是把状元给了哥哥,把宋祁排到了第十名。

同理如果是个公认文采一般的人中了榜眼,也会被人笑话。宋朝时候的陈若拙不学无术,居然中了榜眼,世人笑称此榜为瞎榜。

状元榜眼探花怎么来的(状元榜眼探花的称谓由来)(3)

南宋时,第三名有了单独的称呼:探花。探花一词唐朝便已有之,每年的开春大考之后,中进士者会有一系列的聚会,比如闻喜宴,探花宴等。这些都是增进同科情谊,搭建政治人脉的好机会,所以虽然花费不少,但是新科进士们都乐于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

在探花宴上,众人会推选出本科进士中的颜值担当,称之为探花郎,去京城各处寻找最美的花,摘回来献给状元。探花郎是个荣誉称号,是对考生才与貌的双重肯定。所以除了状元,最受欢迎的名次是第三名探花,其实也就是占了名称的便宜,未必第三名都是帅哥。榜眼与探花多是民间称谓,直到明初,官方才把前三名正式定为状元、榜眼与探花。

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谁呢?历史上第一个有据可考的状元是孙伏伽。这位是个牛人,参加了两次科举全都中了进士,隋朝、唐朝各一次,唐朝这次更是高中状元。隋朝时孙伏伽没受重用,只给了个基层小吏当。隋亡后,唐高祖武德五年,他又重新上路,可惜虽然高中状元,却依然不受重视,还是当的底层官员。但是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上台起,孙伏伽的仕途驶上了快车道,一路高升。先后当过户部侍郎(副部长级别),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陕州刺史等职位,并被封男爵,食邑乐安,平安终老。

状元榜眼探花怎么来的(状元榜眼探花的称谓由来)(4)

孙伏伽跟魏征一样,都是以直言进谏著称,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出门打猎,还没出城门就被孙伏伽堵住了,他说陛下别去打猎了,回吧。李世民说我这公务繁忙,打猎也是放松,别拦我。孙伏伽说外出打猎骑马射箭的,一旦陛下出了事,国家怎么办?还是回吧。李世民说我这一没惊扰百姓,二带了这么多护卫,能有什么危险的,一挥手示意队伍继续出发。

结果孙伏伽抓起缰绳往地上一躺说,陛下非要去,那就从我身上踏过去吧。李世民大怒说你还限制起我的行动来了,好我就成全你,来人,拖下去斩了。孙伏伽大叫,多谢陛下成全!李世民忽然转怒为喜说,有你真是大唐的福分啊,我今天就不去打猎了。两个好名声的人就这样完成了相互的成全,估摸此时的李世民表面笑嘻嘻,内心已经把孙伏伽先人问候了一遍。

状元榜眼探花怎么来的(状元榜眼探花的称谓由来)(5)

除了孙伏伽,唐朝还有这么几位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他们都是进士出身:

张九龄,开元名相,岭南第一才子,唐中宗龙景初年状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以一心为公高尚的人格著称。

贺知章,武则天证圣元年乙未科状元,豁达狂放的长寿爱酒文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作者。贺知章流传下来的诗大都是晚年作品,盖因他写诗都是兴起之作,写完便丢在一边,从来不注重个人作品的保存。

王维,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是唐朝真正的高富帅,诗、书、画、乐皆是大师水准,长安城的顶流文人。王维的作品,以画入诗,诗含禅意,物我融成一片。比如这两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画面感极强。

柳公权,元和三年状元及第。唐朝盛产书法家,柳公权亦是以书法闻名,尽管史书上记载他有出口成章之才,但是流传下来的诗极少。

李亿,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戊寅科状元,李亿不算有名,但是他与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的鱼玄机之间的故事流传很广,鱼玄机的死李亿要负上一定的责任,放到现在他应该会被骂渣男。

郑颢,唐武宗会昌二年壬戌科状元,郑颢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娶了公主的状元,还是被迫的。下一篇我们会着重讲他的故事,喜欢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