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青,中国著名才女,原本是广陵(今扬州)世家女。其祖上曾追随朱元璋南征北伐,为创立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明朝定鼎南京后,冯家享有高官厚爵,冯小青父亲则受封为广陵太守。冯小青自幼生得秀丽端雅,聪颖伶俐,深得父母宠爱。父母对她悉心培育,盼望她成长为才貌双全的姑娘。


明代才女冯小青的寿命(幽怨才女冯小青)(1)


小青十岁那年,太守府中来了一位化缘的老尼,她见小青聪明可爱,就将她唤到身边,抚着小青的头,缓缓开口说:“小姐满脸颖慧,命相不凡,我教你一段文章,看你是否喜欢?”冯小青饶有兴致地点点头。老尼清清嗓子,闭目合十,念了一大段佛经。念完后,睁开眼睛看了看冯小青,小青当即也闭了眼,把刚才老尼念的佛经复述了一遍,竟然一字不差。老尼面露惊诧,口诵一声“阿弥陀佛”,转身对小青母亲郑重说道:“此女早慧命薄,愿乞作弟子;倘若不忍割舍,万勿让她读书识字,也许还可有三十年的阳寿!”冯母闻言大吃一惊,但她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认为凭自家条件,冯小青无论如何也能过得舒舒服服。

寄人篱下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借“靖难”之名夺了建文帝的皇位。朱棣进军南京时,冯小青之父作为建文帝之臣,曾带兵坚决阻挡。朱棣取得天下后,冯家人自然成了刀下鬼。年方及笄的冯小青当时恰随远房亲戚杨夫人外出而幸免于难。慌乱之中,小青随杨夫人逃到杭州,寄居在一个冯姓员外家中。一夜之间从太守千金沦落为寄人篱下的孤女,冯小青一直沉浸在悲痛忧郁之中。

转眼到了元宵灯节,冯员外家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冯家大少爷冯通是个精通文墨的儒商,趁着佳节灯会大显身手,制作了不少谜语挂在灯上。待冯小青出来时,灯谜已被猜中大半,她走近看时,立即被一条谜语的谜面吸引住了:“话雨巴山旧有家,逢人流泪说天涯;红颜为伴三更雨,不断愁肠并落花。”灯谜的谜底一下子就被小青猜中了,更吸引她的倒是这首绝句体的谜面,仿佛是自己心境的写照,她不由得站着发呆。小青异样的神情被冯大少爷看在眼里,不禁升出一股怜惜之情。他早知道家里住进了一位遇难的小姐,听说是如何才貌双全,无奈自己是有妇之夫,不敢随意造访。今晚见到冯小青,他马上猜出了她的身份。冯通走近小青,轻声问道:“小姐是否已猜中这则灯谜?”小青猛地被惊醒,转头一看,是一位风度儒雅的年轻公子,不由得脸一红,低声答道:“可否是红烛?”冯通点头赞道:“小姐好悟性!”小青羞涩地走开了。


明代才女冯小青的寿命(幽怨才女冯小青)(2)


几天后,杭州城里下了一场春雪。冯小青的屋外有几树白梅,梅花正迎雪吐蕊,小青自幼就偏爱梅花,尤其是白梅。就在这时,也有爱梅雅好的冯通走进小院,他是特意来看梅花的。于是,冯通帮着小青一同拂扫梅雪,同时零零散散地侃着梅花的趣闻和吟梅的诗词。如此一来,冯通三天两头瞒着妻子崔氏来会小青,小青的小院从此充满了生机。冯通有意纳小青为妾,就向父亲挑明了此事。冯员外原本对聪明可人的冯小青就颇有好感,加之冯通的夫人崔氏婚后三年不曾生育,因此爽快地应允了冯通。崔氏对此虽耿耿于怀,但既然老爷子点了头,她也奈何不得,只在暗中切齿发恨。


孤山夜雨

小青与冯通有了名正言顺的关系,益发朝夕相伴。新婚蜜月刚过,崔氏就开始施展大少奶奶的威风了。因崔家颇有些势力,冯通受制于崔氏,来陪小青的机会越来越少。小青重新落于孤寂中,因为有了那一小段美好时光,眼下的孤寂变得更加难耐。枯坐屋中,小青只好借诗词排遣忧情。这天,她心有所慨,写下两首诗。诗中倾诉了她的无奈,也暗喻了崔氏的欺人之势。写成后诗笺摊放在桌上,就恹恹地睡着了。这时,正巧崔氏路过这里,见屋内寂静无声,竟不怀好意地悄悄溜进来窥探,无意中发现桌上墨迹未干的诗笺。崔氏通些文墨,看明白了诗的含义,知道是小青暗讽自己,顿时大发淫威,吵嚷起来。冯通只好把小青送到孤山的一座别墅中居住。孤山位于西子湖畔,风景秀丽宁静。入夜,小青面对孤灯,形影相吊,唯以《牡丹亭》一书自遣,因而在她的传世诗篇中有一首《读牡丹亭绝句》,从中可以看出她那时的思想轨迹:“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倚梅自怜

一个花红飘落的春末午后,午睡的小青被一阵急促的轻呼声唤醒。睁眼一看,竟是她日夜思念的夫君冯通。正待倾诉别情,门外老仆传话进来:“大少奶奶派人来了,请大少爷速速归府!”片刻的相会,小青总觉得只是一个梦。她渐渐茶饭不思,变得病弱恹恹。

岁末时节,梅花满山。一日,一直情绪低落的冯小青,忽然有了几分精神,她要请画师为自己画像。画师仔细画了两天,终于画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小青倚梅图。小青对着画审视良久,仍然摇头叹息道:“神情堪称自然,但风态不见流动!”于是,画师要求冯小青不必端坐,谈笑行卧、喜怒哀乐一切随兴所至。小青体会了画师的意思,画师在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间把握了神韵,终于画成。这幅画中,小青倚梅而立,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小青重金酬谢了画师,然后请人将画像裱好挂在床边,每天呆呆地望着画中的自己。画像上的小青光鲜依旧,可生活中的小青却日渐衰弱。无缘再会心上的夫君,画像又怎解她心上的忧愁。此生万般无奈,她只好祈祷来世幸福: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先;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

此后不久,冯小青抑郁而疾,年仅18岁,葬于杭州西湖孤山玛瑙坡旁,墓碑上刻着“明诗人小青女史之墓”。


明代才女冯小青的寿命(幽怨才女冯小青)(3)


幽怨才女

冯小青是中国古典幽怨才女的形象代言人。明清时代是封建思想压迫最为严重的时代,而才女偏偏具有不羁的文人气韵和文人气节,受“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等社会主流思想的压迫,命运往往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无数文人骚客为冯小青著书感慨,在曹雪芹的笔下,林黛玉的身上有着冯小青的影子,而据冯小青敷演而出的戏剧作品至今还在舞台上表演。甚至有一位日本汉学家森槐南,受这个故事影响写了一部名为《补春天》的传奇。近代著名学者潘光旦先生曾写成《冯小青考》一文,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对冯小青的心理特征、形成原因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开现代研究之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