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钰

陕西关于女娲的景点(娲皇故里走进陇城)(1)

陇城是神秘的。陇城因人类始祖女娲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陇城是博大的,陇城因众多的历史古迹而彰显出博大的胸怀。

陇城,如一颗明珠,闪亮在清水河畔,它那神秘的面纱在历史的长河中,潇洒飘逸,它那神圣的光泽在中华文明的史册中熠熠生辉。我生长在这片土地,在这片热土上,我度过了愉快的童年。但由于为了生活、诸事纷扰,一直不能如愿的再访这片多情的土地。今天迎着升腾的暑气,又回到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陕西关于女娲的景点(娲皇故里走进陇城)(2)

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女娲,就出生在陇城,故陇城素称“娲皇故里”之称。秦安县地方志的王文杰研究员介绍,陇城镇所在的天水一带是秦人的发祥地。陇城镇在历史上有许多名字——古名龙城,汉晋时名街泉亭、略阳城,北魏、隋唐时期名陇城至今。史料记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凉洲刺史部冶在陇城(古名为龙城);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秦安的著名作家薛方晴认为汉代的飞将军李广是今天的陇城人。西晋时设置略阳郡、略阳县,隋朝时设置陇城县。以后历代在陇城一直设置有道、县、镇的建制。几千年来,陇城镇历经兵燹,屡毁屡建。古城的城墙高约20米,占地200余亩,有东西南北4个炮台,城周有大小8个炮台。古城呈八边形,人称八卦城。道光十年,古城一半被大水冲毁,仅保存一半,呈月牙形。

如今的陇城镇镇政府就在陇城古城内。城内有许多保存良好的明清建筑,多为商铺,分布在龙城镇街道两边,是天水市保存比较完好的明清建筑。陇城镇虽小,但有女娲文化、三国文化、秦汉文化,和五营镇的大地湾文化遥相呼应,在这里还出土过国家一级文物秦权(砝码)和秦灯等。陇城镇在保护古城址的同时,划定明清一条街为古镇核心保护区,并保护古镇周围的自然风光,使人们一到陇城镇就能感受到历史的气息。2008年,陇城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女娲祠与女娲洞

我今天特想去女娲祠。飞檐翘脊、风铃清脆的娲皇宫,在烈日辉映下,更显得金碧辉煌,肃穆庄严。殿内红烛分列,供果满案。香烟袅袅,磬声悠悠。在“华夏先祖”的匾额下,女娲手捧五色石,目光闪烁,灵气袭人,祥坐在鲜花簇拥的龛位之中,表露出无穷的智慧和遐思。三叩九拜的人流,扶老携幼,心怀虔诚,瞻仰着这位功垂千秋的娲皇圣帝。娲皇宫,这座仿古建筑为砖木结构,占地160平方米,轩楹宏敞,飞檐兽脊,流丹飞碧,雕梁画栋。大殿上顶四棱与主梁衔接,主梁正中一大“寿”字银光闪闪,两边和其他四棱飞檐高翘,被栩栩如生的大象、狮子、麒麟等点缀。大殿正面六根明柱被楹梁连接,正中楹梁上雕刻着活灵活现的二龙戏珠图案,两侧楹梁上均饰以花卉。楹梁悬有“华夏先祖”、“娲皇宫”、“开天辟地”、“炼石补天”的匾额。明柱上挂有)“ 毋轻抟土意造良师细塑精雕自有英才清玉宇,须重补天功任硕鼠明吞暗啮何来美政济苍生”的楹联。在娲皇宫大殿正前方建起了高峻巍峨的“女娲祠门牌”,门牌上是清水河流域唯一的将军---甘肃省军区原副政委杨耀春少将题写的“造化万物”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女娲祠”、“圣母德”、“补天功”匾额神光闪闪。由天水籍文学泰斗霍松林先生撰“炼彩石补苍天日月星辰照千秋,造福泽裕后世炎黄子孙传万代”的楹联分外有神,昭示出女娲的功德,千秋万代,惠泽炎黄子孙。

凝视着这些对女娲的怀念与功德的赞美之辞,我陷入了远久的怀思之中。据史料记载,胡缵宗在《秦安志》中记载,女娲祠“建于汉以前”。北魏时期,郦道元撰《水经注》,首次指出了女娲祠的具体位置。其《渭水篇》云:“略阳川水又西北流入瓦亭水。瓦亭水又西南出显亲峡,石宕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娲祠。庖羲之后有女娲焉,与神农为三皇矣。其水南流注瓦亭水。”略阳川水,即今清水河,自东向西流入瓦亭水(今葫芦河)。显亲峡在今秦安县叶堡乡和安伏乡之间,相传伏羲女娲在此结婚,繁衍人类。可以看出,女娲祠位于显亲峡之北。清道光《秦安县志》认为,《水经注》“所云‘北山’,在今县北三十里阳极山。”阳极山在今安伏乡境内,即北魏时女娲祠的具体位置在今安伏镇境内。

自郦道元之后千余年间,女娲祠所经历的沧桑变迁,史料乏载。到了明嘉靖年间胡缵宗修《秦安志》时,陇城北山有女娲庙故址,庙宇存而祭祀废。“陇城北山”,即清宣统《甘肃新通志》中所言的“龙泉山”:“女娲庙在(秦)州北四十里秦安县,在县东北龙泉山。”可见,最迟在明代,女娲祠已移建于陇城龙泉山,并更名为女娲庙。清乾隆初年,龙泉山崩,女娲庙被毁。道光后,庙移建于陇城镇东门内。不久,大水逼城,庙又移建于东山坪。同治初年,庙又毁于战乱,再徙陇城城南隍庙旧址。“文革”期间,女娲庙再度被拆毁。1989年和2000年,陇城民众先后于原址重建女娲庙,建成一座占地160平方米的“娲皇宫”,轩楹宏敞,飞檐兽脊,流丹飞碧,雕梁画栋,内置著名雕塑家何鄂创作的女娲像。2005年,女娲庙被秦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07年成立天水女娲文化研究会,积极挖掘女娲文化,打造女娲故里旅游品牌。

陕西关于女娲的景点(娲皇故里走进陇城)(3)

在瞻仰过女娲祠后,顶着炎炎烈日,走向了一条小路,这是去女娲洞的路。我老家虽然是五营的,但由于我父亲在陇城卫生院工作的缘故,我小学的全部时光是流窜与陇城的沟沟坎坎,所以不用问路,直奔女娲洞。沿路有些农民在用手扶拖拉机碾麦子。田野里很静,除了收割过麦子的闲地外,是一些玉米,在炎炎烈日下,也是婷婷玉立的。几经周折,我们终于进入了去女娲洞的路,一条林阴小道是那么的凉爽,有风吹过树叶,尤如山瀑在放歌。间或有小鸟在鸣叫几声,更增添了小道的清幽。假如一个走在这条小道上是会胆怯的。林阴小道尽头但现女娲洞悬在半崖之上。有台阶供人们拾级而上,管窥女娲的洞中天地。

风沟女娲洞所在的山坡又叫洞子崖,是伏羲、女娲出生和居住过的地方。传说这个洞有一千几百米深,从风沟直通风台梁西侧的郑家沟,可是现在却只有几十米深了,又说有个胆大的人曾经钻进去过;还说,把柴禾从洞这边点着,烟就从那边出来了。据村里的老人讲,直到清朝时候还能从郑家沟后洞走进去十几米,现在塌严了。攀上山坡来到女娲洞前,这奇异的窑洞门的形状深深地吸引住了第一次来的同伴。女娲洞的外洞,与当地窑洞的形制基本相同,在外洞的底部,另开一个小门,洞门高1米左右,最宽处仅0.8米,一个人弯腰才能勉强通过,中间宽,上下窄,呈鱼形。当我们走过女娲洞约1.7米的狭窄的洞门之后,洞内豁然变宽,洞最宽处大约2.8米,我伸手向上正好能够到洞顶,大约2.3米左右,洞深将近4米,是个长圆形的窑洞,让人想起新石器时期彩陶上的蛙形图案。这蛙腹形洞穴的底部还有一道圆形洞门,连着第二个洞。此洞门比鱼形洞门略大,最宽处约1.8米,呈圆形。第二个洞也是蛙腹状,但是比第一个洞要大得多。最宽处和最深处虽然与第一个洞大致相当,但是通过这道洞门之后,洞向下深挖,因为有大量塌落的积土,所以无法准确量出第二个洞比第一个洞深多少。同时,也由于洞顶塌落,所以准确的高度也无法测量。不过通过目测,至少有将近3米高。当我们走到第二个洞的底部时,回头一看,一大一小两个洞穴经一个细腰径般的洞门连成一体,呈现葫芦形状。

女娲洞高空凌拔,照亮一片风景。不要怀疑女娲曾在此处栖身,女娲的精神依然在华夏大地生生不息,与日月同在。感谢始祖为万代子孙熔彩石以补齐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或许灵魂的修炼必须有一定的高度和境界,在红尘难以浮及的高度,好让灵魂在天国里漫游。

走向陇城,一定要涉足坐落于凤尾村的风沟。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风沟就是古镇陇城一张名副其实的“招牌”。这里的一切,仿佛依然遗留着女娲的足迹。葱郁的树、碧绿的草、清澈的水、嶙峋的山、唧喳的鸟……一切的一切,让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古迹多了一些见证沧桑的灵动。有关凤沟的讯息,与风台、风茔的神秘是一脉相承的。传说,女娲生在风沟、长在风台,卒后葬在风茔。这个传说,不仅凸显了人们对生与死的幻想,也裸露了人们对灵与魂的彻悟。对女娲的祭祀“数典不忘先世祖,万方裔子觅同宗”。中华儿女祭祀娲皇从古到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这是因为始祖娲皇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代表,更是因为女娲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利国利民的奉献精神,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和勤俭节约的自律精神。从秦汉以来,秦安一直是女娲的祭祀地。历经数千年的绵延发展,已形成富有独特地域文化魅力的女娲祭祀典礼。2011年,蕴含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女娲祭祀典礼被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安县在“娲皇故里”的陇城镇于今年6月21日年举行了这项盛大的祭祀活动,目的是要提升文化认同与社会和谐、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因此,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发扬光大。”

这天上午,晴空万里,秦安县陇城镇女娲广场旗幡飘飘,钟鼓巍巍,气势恢弘;女娲祠内翠柏掩映,雅乐悠扬,庄严肃穆。近十万名民众陆续来到这里,以现代礼仪的方式向女娲圣像鞠躬致礼、敬献鲜花。在祭祀典礼现场,前来参加女娲祭祀典礼的代表十分广泛,不仅有党政领导、普通市民,还有许多来自全球华人华侨社团组织代表、港澳台宾客、海内外伏羲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代表、文化交流友好单位代表、知名专家学者代表、省内外媒体记者等,他们都想通过参加祭祀女娲这项活动,共同感念人文始祖女娲化育万物的创造精神,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对人文始祖女娲创世功绩的崇高敬仰和无限尊崇。9时50分,寓意娲皇九五至尊、至高无上,中国•秦安2017(丁酉)年祭祀中华人文始祖女娲典礼开始。顿时,现场礼乐高奏,击鼓鸣钟。击鼓34咚,象征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中华儿女共祭女娲。鸣钟9响,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最高礼数。

心怀虔诚崇敬之情,秦安县有关领导人面朝女娲圣像方向,恭读祭文,颂扬女娲功德,表达娲皇儿女继往开来之志,祈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祭文如下:

惟公元二〇一七年六月二十一日,岁次丁酉,时序夏至。炎黄子孙,聚首娲皇故里,公祭人文始祖。谨以太牢清醴、雅乐之奠,恭祭娲皇曰:

陇山生瑞,清渭流芳。始祖娲皇,陇城发祥。茫茫旷古,世属洪荒。天造草昧,地乏典章。维我娲皇,恩威八荒。智周万物,肇启炎黄。百族共进,虎腾龙骧。名高四海,勋齐三皇。功垂华夏,名扬万邦。抟土补天施恩福,执规立典树纪纲。圣皇创世兮,懿德与日月齐辉;生灵盈宇兮,福祚并江河共长。

泱泱大国,民族复兴。共筑国梦,同奔康弘。除贪去蠹,气正风清。一带一路,举世欢腾。和谐世界,麟凤来臻。俎豆常新,龙脉永承。西部凤鸣,造福美之时代;东南鹏举,引发展之新运。筑梦复兴兮,五千年史册再谱新声;立志创新兮,九万里江山重振雄风。

娲乡古韵,流芳至今。秦陇溢美,月异日新。田畴织彩,阡陌流金。高铁开通,经济转型。走教引领,教育创新。社会发展,百业熙兴。遐迩诗颂,不忘祖恩。八千年生生不息,蒙我祖恩德福佑;十三亿殷殷康泰,赖吾皇文明化成。

唯我娲皇,华夏共仰。寰内域外,心驰神往。千秋万世,永祭我皇。肃礼大成,伏惟尚飨!

祭文恭读毕,全体来宾面朝女娲塑像鞠躬敬祭,行三鞠躬礼。随后乐舞告祭开始,祭祀乐舞的取材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体现浓郁的成纪文化元素,分为《娲皇风》《娲皇祭》《娲皇颂》三个篇章。

当雄浑庄严的音乐响起,一群穿着原始草木裙装的舞者怀抱大地湾彩陶,趋步前行,寻觅原始部落首领,在刀耕火种、狩猎狂欢的音乐中,一位女性逐渐走进了族群,传授耕作、定制章序,后来她被族人高高举起,成为了部落首领,她就是人类始祖女娲。在一片安静祥和的音乐声中女娲带着两个孩童走下了舞台,人类的文明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著名青年歌唱家云飞的一曲《娲皇颂》,情思豪放,绵延悠长。充分表达了对人类始祖女娲的缅怀,赞美了女娲的非凡功绩。将祭祀典礼推向了高潮。《娲皇颂》歌词:

娲皇颂

【女声合唱】

娲皇故里大地湾,

女娲美名万古传。

寻祖根,到秦安,

我和你血脉相连。

【独唱】

一方古老的黄土地上

流淌八千年文明长河

龙的传人因你繁衍生息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一幅绚烂的多彩画卷

演绎一部部传奇浪漫

且把远古岁月娓娓讲述

把煌煌火种一代代相传

生于风沟 长于风台

黄泥起落 日月为你旋转

女娲亲手抟土造人

从此这个世界美轮美奂

天倾西北 地陷东南

洪水泛滥 烈火依然蔓延

女娲娘娘炼石补天

你的美名至今都在流传

陇城的神秘和女娲的伟大令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虔诚,在踏访中不知暑气的逼人而悠然自得。

我爱陇城的土地,更爱陇城的四季里辛勤劳作的人们,是他们辛勤的汗水与执著的信念,延续了陇城璀璨的文化;书写了陇城不朽的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