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的多次“离谱判罚”,充分让人理解了啥叫“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1)

谁能想到国人憋不住的火,竟捧红了一部11年前的“神剧”——《抗日奇侠》!

《抗日奇侠》刚上映完时,豆瓣评分是3.7分(现在是5.8分),而现在是5.8分!#抗日奇侠评分上涨#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2)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3)

此剧是“第一代抗日神剧”“手撕日本G子”的发源处!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4)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5)

曾因为剧情离谱被网友骂惨,近来却画风突变: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6)

“此圣片也,凡夫俗子不识货者不可亵渎!”

“这片太高级了,后现代心理艺术动作片,10后的今天看懂了!”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7)

“以前太不懂事了,谈什么欧洲文艺电影。开心最重要,看手撕G子很多人开心,这就够了!”

“不要给我提日本,不然我能从1931骂到2021奥运会犯J”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8)

“日本人什么时候尊重过历史?它们道歉了吗?”

这么一说,看官们应该懂了吧!《抗日奇侠》之所以火,是因为它成为东京奥运会争议性判罚的“出气口了”!

国人火大是由于东京奥运会有哪些争议性判罚?为何是《抗日奇侠》背了这个有趣的锅?美人来和大家一起分析盘点下。

第一代抗日神剧被网友盯上,是因为它是“手撕”开端、抗日神剧符号

先来说说为啥是《抗日奇侠》被网友盯上了?

据说日本都有一位作家,专门收集了21部中国抗日神剧,还以此为基础出了一本书,译名为《中国抗日神剧读本:出乎意料的反日.爱国喜剧》(以前当作是一种讽刺,现在可当作文化现象)。书里附带剧集简介、演员采访、梳理复杂的故事梗概、图解庞大的人物关系,另外设有“跟着抗日神剧学中文”的专栏。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9)

的确,中国那些年抗日神剧是出了不老少!

比如《神枪》,只要手腕急速抖动,可让子弹转弯;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10)

比如《敌后便衣队传奇》“发明”了包子雷和夜壶雷;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11)

比如《铁血使命》用石头砸飞机;《箭在弦上》弓箭上绑手榴弹;

《终结杉计划》两位主角驾驶鱼雷把小G子炸上了天;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12)

《一个鬼子都不留》用飞针大战G子的枪……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13)

虽然有许晴、吴奇隆、靳东、甘婷婷这些不错的演员加持,但这些抗日神剧无一例外被评了低分。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14)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15)

只是这些抗日神剧的“维度”还都不是《抗日奇侠》的对手!

因为他们空有“科幻级武功”,还缺了点原创精神,我们来看看第一代《抗日奇侠》有多“奇”。

第一,《抗日奇侠》开创了“手撕G子”。

在《中国抗日神剧读本》中,《抗日奇侠》是率先登场者,可能作者认为这部堪称抗日神剧中的“金字塔”,因为“手撕G子”这个创意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16)

因为太过开创先河,当年的“手撕哥”、饰演铁头侠杜大鹏的演员马京京,也遭遇了“吃螃蟹”之待遇:他先是火了一阵,后来因无戏可接、无戏可拍(此后能不能东山再起不知道)。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17)

第二,《抗日奇侠》是戏说中国武功“集大成者”。

先不说“戏说”这事对不对(后面讨论),这部剧集中了飞檐走壁、铁布衫、黑砂掌、鹰爪功等五花八门的中国武术“戏说”成份。

当年的武侠迷还曾把其中的抗日武功做了一个“排行榜”。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18)

排在前列的分别是廖天生的绣花针、宋无娇(玉妖)的太极拳、铁柱(鬼魂)的大力鹰爪、杜大鹏(大力神)的铁沙掌。

不仅如此,作者还把铁柱和梅超风做了对比;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19)

裘千仞和杜大鹏做了对比;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20)

把宋无娇的绵沙掌和海大富的化骨绵掌做了对比;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21)

牧风和张无忌做了对比。

第二,抗战加科幻的“类型片”开头。

《抗日奇侠》拍摄于2010年,那个年代的电视剧很多都是戏说类型片的开创片。

比如《李卫当官》算是“古装权谋”戏说的开端?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22)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幸福家庭剧系列”开创者?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23)

还有不难看的腐女悲情剧《新一剪梅》;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24)

纯爱偶像剧《和空姐一起的日子》(从这些剧中能看到很多现在的中年戏骨啊)……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25)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26)

由此可见,在类型片大胆创新的年代,抗战加科幻也算是一种尝试(比如《抗日奇侠》和《将军》)。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27)

只是当年《抗日奇侠》太招摇——号称投资近5000万、采用好莱坞拍摄手法,并在美国后期制作……网友骂得多,夸得少。

明白了编剧的“用心”的个别网友大赞此剧是“杰作”:

“其实,有一部剧把科幻和武侠联系在一起过,也有一部小说把科幻和批判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过。下次等我有钱,我要把抗战和科幻联系在一起……”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28)

东京奥运会争议性判罚太多:难怪国人火大

要理解国人的火大,少不了要概览2021东京奥运会的疑似争议性判罚:

桥本大辉落地一只脚迈出界外还能拿到14.700分、夺金,算是标志性事件;

肖若腾因没向裁判示意被扣0.3分……裁判你是还没过青春叛逆期,就上岗了吗?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29)

日本女子水球队队员故意在水中压住中国队员陈笑,这么明显的犯规动作,裁判视而不见。还好陈笑之后在社媒上讽刺“日本选手,你在我身上游得开心么?”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30)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31)

网友评又气又笑:“就喜欢看某些人耍阴招还赢不了的样子。”“恭喜啦,可以裁判年纪轻轻就瞎了!”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32)

还有乒乓球比赛中,日本选手水谷隼、伊藤美诚多次违反规则触碰球台、向球吹气,裁判视而不见!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33)

“争议性判罚”不仅发生在中国身上,肯尼亚明明扣球出界,但韩国女排却被认为“这个球先碰到韩队员手上再出界的”。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34)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35)

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包庇和减分上,还有“加分”。俄罗斯的运动员说:

“日本只被扣了1/10分,在那些本应扣他们日本3/10的地方。”

其实,国人会对“奥运会照顾东道主”给予适当理解,但往年的误判错罚正义会得到部分申张。比如2012年,丁宁被意大利女裁判保拉邦杰利误判,保拉被取消在执法奥运会资格。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36)

可是,今年各种争议性判罚的申诉,似乎至今都未被正视。

此外,既然是“潜规则”就应有一定的分寸,“出界拿金牌”简直前无古人。

世界级的体育赛事裁定如此草率,能不让国人无奈和愤怒吗?

国人忽略神剧“逻辑缺陷”不只因为“乐”,这种文化现象“不丢人”

就像奥斯卡随着中国籍贯面孔的增多,中国电影的话语权也逐渐增加。奥运会也是一样,中国籍裁判员越多,才可能越被国际理解和尊重。

而从“2021东京奥运会的裁判员名单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籍贯的裁判员太少了,所以中国的维权力量的确还太小!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37)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38)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39)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40)

再回头来说一说《抗日奇侠》因“手撕”评分上涨现在翻红,该不该?

先说它的本质。

它的本质是一种正常“文化现象”。什么叫文化现象?就是人们的饮食习惯、穿着习惯、表达方式,比如“莫言热”“甄嬛体”“屌丝文化”等。

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往往能集中反映大众一段时间的生活习惯或文化、消费发展方向。

就像鸿星尔克捐款引发的“报复性消费”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41)

所以,在民族情感因东京奥运会被压抑时,《抗日奇侠》成为“文化消费”的新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文化现象本身具有客观性,无所谓对与错。

所以,当年《中国抗日神剧读本》在日本成为潮流(被印在T恤上、做成车帖),有评论文章说“丢人”,大可不必!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42)

因为看到它的日本人,也只是当作一种现象,没准还因此对“中国抗日神剧”产生兴趣,产生崇拜,进而了解历史,都是有可能的。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43)

其次,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现象的争议主体——《抗日奇侠》,它到底叫不叫“雷”?

所谓的“雷”往往指“逻辑上的缺陷”,指一个事件与真实相距太远,以至于荒诞。

记得当年看过一个帖子“为什么《抗日奇侠》让人觉得“雷”,《美国队长》却很受欢迎?”

它的观点大致是,美国队长人家明着告诉了你了,这个是假的,大家看个精神看个乐趣。《抗日奇侠》却把假的当真的告诉你。

对于此观点美人不赞同的是,《抗日奇侠》也告诉你了这是假的啊!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44)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45)

什么叫“奇侠”,中国从来武侠小说都是科幻啊?你难道会认为小龙女的“悬丝入眠”是真的?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46)

还是觉得降龙十八掌真能打坏城门?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47)

中国的武侠本来就是科幻,《抗日奇侠》既然用了武侠风格,当然也可以科幻。

就像网友说的“这部电视剧本来就是美国队长打德国人式的英雄主义,配上来武侠和无厘头”,何必和什么欧洲文艺电影、纪录片来横向对比。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48)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49)

美人还认为,所谓的“雷”指的是逻辑上的缺陷,与设定(前提)无关。

但是抗日神剧,在情感上,并无逻辑缺陷。

抗日战争留下的记忆是无比惨痛的,而我们真的容忍了很多,难道还不允许在文艺作品里“爽一爽”吗?

或者换句话说,不允许把“文艺作品”当作“文化武器”?《中国抗日神剧读本》在日本的流行,算不算也是一种文化入侵的成功?

最后,国人选择忽视逻辑缺陷,不只因为一个乐,还有爱国情怀。

就像网友说的,这是一种“心理艺术”,既然奥运精神和体育精神他们不遵守,我们又何必尊重它?

“自诩爱国、却给一部歪曲历史事实、扭曲当年艰苦的抗日战争的片子刷高分,到头来恶心的不是小日本、是自己。”这种“老夫子”和“牛角尖”的论调在此时大可不必。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50)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51)

就像鸿星尔克的“报复性消费”一样,这只是国人的一次报复性“文化消费”而已。

抗日神剧有多奇(11年前抗日神剧因奥运会翻红)(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