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鲁云帆

眼球经济累了,耳朵经济醒了。

今夏,根据玄幻耽美网络小说《魔道祖师》改编的《陈情令》成为剧圈爆款,肖战(在剧中饰演男主魏无羡),凭借此剧从十八线跻身一线,几个月来热度持续不减。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陈情令》上线之前,《魔道祖师》的广播剧,在广播剧圈从去年火到了现在,其中第一季播放量已经过亿。

魔道祖师广播剧第二季第十三期(魔道祖师收听量破2亿)(1)

*感受一下广播剧中丧心病狂的弹幕

亮眼的不只是播放数据,《魔道祖师》由北斗企鹅制作,猫耳FM独家发布(专注于二次元垂直音频平台),它是一部付费广播剧。

这部广播剧一共有三季,除了第一季前三集免费以外,其他均需要付费。第一季共14集,收听全季需要25.9元,第二季18集、第三季19集售价均为33.9元。

听一季《魔道祖师》的花费,和看一部2D电影属于同级消费水平。也就是说,现在听广播剧要付费,并且成本还比较高。

但是,付费门槛并没有挡住粉丝。目前《魔道祖师》第三季更新到17集,整部广播剧的收听量破2亿。

魔道祖师广播剧第二季第十三期(魔道祖师收听量破2亿)(2)

*广播剧中期数不等于集数,集数=正剧,期数还包含预告、片尾曲和FT

不止《魔道祖师》,在猫耳FM“精品周更”的板块里,几乎所有广播剧都需要付费收听。

魔道祖师广播剧第二季第十三期(魔道祖师收听量破2亿)(3)

*截图自猫耳FM

这两年,越来越多广播剧开始收费。我们看到,广播剧这种曾随着电视、电影文化兴起,逐渐在大众生活里沉寂的内容形式,在一个眼球经济极致化的年代里,似乎迎来了复苏。

那么,广播剧掘金时代开启了吗?

1

用爱发电

广播剧是以语言、音乐和音响为手段,由机械录制而成的戏剧形式,在国内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从听觉感受上讲,它区别于有声读物,有声读物无论感情多丰富,配乐多优美,归根结底它还是“照着读”;而广播剧,是通过声音去构建场景、塑造人物,让听众可以用耳朵追剧,像“闭着眼睛看电影”。

目前,国内的广播剧圈分为商配圈(盈利)和网配圈(非盈利),网配圈为兴趣而生,是现在的产剧大户。比如,老牌的翼之声广播剧社团,从2005年开始做剧到2018年,产出了120多部。

“广播剧”英文译为“drama”,粉丝称之为“抓”。因此在B站找剧时,有“中抓”前缀的就是由“中文配音爱好者”所制作的广播剧。

和之前依托于电台的广播剧不一样,这一代中文广播剧是从互联网和ACG文化的土壤里长出来的,打从一开始就带着圈层文化的属性。

2000年左右,国内有一批配音爱好者,自发在网络上成立配音社团,玩配音、制作广播剧。

这个阶段,配音的文本多来源日本的同人动画、小说,或者直接把“日抓”改成“中抓”。配音社团的成员几乎都是日本动漫作品的爱好者。

魔道祖师广播剧第二季第十三期(魔道祖师收听量破2亿)(4)

*《吃巧克力的女人》改编自一部BL日抓,改成中文广播剧后,变成了百合广播剧。

当时那些社团创作的同人作品,如决意的《差劲与差劲的简单相加》小说广播剧,星之声的《全金属狂潮》动画同人配音作品,声创的《银魂》动画同人配音作品,在网络上发布以后,吸引了大量同人爱好者的关注。

到目前为止,在网配圈里,大部分广播剧主要集中在言情,耽美,玄幻小说甚至游戏同人等的改编上,面对的受众比较小众。相比于迎合市场,网配更像是一场自我的狂欢。

在2016年知识付费起来之前,主流音频平台上大部分都是免费的。

那时候一个社团想把某部小说做成广播剧,直接找作者要授权,有时一个截图即可,甚至在要授权的过程中和作者一拍即合,作者直接成为广播剧的编剧。进入制作环节后,配音社团负责立项,然后在社团内和网络上组剧组,招募导演、CV(配音演员)、后期等等。

剧组Staff(演职人员)在二次元里做剧,在三次元里生活。他们一般只能“抽时间”做剧,所以一部剧完结的时间往往很长,也可能一部剧,做着做着就坑了。

国内网配圈的壮大,晋江文学城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5年6月,中国网民超过1亿,互联网蓬勃发展继续为兴趣圈层的壮大提供土壤。门户博客,土豆网以及虚拟网络社区等Web2.0网站在这个时期发展迅速,使得网友的自我输出变得便利。

同年9月份,女频小说晋江文学城的论坛里出现了“优声由色”广播剧板块。这个板块主要提供给网络广播剧社团上传内容、交流所用。同时“优声由色”自有的BL广播剧社团也长期在该板块上招募爱好者。

魔道祖师广播剧第二季第十三期(魔道祖师收听量破2亿)(5)

*截图晋江

如今,以晋江为基础的“优声由色”分论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最知名的BL广播剧爱好者聚集地,其发贴数量是同论坛以发布BG广播剧为主的“留声花园”近8倍。

中抓圈的日益壮大,网络上由配音爱好者自行组成的社团也逐渐增多。其中甚有名气的团队就包含优声由色、决意同人组、星之声中文配音组、剪刀耽美广播剧团、翼之声中文配音社团、未名声社、语翼配音组、南斗社等数百家。

这一波广播剧复苏,正是这些爱好者的不懈地创作,广播剧的关注度才得以维持,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受众群,也让很多年轻人也因此接触配音并爱上配音。

2

破圈合流

我身边的朋友,逐渐关注广播剧这种内容形式,主要因为两件事,一是之前玩《恋与制作人》和纸片人谈恋爱,感受到了快乐;二是,湖南卫视推出的大型配音综艺《声临其境》,发现了声音的魅力。

魔道祖师广播剧第二季第十三期(魔道祖师收听量破2亿)(6)

2018年年初《声临其境》第一季开播,配音被搬上了荧幕。从当时的收视和口碑来说,国人对声音的兴趣是高涨的,这档节目也被称之为声控的福利。

声音逐渐成为了更多观众所注重的领域之一。越来越多人被这种单靠声音表达故事的艺术形式“圈粉”。

阿杰、边江等一线配音演员微博粉丝突破百万。有人调侃“你看的电视剧,都是这四个人在谈恋爱”。从左到右,分别是张杰、季冠霖、乔诗语、边江。这四个人,参与配制了许多热门电视剧,《醉玲珑》《锦绣未央》《那片星空那片海》等等。

魔道祖师广播剧第二季第十三期(魔道祖师收听量破2亿)(7)

今年,猫耳FM的声优盛典和饭圈抢演唱会门票一样“鬼哭狼嚎”。

魔道祖师广播剧第二季第十三期(魔道祖师收听量破2亿)(8)

*海报里加上了CV:路知行

由此,2018上半年,在网络配音社团挤破头也要往专业动漫配音行业冲的时候,以前,几乎不做广播剧的商配圈,由阿杰带领的729声工厂、姜广涛季冠霖打头的光合积木、山新小连杀所在的北斗企鹅纷纷做起了广播剧。

在几家专业配音工作室中,以影视剧配音为主的光合积木最早接触了商业广播剧项目,在2015年推出了他们第一部广播剧《芈月传》。

729声工厂是真正最先自主开发广播剧项目的配音工作室,大型广播剧集《杀破狼》于2017年下半年就开始筹备,引起热烈关注的《默读》于2018年7月上线,对打《魔道祖师》成绩不俗,目前已经更新到第四季。

时下热卖的付费广播剧,几乎都是由这几家国内顶级的配音工作室完成。

目前,在广播剧圈中,商配和网配仍然有着许多不同,但圈中所有人的共识都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了解这种在观众耳边的艺术形式,感受这个“声音江湖”。

3

新手上路

尽管,看起来广播剧迎来了商业化第一个小高潮,但作为付费领域里的“萌新”,付费广播剧想要撬动行业,日渐壮大,则还需要面对许多未解决的问题。

首先就是版权问题。音频的版权问题是较新的领域,跻身头部的喜马拉雅常常传出IPO,又迟迟不IPO,这两年版权问题就层出不穷,前段时间还被微博大V手撕。

其次是内容制作。目前大多剧目仍是同人为主,不只是听众的选择面窄,连女CV接剧的选择面都窄。一些女CV在直播中提到,希望可以多接一些BG剧,结果找上门的多半是百合剧。

再次是付费模式。就目前的定价来看,一季广播剧在20-30元左右。由于此付费广播剧是这两年才出现的,所以定价会参考一些有声书的价格。但相比之下,一部广播剧大概只有10-20集左右,一部有声小说却可以达到成百上千集,它的单集定价比广播剧单集更便宜,门槛很低。相比较而言,广播剧付费门槛较高,利润更低,市场空间仍待验证。

不过总的来看,网络视听占据主流的时代,眼球经济和耳朵经济或有不分伯仲的发展潜力。眼球先行,长短视频产业近年来如火如荼,而在视频的空隙里,时间碎片化催生圈层化、精致化的娱乐需求,确实有耳朵经济发展的专属空间。

在有声领域,广播剧确实正在成为网生内容的下一片希望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