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是铜锡合金,即在铜(红铜)中加入适当的锡,以获得更高的硬度,从而利于铸造包括礼器和兵器在内的各种器具。

中国古代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十分发达,技术和工艺水平远高高于其他文明的青铜时代,这与中国在青铜发现之前就有成熟的烧陶工艺有直接关系,更与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礼制有关,《左传.成公十三年》有名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中国出土的青铜礼器和兵器数量众多(青铜农具则很少,这是个值得考究的问题)。

青铜技术在《周礼.考工记》(据考为春秋时期齐国的官书)中有明确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里的“齐”通“剂”,值得就是比例。

青铜器纹饰图案的由来和寓意(青铜器颜色图解)(1)

五彩斑斓的青铜器

铜锡合金会因铜锡比例的不同而色泽有所差异,但大体是呈金色的,所以古时被称为“吉金”。纯铜的颜色是偏红色的(包括橙红、紫红),加入锡后,因锡的不同比例而呈现不同的颜色,上述的“六分其金而锡居一”是礼器常用的比例,锡的比例大约在10%-16%,合金呈金黄色,是典型的“吉金”色泽;而兵器对硬度的要求更高,所以会增加锡的比例,如“四分其金而锡居一”的戈戟、“三分其金而锡居一”的大刃(刀、匕),随着锡比例的增加,颜色也会偏向青色和白色。含锡比例最高的是鉴燧,也就是青铜镜,估计就是为了追求偏白的镜面颜色和更高的光洁度。

吉金历经岁月后,表面会因氧化等复杂的化学作用产生铜锈,而最常见的铜锈一般呈青绿色,因而后人称之为“青铜”。但这里所谓的“后人”对现代人来说,也是古人了。

但究竟是何时、又是何人开始以“青铜”称呼古时的吉金器具,查阅了半天资料(包括“知网”),一无所获。

青铜器纹饰图案的由来和寓意(青铜器颜色图解)(2)

青铜器岂止五彩?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人所谓的“青”色到底是什么颜色?

因为青铜器最常见的颜色是绿色,既然以“青铜”称之,那么“青”应该是指“绿”或者泛指“蓝绿”。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古时的“青”大体指代蓝、绿、黑三种颜色:比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里的“蓝”实际是一种绿色的植物“蓼蓝”(中药,也常用来提取染料),而蓼蓝中提取出的染料“靛蓝”是蓝色的;在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这里的“青”应该就是指“绿”了;至于“朝为青丝暮成雪”中的“青”就是“黑”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