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之风”与“闺房之秀”,古代中国女子的两大典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红楼情节深度解析 林下之风与闺房之秀?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红楼情节深度解析 林下之风与闺房之秀

红楼情节深度解析 林下之风与闺房之秀

“林下之风”与“闺房之秀”,古代中国女子的两大典型

昔日,我与朋友闲聊时讲过,杜甫因母名海棠,便终生不写海棠诗。朋友近来闲适,便翻阅《红楼梦》,今日,兴冲冲地微信我,红楼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章回中有众人以门韵作白海棠诗比赛,终以黛玉第一,宝钗第二之趣,叫我作出点评。

两诗如下:

咏白海棠 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 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纺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己昏

朋友充其量是个文青,文学还尚未登堂入室(朋友自己说的,不算得罪人),他也直觉黛玉的诗好,感觉有仙气。

我也翻了翻《红楼梦》此章节,书中说道,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黛玉)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宝钗)。”

依我今日眼界,也自推黛玉之诗,特别是颈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当为诗眼,如借得谪仙之才,确非寻常人可为,至今日,也断无几人能得。但书中李纨评薛宝钗诗含蓄浑厚,上文还评薛诗道“这诗有身分”,为何?

我对朋友道,这涉及到古人对女子的两大评论体系了。

无论古人,今人,描写人物总要抓典型形象,而古人对女子的典型形象描写便是“林下之风”和“闺房之秀”。

“林下之风”是从魏晋风度中竹下之贤引申而来,而闺房之秀好理解,大家闺秀,能持家兴业也。典出于《世说新语 ·贤媛》:“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又有《晋书 ·王凝之妻谢氏传》:“初,同郡张玄妹亦有才质,适于顾氏,玄每称之,以敌道韫。有济尼者,游于二家,或问之,济尼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王夫人即王羲之的媳妇,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幼时有咏雪诗“未若柳絮因风起”那位才女。张玄妹(顾家妇)除了这两处典故中出场外,则名不见经传,泯然于众人矣。

才女不多得,然贤妇更常见,如《世说新语》中便单列“贤媛”篇,以欣赏和赞赏的态度记录下女性的美貌、才能、智慧和活泼的性格,在古代典籍中最早留下了令人仰慕和喜爱的女性群像。并影响着后世的写作。

曹雪芹的《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与宝玉爷的爱情与婚姻便是这“林下风”与“闺房秀”的典型代表,木石盟中的黛玉才气逼人,一首《葬花呤》感慨落花与身世,才华羞杀多少世人,然如许多才女一样,情多不寿,一缕芳魂,空留碧血映长空。金玉盟中的宝钗是大家形象,能左右逢源,上下和睦,能持家兴业,类王熙凤,是大家族中理想媳妇的代表。我们不能站在今天的角度去批评古人局限性,抛开反封建意义上讲,而从当时古人繁衍家族的角度,当时贾家为宝玉安排的金玉良缘正是当时常态。娶妻当娶贤,家中大妇是持家端风的,古代士大夫们寻找知音和闲情多是在青楼和扬州瘦马中,这也是苏轼,白居易,元稹等无数大诗人留连往返青楼的原因,也是陆游与唐婉(无所出而被休)的悲剧所在。这是那个时代个人肩负家族兴亡的悲剧之根。

中国古代许多以才气见长的杰出女性,李清照,花蕊夫人,谢道韫,薛涛,唐婉,芸娘(浮生六记),纳兰性德之妻等等,她们均以才情照亮了当时的时空,“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同(黄庭坚)”,但要么早夭,要么晚景凄凉,每当读之,确令今人唏嘘不已。

朋友也是个妙人,当我说到此处,便大笑,语音道,“俺老孙去也”,再不理我,空留我盯着屏幕发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