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肩负的光荣使命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要求,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锤炼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过硬作风全市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强调,要不忘初心、争当先锋,勠力同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广大党员干部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榜样,锐意进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本报今日起推出“发起总攻夺取全胜·先锋力量”专栏,展现一批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村支书、优秀村“第一书记”、优秀党员的风采,用先锋的力量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描绘精彩画卷,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简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简历(榜样你们不脱贫)

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简历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肩负的光荣使命。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要求,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锤炼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过硬作风。全市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强调,要不忘初心、争当先锋,勠力同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广大党员干部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榜样,锐意进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本报今日起推出“发起总攻夺取全胜·先锋力量”专栏,展现一批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村支书、优秀村“第一书记”、优秀党员的风采,用先锋的力量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描绘精彩画卷。

7月1日,党的生日,一个广大党员都为之骄傲的日子。

这一天,作为一名脱贫攻坚战场上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苏维得到了省委书记孙志刚、省长谌贻琴的亲切接见。他作为优秀村“第一书记”,与来自全省脱贫攻坚各条战线上的战友们共同分享了驻村工作的酸甜苦辣,以及带领电光村村民发展“牛”产业、做大“牛”事业的成功喜悦。

苏维,六盘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督科科长、水城县阿戛镇电光村“第一书记”。

苏维所驻的电光村是2015年由原电光村与高中村合并而成,全村1557户、6067人中有贫困户400户、1780人,贫困发生率达29.33%。其中高中村有399户、1671人,居民90%以上为苗族,2015年底的贫困发生率67.27%,是六盘水市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度贫困村。

驻村工作很枯燥,“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驻村工作也很辛苦,“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苏维不怕苦不怕累,但是村干部和村民的怀疑眼光却令他如鲠在喉。

怎么才能撕掉贫困的标签?苏维首先将着眼点放在了产业发展上。

高中村的苗族同胞喜欢养牛。在群众会上,80%以上的村民选择养牛产业。苏维趁热打铁,邀请专家考察论证,由村委会牵头,组织成立了“水城县牛得很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公司 合作社 贫困户”的模式对村民托养的牛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养殖、自主经营”。

养牛项目计划总投资1860万元,钱从哪里来?苏维挨家挨户动员村民义务投工投劳。通过召开上百次群众会,用了不到130万元,村里就建成了4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牛场,后来又申请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0万元,规模扩大到了4个养殖点10000个平方米,计划养牛1000头,实行育肥和能繁相结合,以短养长。目前合作社牛存栏达400多头,主动申请加入合作社的112户贫困户,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嬗变。

贫困户王文斌是最早相应号召养牛的村民之一。在苏维的帮助下,王文斌跟着合作社管理人员到省内20多家养殖场学习“取经”,还到邻近办得好的合作社义务打工,偷师学艺。如今,王文斌从门外汉变成了技术“牛人”,成为大坪子一号养殖场的负责人。和王文斌一样,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42户贫困户,年底每户可增收2.2万元。

电光村山高、坡陡、谷深,村民吃的是“望天水”,全村硬化道路不足5公里,手机信号也不通。

“瓶颈”如何破解?在村委会上,苏维提出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路、水、讯“三通”,助力产业发展的想法。这个提议得到村支“两委”、村民的大力支持,纷纷在请示报告上摁下红手印。

苏维带着摁满群众红手印的请示,反复到市县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部门汇报、对接、争取,一家一家找、厚着脸皮要。

2015年至今,有50个项目 “落户”电光村,包括人畜安全饮水、道路交通、圈舍改造、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改造、文化及党建项目等。

有了项目和资金的支持,电光村新建25公里通组路、新建3个通讯基站、新建7个水窖,全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观:买牛的客户打得通电话,拉牛的车进得了寨子,往日封闭的小山村,成为人来人往的“大牛市”。

不仅如此,村里还建了通风透气卫生的公共浴池、公共厕所,建了整洁有序的家庭厨房,告别了人畜混居的生活环境。村民一改以往懒散的作风,主动到村委会找脱贫门路、学致富技术,主动参与产业结构调整,主动要求易地搬迁。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村民们的思想观念慢慢发生转变。

今天的电光村,家家有整洁的小院坝,户户通平坦的串户路,人人都是大大小小的股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只要小喇叭一喊,村民就会自带凳子纷纷来开会。电光村贫困发生率也从2015年的29.33%下降到今年的17.47%,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760元增加到8576元。

第一轮驻村期满,苏维向组织申请留下继续驻村。因为他已经和电光村结下了深厚感情,这里还有他未完成的脱贫事业,“你们不脱贫,我就不离开!”苏维一直这样给村民承诺,也愿意把奋斗的足迹、激扬的青春留在电光村。

获得全省脱贫攻坚表彰,强烈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让苏维深感奋斗光荣、深知攻坚任重!“我要始终同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牛路’,解决好电光村的绝对贫困问题,彻底撕掉贫困的标签。”苏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