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悉达阿汤哥

先解释下,Tao老师答疑的视频还在剪辑中,看来这周完不成,所以先更新一篇有关班达的内容。下面进入正题。

班达赛后(关于班达的那点事儿)(1)

上一篇文章《阿汤结束体式与班达功效以及三个结》讲了班达/bandha的放松作用以及打开三个结。上篇文章遗留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班达可以帮助打开三个结?哈他瑜伽理论认为,身体中的经络/nadi仿佛是管子,管子中流动的是生命之气/prana。在练习大收束法/maha bandha中,当你扎紧管子下面的口——底锁/Moola bandha,防止生命之气向下运动,再扎紧管子上面的口——喉锁/ jalandhara bandha,防止生命之气向上运动,再启动腹锁/uddiyana bandha时,此时生命之气就会在体内激荡,在中脉//Sushumma Nadi充盈,身体中的气血压力变大,可以帮助清洁和打开脉轮。不过这是能量/kriya瑜伽的练习方式,必须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并且要知道,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闭经的练习者不能练习。

哈他瑜伽理论认为,通过控制肌肉和神经可以控制呼吸,通过呼吸可以控制意识。当你紧张和恐惧时,呼吸会变得浅和短,放松时,呼吸会变深长。如果你在紧张和恐惧时刻意把呼吸变得深长,可以明显缓解紧张和恐惧情绪。这就是呼吸控制意识的方式。

而班达可以视为呼吸控制手段的拓展,进而也是意识控制手段的拓展。当班达和调息法/pranayama结合起来,通过身体肌肉的收缩,同时进行悬吸/kumbhaka(包括内悬吸和外悬吸)止住呼吸,此时瑜伽士可以体会到意识被停止,没有呼气和吸气,没有生与死,没有乐与悲,没有二元对立,只活在“永恒的当下”,体会到个体与宇宙意识的合一。因此,班达既是一种呼吸练习法的拓展,也有助于制感/pratyahara的发生,是通向冥想的初步技巧,是从体位法向后面的调息法、制感、专注、冥想过渡的重要手段。

在班达的练习中,哈他瑜伽理论认为,最重要的是底锁练习。底锁,首先要明确位置,底锁指的是会阴(女性为宫颈口),不是肛门。对初学者来说,肛门的收缩确实会带来会阴的收缩,但在昆达里尼/kundalini瑜伽和密宗文献中,有明确记载,肛门收缩是ashwini mudra。收缩泌尿生殖器区的肌肉是vajroli mudras。学会区分不同位置的收缩是班达练习的前提。有些kriya的练习会轮流做ashiwini mudra,底锁,vajroli mudra,但不会同时收束这三者。会阴肌肉主要控制的是排便和高潮,属于无意识自主神经活动,在脑皮层中所占的位置比较小,因此练习初期比较难以掌握。不过根据神经可塑性原理,通过持续不断的练习,有助于扩大控制会阴肌肉神经在脑皮层中的位置,会帮助我们实现精确的主动控制。通过中断小便或者大便,可以帮助我们感知会阴肌肉的运作方式。感知是实现控制的第一步,但是这种中断排便的练习不能频繁练习,仅仅作为感知方式即可,否则可能会造成排便障碍。

其次,日常底锁的练习是呼吸。在能量/kriya瑜伽练习中,班达的练习需要练习者完成清洁法之后才能进行,因为强度比较大,所以对练习时间和频率都有要求,过于频繁和长时间的练习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班达的kriya练习,需要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出现各种情况,老师有经验能给予对应的办法。

对于我们没有这方面老师的练习者来说,想做班达的日常练习,也有办法。不过我们把班达作为一种呼吸的手段来练习,练习要比kriya方式温和得多。这种方式就是把收班达作为呼吸的发起地。Richard Freeman认为,底锁的收束就是呼气末端的会阴肌肉上提,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是刻意收缩肌肉。作为日常的班达练习,悉达个人认为,底锁收缩应该是这个强度,并且把这个呼气上提作为吸气的发起地,这样吸气是从身体最深处的班达发起,呼气的末端再次上提,完成一个呼吸循环,使得整个呼吸变得更加深长。最终,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和kriya的练习方式是一致的,即班达收束的三个阶段:肌肉收缩,肌肉收缩和意识到班达收束同时存在,仅靠意识即可。这三个阶段对应哈他瑜伽理论中的三身:粗身、精微身和因果身。受密教影响的哈他瑜伽,主张身心一体,身体练习可以达到意识层面,通过班达收束的练习是手段之一。Pattabhi Jois所说的时时刻刻都要收班达,没有班达不是瑜伽,应该也是这个意思。

再次,底锁在体式练习中的应用。首先明白一点,体式的练习是为了呼吸和班达的练习做铺垫,通过体式练习,我们对呼吸和班达会有更敏感精确的觉知,也会更好的控制呼吸和班达。反过来,掌握了班达控制,也可以使体式练习更轻松,但班达和呼吸的应用,远不应该止步于体式练习。

在阿斯汤加瑜伽的练习中时刻要求收班达。在初级序列里,有几个体式可以很容易检验你的班达收束如何。子宫胎儿式(garbha pindasana)是检验前屈收班达的体式。如果你没有班达的收束,两个手穿过莲花腿托耳朵附近时,就会立不住,说明你在之前的前屈练习中,并没有启动到班达,只是在利用身体的柔韧度练习,没有建立起力量来。

班达赛后(关于班达的那点事儿)(2)

最明显的例子是拜日式中的四柱支撑/chaturanga,很多初学者找不到核心发力的感觉,用手臂支撑身体的大部分重量,腰腹塌陷。所谓核心,并不是仅仅指腰腹外面的肌肉,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更重要的是班达,也就是要先启动膈肌和盆底肌这两块重要的呼吸肌肉,即启动腹锁和底锁,形成腹内压力,之后才是让腰腹部的外部肌肉配合,建立腹部刚性。这种先后启动的动作模式,我们经常在小说评书中听到,某人气沉丹田,然后在施展武功或者轻功,就是这个意思。外部肌肉是配合内部的收束/锁印来实现的,如果腹内是软的,让外部肌肉代偿发力,这种用力习惯很容易造成体态上的夹臀和骨盆后倾。

四柱支撑的难点在于,这个动作是呼气。通常我们吸气时,腹部鼓起,此时比较容易建立腹部刚性。呼气时,腹部回收,此时要建立腹部刚性就有一定难度。如何在呼气时也建立腹部刚性?找一个气球,把一只手放在腹部,吹气球时体会腹部要推离手的感觉。记住这个感觉,这就是呼气时建立的腹部刚性。当你学会建立了腹部刚性,也就通过腰腹刚性让更多身体重量分担到后背和腿部,手臂不需要承担太多重量时,肩和手腕的压力减轻,自然容易顺位。

站轮是另一个需要呼气建立腹部刚性的典型体式,大部分练习者都能自动建立腹部刚性,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而已。即:当你下轮时虽然呼气,但是不能丢掉腹部的刚性,这样你上轮站起来时就会比较轻松。事实上在整个后弯体式中,都需要保持腹部刚性。保持腹部刚性确实会让你后弯幅度小一点,但班达启动腹部收紧,可以防止挤压到腰椎,也部分解决了后弯中腰椎疼痛的问题。

至于前穿后跳和手臂支撑,多数情况下练习者都是在一个长吸气状态下完成的,这对初级练习者来说无可厚非,随着练习的进行,对班达有更多的觉知以后,慢慢就可以过渡到班达启动可以跨越吸气和呼气,这时穿越和手臂支撑的体式练习就会变得自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