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性著作,一般应列参考文献,以说明著述内容的科学依据和出处,今儿方便读者扩展性阅读的查找。若引用他人成果,更应列出引文出处,以尊重他人的科学研究成果。

许多作者在著书的过程中往往精力集中在正文的编写中,对参考文献的重视常常不够,最终交稿的时候参考文献像是“七拼八凑”攒出来的“八国联军”,非常影响整本书的质量,而且给人一种不专业的感觉,今天小编将科学出版社的《作者编辑手册》中关于参考文献的格式及要求整理了一下,希望各位老师看了之后有意识的规范一下自己的参考文献,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书籍来。

参考文献文内标注和文后著录,主要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同一部著作可采用其中的任何一种体制,并且除文集类图书外只能用一种体制。

1.顺序编码制

这种编码制的文内标注,按正文中引用文献的出现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序号,序号用方括号括起,置于文中提及的文献著者、引文或叙述文字末尾的右上角;若遇标点符号,视引文标注情况,置于标点符号前或后。如果同一叙述文字见之于多篇文献时,各篇文献序号置于同一个方括号内,其间用逗号(不是顿号)分开。若必须标出引文页码,可把页码标在方括号外,也可用其他明确的方式标出。例如: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及举例说明(著书过程中参考文献)(1)

顺序编码制文献表按正文中标注的引用文献序号先后顺序著录。序号用方括号括起。各条文献的著录项目依所引文献载体不同而不同。

顺序编码制不同载体的著录体例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及举例说明(著书过程中参考文献)(2)

顺序编码制文献表著录样式如下: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及举例说明(著书过程中参考文献)(3)

2.著者-出版年制

这种体制的文内标注内容由著者姓氏和出版年构成,即在正文中述及被引文献的著者姓名(或姓)时在其后用圆括号标注参考文献的出版年代;如果只提及所引用的成果内容而未提及著者,则在引文后用圆括号标注著者姓(中国人,日本人和朝、韩人用汉字姓名的著者则为姓名)和出版年,其间空一格。若引用文献为多位著者时,只列第一名著者,后加“等”字。同一内容引用多篇文献时,按出版年份由近及远依次标注;文献与文献之间用逗号分开。在同一部书(或同一章)中,引用同著者同一年发表的多篇文献时,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在出版年后依次加a, b, c……以示区别(三位或三位以上著者第一著者相同有两篇以上时,也可视为同著者处理)。在同一部书中引用两个(含)以上同姓西文著者文献时,在姓氏后空一格加各自名字的缩写(即首字母,大写),名缩写字母不加缩写点,双名者的缩写字母可密排也可空开(全书统一);姓名和出版年之间用逗号分隔,文献之间用分号分隔。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篇文献时,除在正文中标出著者和出版年外,必要时还应在“”外以角标的形式或其他的明确形式著录引文页码。例如: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及举例说明(著书过程中参考文献)(4)

著者-出版年制文献表中有多种文字的文献时,先按文种集中后,再按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和其他文种分类,依次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著录。各条文献中的著录项目因文献的载体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

著者-出版年制不同载体的著录体例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及举例说明(著书过程中参考文献)(5)

顺序编码制文献表著录样式如下: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及举例说明(著书过程中参考文献)(6)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及举例说明(著书过程中参考文献)(7)

通过以上内容的阅读,您是否对规范的参考文献有所了解了呢?以后不管是写文章还是著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哟,用正规格式的参考文献来让您的文章和书籍看起来更加的具有科学的严谨性吧。

本文内容由王鑫编辑对科学出版社《作者编辑手册》摘编整理而成。如果您有兴趣,请关注我们,期待后续的整理介绍吧。

【版权申明】本文为科学出版社中医药分社订阅号——科学出版社杏林书苑(sci_tcm)原创发布,转载请保持内容及公众号相关信息的完整!

你身边的中医药宝库!

科学出版社杏林书苑(sci_tcm)

科学出版社中医药分社订阅号

,